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朝政府利用“茶马互市”治理边疆的高明之处

中国自古就很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无论是汉代以来同西域一带的“丝绸之路”,还是唐宋以来同西藏地区开展的“茶马互市”。

通过开展这些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对于参与方来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茶马互市”是以内陆的茶叶同西藏地区的马匹进行交换的经济活动。在《明史》食货志四中曾这样说道:汉族人民同藏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活动。

以藏族人民为代表的草原游牧民族,从事于畜牧业,喜欢吃牛羊一类的乳酪食物,而茶有助于消化。

对于长时间食用牛羊乳酪一类的藏族人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产品,如果不饮茶,便会生病。

因此,从唐宋以来,便开始实行这种茶、马互易的经济活动,明朝的“茶马互市”发展得最为完备。其中有官茶和私茶,都用来换马,同时官茶有时也会用来征税。

历史上公认明朝的“茶马互市”发展最为完备。那么,明朝的政府实行了怎样的管理制度去促进“茶马互市”的发展呢?

一、前朝“茶马互市”的发展

中国民众饮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到了唐代的开元年间茶叶产量增大,饮茶之风盛行。

在藏族人民同中原交流的过程中,也逐渐养成了饮茶的习惯,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唐代开元年间,吐蕃王朝派遣使者进京面见皇帝,希望可以实行“茶马互市”。那时候仅仅是为了双方进行交流,没有政治目的等。

而且所谓“互市”仅限于官员贡使之间,易得的茶叶也仅供吐蕃贵族享用,每次交易不仅限于“茶”与“马”。

有时会用其他有需求的物品互相交易,这是“茶马互市”的最初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章制度。

到宋朝的时候,由于宋朝政权处于辽、金、夏少数民族政权的包围之中,而且地处中原,马匹极度匮乏。无论是应对外部的军事战争还是内部的农业生产,都存在很大的马匹缺口。

此时,藏族地区的人民从贵族到下层百姓已经养成饮茶的习惯,对于茶叶有很大的需求。在这样双方供需的情况下,宋朝的“茶马互市”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北宋相关文书记载到:“诏岁于边郡市马,偿以善价。内属戎人驰马内阙下者,悉令县次续食以忧之”。从这里开始,中原与藏族地区的“茶马互市”便有了相关的规定。

到了元朝,虽然在元大都设置了专门的机构,但是元朝统治地域辽阔,且其本身就是少数民族,马源充足,因此对“茶马互市”不太重视。

茶商通过茶来往于中原和吐蕃之间贩卖,在地区上和管理上也没有什么限制。总的来说,“茶马互市”在元代并没有太大的发展。

二、明朝严格完备的“茶马互市”制度

通过前代统治者对“茶马互市”奠定的基础,到了明代其已经有了一定规模。明朝政府为实现自身的政治等目的,在以往的基础上。

对“茶马互市”作了相关的管理规定,促进了其发展,可以说,“茶马互市”历经明朝一代,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备。

1、政治目的明确

与以前不同的是,明朝的“茶马互市”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它的政治性。

众所周知,在明朝建立初年,面临着诸多的内外忧患。内部刚建立政权的明政府,急需进一步进行内部整顿。

对外各割据势力仍然虎视眈眈,最为棘手的是元朝的残余势力在西北建立的北元政权,为了应对这一威胁,朱元璋派遣自己的儿子分别驻守军事重镇。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明朝需要有源源不断的马匹来充实自己的骑兵对抗外部威胁,因此,“茶马互市”的经济制度被提上日程。

明朝在沿袭前朝的基础上对“茶马互市”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出了一个大国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的垄断经营制度。

2、严格的“榷茶制度”(垄断经营制度)

明朝政府为确保“茶马互市”的开展,促进双方的贸易活动,围绕茶叶的生产、运输、贮存、销售建立起了完备的规章制度。

明朝的茶叶分为贡茶、官茶、商茶三类。顾名思义,贡茶是专门用于皇室食用,官茶、商茶用于赏赐、交易等。

明朝用于“茶马互市”的茶叶主要产地位于四川、陕西等地,需要运输到西宁等地,其间路途遥远。

于是,“招商中茶”制度应运而生。在这种制度之下,政府的易茶机构“茶马司”囤积大量茶叶,导致茶多马少,无马可易。

如果交由商运,极易造成恶性竞争,价格居高不下,因此,在易茶的过程中陷入了商运和茶马司运茶的矛盾中。

明朝“茶马司”负责茶叶的销售,作为明政府与藏族地区交流的中介机构,“茶马司”代表了明政府的威严与形象,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此,明政府专门设置了巡察御史这一职位来监管“茶马互市”的交易环节。

