天价的元青花在元代修足工艺到底是什么样的?
元青花一直是收藏界津津乐道的话题,凡是一件元青花精品都是动辄上亿的成交价,每次成交都是轰动整个收藏界,元青花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同时也成为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晶,元青花当时主要为对外贸易而生产的外销商品,却没想到成为了现在收藏界的追捧热物
当然,随着收藏界的热捧,元青花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也日益提高,市场上的真假元青花让人敬而远之,让藏友们买也不敢买,卖也无法卖,将市场搞得一团糟,若你手上有珍贵藏品困于出手,想找正规拍卖平台,有缘者可与大林联系壹捌捌,贰肆贰陆,伍捌柒壹如文物局老师鉴定藏品属到代臻品,可免费送拍保利,嘉德,苏富比,藏品前期涉及每件200鉴定门槛,接受不了勿扰!那么关于元青花的真假辨伪就很有必要了
元 青花缠枝花卉纹兽耳罐据史书记载,元人孔齐记载“饶州御土,其色白如粉垩,每岁差官监造器皿以贡,谓之御土窑,烧罢即封土,不敢私也”,说明元青花瓷器是应有常态性官瓷烧造,“不敢私也”更表示了磁局垄断优质生产物料,当然这也就造就了元青花其珍贵稀有程度
元 青花鱼藻纹葵口盘当时的时代特征也在器物上流传了下来,古陶瓷鉴赏有一句行话叫“举足轻重”,意思是说鉴定瓷器是否为真和年代,看器物的底足十分关键,所谓举其足而知其轻重(比喻瓷器是否为真和年代)也,鉴定一件古瓷的真伪,其底足特征是很关键的,像一些细小的特征尤其要注意,比如元青花无论把杯、把碗或是一般圈足的碗、碟,底心凡露胎者多有一脐状凸起
底部有明显的刀痕旋纹和小乳突,足墙基本平整,大部分足墙外边沿略微高于足内沿,而明初尤其是明早期青花器物的足底旋痕不明显,基本上没有乳突
另外元青花的火石红不如明早期明显,元代的火石红基本上是自然的,明初和明早期器物足部的火石红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刷釉浆形成,当然这些特点大部分如此,是一般现象,个别的器物除外,很多藏友认为火石红是大部分存在的,其实一般来讲,不会出现大片的火石红,只有少数出现过大片的火石红,而仿品不知道只是人云亦云的模仿,才会出现很多都是大片或者整个底足都出现了火石红
元青花瓷器的底足特征1、圈足之大小:大盘类为大圈足,罐类也是大圈足,小盘和大碗为小圈足,瓶类适中,与瓶身成适当比例,按器型排列圈足之大小依次为:大盘、大罐、瓶、小盘和大碗,前者圈足大于后者
2、挖足之深浅:大瓶及玉壶春瓶为深圈足,中小瓶类为浅圈足,罐类都是浅圈足,大盘也是浅圈足,小盘反而有深圈足者
元 青花鱼藻纹玉壶春瓶3、足墙之宽窄:大瓶为窄墙,中小瓶类为宽足墙,罐类多为宽矮足墙,盘类为窄墙,这个可以根据上图做对比
宽墙4、足端之形态:大瓶为扁平式泥鳅背(一般认为“泥鳅背”始于清代,这种见解看来是不对的),中小瓶类多为双面斜削(即“两面坡”),个别为单面斜削(即外墙向里斜削,内墙为直墙),罐均为双面斜削,但坡面很小,小圈足的盘和大碗为平切足
底足粘沙现象一般来讲,元青花分为砂底和釉底:绝大部分元青花瓷器为砂底,即底部露胎不上釉,但也有釉底的,有一部分砂底元青花瓷器底部有釉斑,釉斑或多或少,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一般呈青白釉色
釉斑玩收藏必须得懂文物鉴定,多看多学多上手,纵观瓷器千万遍,不如上手过一遍,上手才能辨真假,瓷器中还有很多都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学习的,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市场上历来赝品满地,鉴假容易鉴真难,大林认为看假只要抓住一条就可以作出明确结论,看真却要谨小慎微,面面俱到,尽量抓住每一个细节,把所有可能出现疑点的地方都排除后,才能作出肯定结论谢谢你的阅读,喜欢的可以点赞收藏加关注,后续还会持续更新大家好,我是大林,一个只记得快乐和知识点的白衣少年欢迎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