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沙战役
1949年5月武汉三镇解放后,在长江中上游的江陵至巴东沿线两岸,仍由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总司令兼湘鄂边区绥靖司令官宋希濂14兵团及配属盘踞。宋希濂的指挥机构设在宜昌,布防重点是沙市至宜昌的长江两岸。为了彻底摧毁国民党的长江中游防线,歼灭宋希濂集团,并乘胜渡江,打通大西南通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及配属,在司令员程子华、政委肖华的统一指挥下,于7月初分路向荆门、当阳、远安进击和合围宋希濂集团前出的一部,拉开了宜沙战役的序幕。
宜沙战役要图
解放战争时期的程子华
战前双方态势
盘踞长江两岸的宋希濂集团是14兵团及配属,包括2军、15军、79军、124军和湖北第2至12保安旅、湖北自卫军各县自卫团队约10余万人。另外,为求策应,宋希濂将118军和112军作为预备队,布防在恩施地区和湖南西北的大庸、桃源、沅陵一带。坐镇宜昌的宋希濂在沙市至宜昌两岸修筑了大量的钢筋水泥工事,密布堑壕、碉堡和地雷。江面上还有多艘军舰、炮船巡弋助守,与江岸的炮兵阵地相呼应。宋希濂吹嘘“宜沙江防、固若金汤”。
我军正在举行渡江前的誓师大会
宋希濂完成部署后,即于6月底至7月初发动了攻势。2军9师由鸦鹊岭等地向当阳推进,124军60师由宜昌向远安推进,2军另两个师部分兵力和保4旅,均向北进。7月7日,9师占领了当阳县城,并以团、营独立作战单位于9日进至当阳淯溪镇等地,60师占领远安县城,这两个师还企图继续往荆门方向推进。
与宋希濂集团对峙的我参战部队,于6月底在南漳、宜城、钟祥一带完成集结。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的38军、47军、49军,及配属第14兵团的39军,湖北军区独立1师、独立2师和宜昌军分区的部队等,约10万余人。
第13兵团司令部根据6月中旬四野司令部在武汉的作战会议精神,对宜沙的战略地位和江防部署情况进行了充分的分析研究后,认为宜昌地处川鄂咽喉,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夺取宜昌可切断敌军南逃西窜之路,并可为我军乘胜渡江,进军湖南、四川扫清道路。据此决定,首先对宜昌及其外围之敌进行迂回包围,然后夹击猛攻,歼敌于江北,乘胜占领宜昌城。则荆州之敌,必将孤军无援,我军待机而动,一鼓作气可夺取荆州、沙市。
兵团对宜沙战役的具体作战布置是,将所属部队分为西、中、东三路:以47军为西路军,从南漳经远安向宜昌进击;以38军、配属湖北独1师为中路军,从宜城经荆门、当阳向宜昌及宜昌以东江岸进击;以49军、配属湖北独立2师为东路军,从钟祥、应城、天门一线经荆门、江陵境内向荆州、沙市进击。以39军为战役预备队(未参加战斗),从云梦经钟祥,尾随49军,向荆沙方向前进。
战役经过
7月初,38军、47军正在向宜昌方向进军途中,得到了敌军北犯的消息。在识破其以攻为守的阴谋后,兵团司令部决定将计就计,当即命令我驻荆门、当阳、远安的当阳军分区部队主动后撤,诱敌深入,以实现猛插敌后,迂回包围,全歼敌军于江北的战略目的。
我38军34团强渡沮漳河
7月9日前,我47军在曹里怀军长率领下,进占远安洋坪等地。9日,该军左翼的141师423团前卫部队在当阳淯溪以北的观音寺与敌2军9师的25团遭遇。敌军首先发动攻击,我军迅速还击,歼敌一部,至此,宜沙战役打响。
双方一接触,敌军发现面对的是我南下主力后,7月10日当即下令收缩兵力,从进攻转为退却。远安124军60师、当阳2军9师的敌军开始向宜昌方向撤退。在诱敌入围的目的一时难以实现的情况下,为了抓住战机,以灵活机动的战术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断其逃路,我47军于7月10日在洋坪进行了战斗部署,兵分三路,日夜兼程急行军,闪电式地奔袭和拦截敌人。以主力139师、140师从右路取道回马坡、南张垭、分乡场、高家场、大岩口,渡四十八道河,直插当阳和宜昌间的艾家店子、宋家嘴一带,占领宜昌以北,切断敌60师后路;以141师由武安堰从左路取道余家湾、观音寺,直插当阳西南的双莲寺,拦截敌9师,再配合139师、140师向西宜昌方向进击;以160师从中路取道远安、清溪、乾溪场,向当阳、宜昌间的罗家畈一带进击。