明朝易茶的交易环节有浓重的政治色彩,经常受到明政府的调控,因此,不符合双边贸易的等价交换原则。在这个交易的过程中,明朝政府始终处于主导和垄断地位。

明朝凭借自身强大的国力能够在“茶马互市”的过程中居于统治地位,能够以不合理的茶马比价进行交易进而获得利益,藏族人民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但是到了明朝后期,茶马走私日益猖獗,藏族地区更愿意与走私茶叶进行交易,明政府在“茶马互市”的交易过程中没有了主动权。

质量好的茶叶大都流入了私贩手中,明政府只有劣质的茶叶,如此恶性循环,走私茶叶发展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3、严厉的“茶法”

明朝政府为了限制其他地方的茶叶进入西藏地区,确保官方的垄断地位,除了建立完备的榷茶机构外,还从制度上进行了严格的管理。

严格控制商茶,所谓商茶是指由中央政府颁发的营业执照,就是“茶引”,专门从事茶叶经营的商人。“茶引”由政府专门机构发放,如果不按规定执行将受到严厉的打击。

“无由,引与茶引相离者,或多余夹带,称较茶引不相当者,即为私茶”,与私盐同罪。

这里是针对茶叶走私,对外的“茶马互市”,要求更严格。严格的茶法,使得明政府在“茶马互市”的过程中处于高度的垄断地位。

但是,在这种高压制度之下,明朝政府在“茶马互市”的过程中获得了高度的垄断权。但是也就是在这种高压之下,阻断了私茶的贸易交往。

更糟糕的是,川陕等地的茶叶产量也严重减少,加上道路不畅,茶马司供茶捉襟见肘。

从宣德年间开始,由于明朝政府茶叶不足,交易不畅,造成边关严重缺马,对于军事部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打破边关缺马,茶马司缺茶的恶性循环。从明朝成化年间开始,明朝政府开始打破一贯实行的榷茶制度,对其进行了一些改革,茶禁出现了日渐放松之势。

为了改变茶马司存茶不足千斤的状况,政府下令:所在地区的种茶州县,要按照惯例。

按时采摘,都要运到西宁的官库收藏贮存,民间所采的茶叶,除了专门的税官外,其他的都要用凭证。

结语

“茶马古道”是人类历史上海拔最高,通行难度最大的古道路之一。通过观察茶马古道路途经之处,不难发现都是崇山峻岭、湍急河流。

千百年来,中原地区的茶叶,西藏地区的骏马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来往交易,完全靠人力进行运输,历经千辛万苦,往返于内陆与藏族地区。

明朝政府在前代的基础上积极地开展“茶马互市”,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制度维护其发展。除此以外,明朝政府还修复和开拓了茶马古道。

到了明朝末年,已经形成了系统的茶马道路,为清朝以后的“茶马互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明朝政府强盛时期处于完全垄断之下的“茶马互市”对明朝经济与军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其对西藏地区的统治,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其根本原因在于明朝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只是在宏观上把握大局,制定大的方针政策,具体的事务交由藏族地区的管理者自己解决。

明朝紧紧地抓稳经济杠杆,而这个杠杆就是“茶叶”。茶叶虽是“草木之本”,但它却胜于万千兵甲。

明朝统治者利用“茶马互市”这一经济手段,达到了自身的政治目的,这便是明朝政府治理西藏地区的高明之处。

在这一制度之下,明朝在一定时期内得到了稳定的发展。

(0)

相关推荐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三十五)

    朝廷为了控制茶叶贸易,还实行了一套细致的管理办法和税收政策. 官府从茶叶的生产管起, 将产地划为专卖区和非专卖区.专卖区生产的茶叶,专用以市马,商民不许自由贩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 ...

  • 林超民 | 普洱茶史话

    西双版纳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这里高山平坝随处可见碧绿葱翠.清香四溢的茶园,而以勐海地区和易武山区最为有名.这里山势高,峡谷深,溪水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肥沃,一年四季各种花卉竞相开放,熏染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三十三)

    5              明朝,藏汉茶马贸易更盛. 史书中已有关于打箭炉茶叶贸易的记载.<明实录>中就有这样的记述:"永乐十三年二月戊戌(1415年4月9日),长河西.鱼通. ...

  • 寻味藏北,丰富的饮茶文化

    每每来到藏北高原,我总不忘到茶馆或是牧民家里喝上几十碗浓浓的.醇香的酥油茶,那滋味就像品香茗一样,越品越香. 图为藏北那曲镇托美朗加一家人在喝酥油茶.吃油炸果,其乐融融 唐召明1989年摄 在藏北草原 ...

  • 索县美食|西藏茶叶

    茶叶深受藏族人民的热爱,有"酷爱饮茶的民族"一说.鱼儿离不开水,藏族同胞离不开茶,就是藏民族与茶不可分离的渊源的真实写照,更表明了饮茶在藏族同胞生活中的特殊地位.茶在西藏被加工成许 ...

  • 索县电商|西藏茶叶贸易简史

    自文成公主入藏后,饮茶在西藏渐成风习,茶叶需求不断增加,茶叶商业贸易也兴盛起来. 唐朝时期,藏汉的茶叶主要贸易形式为"物物交换",藏民将牲畜.皮毛.药材等物品运到汉藏边界交换茶叶贩 ...

  • 没有“隆庆和议”的茶马互市,也就没有晋商开拓的“万里茶道”

    ​明清时期,大同成为晋商崛起的策源地.明代,在这里最早实行了"开中制",实现了"隆庆和议".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大同就没有晋商的兴起和发展:没有明代茶马互市的民 ...

  • 茶马互市奠定万里茶道

    ​晋商崛起于明初"开中制","隆庆和议"改变汉蒙关系,形成晋商万里茶道,这些都是从大同开始. 大同在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尤其在明清对晋商来说非同小可. 没有 ...

  • 唐宋时期“茶马互市”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 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 ...

  • 康定情歌背后那个美丽的地方:古时候茶马互市的重镇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这首家喻户晓,甚至可以说声名远扬海外的情歌,让很多人知道了"康定"这个神秘美丽的地 ...

  • 课外地理 | 茶马古道,茶马互市

    本文由地理蹊倾情首发编辑整理制作,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利. 作为民族迁徙的线性文化走廊和佛教东传的文明孔道,它既是当今世界上穿越地势最高的商贸通道,也是民族 ...

  • 如果没有大同明代的茶马互市,会有万里茶路吗|重走晋商万里茶路

    大同站 ▲采访团走进大同 边境变腹地 军镇变府县 茶马互市为"万里茶路"奠定基础 翻过雁门关,向西北走就是号称"西口"的杀虎口,北上就到了当初的大同府,这也是去 ...

  • 张宝通:安康紫阳是茶马古官道的起点

    说起茶马古道人们就想到云南马帮贩运普尔茶的故事.其实中国最早的茶马古道是陕甘道,是拿茶叶换马的通道,安康紫阳是茶马古道的起点.文献记载,神农尝百草,得茶而解之,西周时安康紫阳茶就是贡茶,直到清朝光绪贡 ...

  • 四川这座古镇是茶马古驿第一站 风光堪比周庄 门票免费却少有人知

    四川省雅安市,曾经是西康省的省会和茶马古道的起始地,境内山环水绕,秘境众多,尤其以"三雅"(雅雨.雅鱼.雅女)闻名于世,因为这里一年有200多天都在下雨,素有"雨城&qu ...

  • 改善沙漠为人类可利用资源 依托生态治理让沙漠变绿洲——恩格贝建设者防沙治沙事迹

    昔日的沙漠变绿洲 鄂尔多斯市恩格贝生态示范区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地处中国八大沙漠之一库布其沙漠中段,北距黄河仅5公里,总面积200平方公里."恩格贝"为蒙古语,意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