我47军参战各师指战员以“不怕疲劳、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革命精神,跋山涉水、日夜兼程,冒着酷暑、忍着饥渴、顶着蚊咬、扛着病痛,对逃敌展开了追击、渗透、迂回、堵截的奔袭战斗。敌军如惊弓之鸟,士气低落,一触即溃,仓皇逃窜。
11日,我139师415团追敌至宜昌东北的宋家嘴,一番激战,歼灭敌60师179团两个营。140师在进占双莲寺后,其419团配合139师415团,也在宋家嘴附近的罗家畈与高家冲之间截住敌179团残部,全歼其一个警卫连,并将副团长陈柏权击毙。12日,我139师417团在宜昌土门垭与敌9师一部遭遇,俘敌120余人。我141师在郑家畈截住敌9师25团和26团一部,歼敌一个营。同日,我140师418团进占鸦鹊岭后,连夜奔袭逃往古老背的敌164师,歼灭该师490团两个营,俘敌663人。
战役打响后,我38军(军长梁兴初)也于7月9日立即出动。该军以114师为先头部队,由荆门掇刀石出发奔袭当阳河溶之敌,强渡沮漳河。该师341团7月10日攻占富里寺,歼敌164师工兵连的两个排,俘敌连长以下数十人,并于7月11日占领半月山。7月12日占领太和场,当天下午4时与我47军140师、141师会师鸦鹊岭。
同时,湖北军区独1师于7月11日进至当阳乾溪、峰口一带,12日在追击途中,于玉泉寺附近截住了敌9师26团,歼灭该团两个营又一个连的大部。往荆沙方向追击的我49军(军长钟伟)也于7月11日从钟祥、京山、天门一带出发,由罗汉寺等地渡过汉水,进至江陵县的建阳驿与十里铺,暂作停留,以待战机。
围城攻坚
在我军猛烈奔袭、围追堵截下,当阳、远安之敌损失惨重。7月13、14日,敌2军9师、164师和124军60师及保4旅、县自卫团余部,纷纷逃至宜昌城郊各据点。枝江至沙市的敌15军及79军也抢夺渡口,逃往江南。至此,江北只剩下宜昌、荆沙两个孤立据点。
我13兵团针对敌军的防线,当即作出了围城攻坚的战斗部署。一是47军从宜昌北和东北方向围攻,打开上游缺口,阻敌南渡和西逃;二是38军从宜昌东和东南方向围攻,打开下游缺口,待机渡江,阻敌南岸后路;三是独1师配合两军战斗,从中路进攻。7月13日起,各参战部队分头开始了围城攻坚。
7月13日晚,47军139师向宜昌的镇镜山、望州岗、沙岗子、石板铺分头前进;141师经牛头垭、沙家店、小溪塔,向南津关前进;140师进至杨岔路、夏家湾一线。14日,139师攻占火烧店、笔架山、代子包和茶庵铺后,当晚命该师415团向镇镜山强攻,417团也配合向大梁子、二梁子岗发动强攻,由此打响了宜沙战役中最激烈、最重要、牺牲最大的镇镜山之战。
镇镜山是宜昌城北的门户,东与望州岗相望,中间是一条由小溪塔和南津关入城的公路,距宜昌城约3公里,山势险要,夺取镇镜山,我军即可长驱直入城内。山的主峰及附近的山头为敌2军76师228团防守,这里有密集的钢筋水泥地堡群和与之呼应的众多山头炮台。在进攻镇镜山敌阵地时,遇到敌人顽固抵抗,加上敌江面上的舰艇炮火助攻,我军前进受阻,伤亡较大。我415团参谋长陆冠英、1营副营长魏国卿、2营副营长张国等指挥员身先士卒,英勇牺牲。在敌军增援、反扑,弹药一时供应不上,阵地万分紧急时,也造成了不少同志伤亡。经过激烈战斗,15日上午仅占领镇镜山附近两个山头和敌主要工事的一角。当日下午,敌守军即将被围歼之际,敌9师25团赶来增援,在其炮火掩护下,守敌228团残部从主峰大碉堡中仓皇逃跑,我军终于夺取了镇镜山全部阵地。此战歼灭敌军两个营,击毙76师226团团长张金楼。我415团、417团有133名指战员英勇牺牲。后来,宜昌市人民为了纪念恩人解放军,称镇镜山为英雄山,并在山上办了英雄小学。
在攻占镇镜山的同时,我47军141师沿黄金卡、罗家嘴、鄢家河一线进军,途中截住敌一个运输连,将其歼灭。14日占领小溪塔,俘敌60师一部,并于15日12时机智地攻占了敌长江北岸重要据点南津关,歼敌60师一个营。据此,断绝了城内敌人逆江西逃之路。
解放宜沙
开战以来,协同47军的我38军勇猛挺进,进展迅速。7月13日,该军前卫114师342团进占伍家岗,340团插至杨岔路,在我47军、独1师配合下,攻占了云集寺,歼敌保4旅一部,接着会同该师341团又攻占了东山东角,歼灭敌9师之一部。14日,38军为完成切断敌人渡江南逃退路,奉命将江北所占领阵地移交给47军,准备渡江。112师335团15日晨,首先由临江铺渡江成功。该团1营3连仅以7只小船,在副营长岳新安、连长薛培玉率领下,冒着敌人的炮火弹雨奋勇前进。船工杨国茂负伤牺牲,战士们边还击边划桨,当船要近岸时,纷纷跳入水中,直扑对岸敌滩头阵地,攀崖而上,攻占了林子岗、艾家河和制高点将军帽山头阵地。我后续部队也随着渡江,打退了敌79军194师581团一个营的数次反击,歼敌一部。
当日下午,151师一部从白沙脑渡江,向江南磨基山迂回攻击,占领了这一带敌人的炮兵阵地。112师334团在古老背渡江,336团在磨溪口渡江,114师在王家河渡江;113师由白洋渡江。至16日晨,我军控制了宜昌下游南岸数十里沿江阵地,并向西北推进,但宜昌上游南岸从磨基山至点军坡各阵地,仍被敌军控制,城内守敌渡江向西南逃跑的唯一之路尚未切断。
由于我独1师也在14至15日攻占了茶庵山、丰宝山、坛包等敌军阵地;又城郊西北敌124军60师残部,15日上午已沿江北岸逃窜;以及被隔在江南岸的敌79军又遭我渡江部队阻击,使敌2军被围在了宜昌孤城内。获悉宜昌告急的消息后,人在湘西的宋希濂立即驱车到津市换乘小火轮,于15日晨到达枝江,再改乘兵舰。在经过古老背江面时,兵舰遭到我38军140师418团的猛烈射击,但因我军当时缺少平射大炮,致该舰没被击毁,宋希濂与当日上午侥幸逃回宜昌。
宋希濂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为保存实力,命令当天守军全部撤出宜昌。城内敌2军主力大部15日晚撤完,16日凌晨仅有少数来不及逃跑的敌人,被我军击毙或俘虏。7月16日凌晨,我47军、独1师分别从镇镜山、北门、东山、铁路坝、北山坡、杨岔路等处进入宜昌市。至此,宜昌市宣告解放。
在宜昌敌军被击溃和包围在城内的时候,我49军于7月14日开始对荆沙之敌发动进攻。147师首先占领了草市,歼敌一部。15日,146师437团、438团和145师434团攻占荆州城,全歼保9旅,毙伤、俘虏657人。当日下午,147师439团、404团和145师433团攻占沙市,歼灭敌15军64师190团大部,毙伤、俘虏460余人。守城的敌64师师长邱健、湖北四区专员兼保6旅旅长周上璠带着残部,仓皇渡江难逃,后周上璠在松滋率部起义。至此,沙市宣告解放。
1949年7月16日解放宜昌的布告
1949年7月16日,欢庆宜昌解放的腰鼓队
1949年7月18日《人民日报》解放宜昌、沙市等城市的报道
宜沙战役从1949年7月9日至7月19日止,我军在第13兵团程子华司令员的指挥下,在宜沙地区党组织、人民民主政权和广大革命群众的大力支援下,全体指战员经过11天的英勇战斗,打垮了宋希濂兵团的10万大军,歼灭敌军15343人,其中俘虏11400人,毙伤2980人,起义、投诚963人。缴获各种火炮61门,其他各种轻重武器和枪支10000余枝,手榴弹15800余个,子弹622200余发,汽车、船只、马匹及其他军用品不计其数(不含周上璠率众起义的统计数)。这一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的“长江中游防线”,打开了敌人“西南联防”的东方门户,为我军席卷大西南扫清了道路,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宜沙战役结束后,我47军、38军、49军分别在枝江、长阳、沙市集结,对战役进行总结和短期休整后,便继续向湖南澧县、常德地区胜利进军。
由于宜沙战场江河阻隔、山路崎岖、沟深林密,我军比较缺乏山地、水上作战经验,重型武器不便随时运用,致使部分敌军趁机逃窜,未能完全实现“歼敌于江北”的战略目标。又适逢盛夏酷暑,而我绝大多数指战员系北方人,水土不服,半数同志被疟疾、痢疾、流感、中暑等病魔侵害,有1000多人在行军或战斗中牺牲和病故。据不完全统计,47军牺牲401人,38军115人,湖北独一师104人,宜昌军分区警卫团1人,船工民工3人,共计624人。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为缅怀在解放宜昌战斗中牺牲的革命先烈,运用他们的英雄事迹向广大人民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宜昌市人民政府从1973年起在宜昌市东山建立了有宜昌解放纪念碑、烈士墓和烈士纪念馆的宜昌市烈士陵园。1988年12月,宜昌市烈士陵园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宜昌市烈士陵园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作者单位:宜昌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