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 重庆农民救下红军大将,50年后登门报恩,农户提了一个要求

原创2021-08-03 16:50·大嘴船长老胡

我是老胡,关注支持一下,谢谢!

1933年,重庆市秀山县雅江县车田村的一家农户的大门突然被敲响,户主李木富家打开门一看,顿时大吃一惊,门外站着几个红军战士,其中有一个看起最年幼的少年还因为伤了腿被抬在一副担架上,善良的李木富一时不忍,就没有向民兵团上报他们的行踪,还咬牙决心帮这个可怜的小红军留下养伤。

要知道,当地的民兵团对红军的踪迹监察得格外紧密,村民们一旦和红军沾上丁点关系,立马就会给自己招来大祸。李木富这般大义凛然的行为着实将这个小红兵给深深地折服了,他暗自在心底里将李木富夫妇视为了“再生父母”。

等到腿伤渐愈一些,小红军为了不再拖累李木富一家的生活,就决定独自离开去寻找部队。这一别就是50年,李木富却在某天突然收到了一封感谢信,来信人正是他已牵挂多年的小红军,如今的开国少将,段苏权。

那么,从一个行动不便又身无分文的小小少年,到一位身负军功的大将军,段苏权的这一生,究竟有着怎样的精彩奇遇呢?

1916年,段苏权出生在湖南茶陵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虽然家境贫困,父母还是将他送去私塾和高等小学接受了6年的优良教育,由于深刻地明白父母想让他出人头地的殷切希望,他努力成长为了一个品学兼优、心怀天下的有志青年。

所以,当国家面临被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危险时,年仅14岁的少年就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中来。仅仅两年后,16岁的他又带领着一批模范少先队员加入到中国工农红军中,并担任了湘赣苏区红八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一职。

虽然年少,段苏权在革命战斗中一直都表现得很神勇,还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所以在1934年,中央命令贺龙、任弼时率领主力部队红二、六军团从贵州回湘西时,年仅18岁的他也被提拔为黔东独立师政委。

与提拔命令一同而来的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他要与师长王光泽一起率领一个包含800多人的师为游击小队,假装为红军的主力部队吸引外界的注意力,暗地里掩护真正的主力部队撤离南腰界。

幸不辱命,段苏权率领的黔东独立师成功地迷惑了川、黔地区的军阀,掩护着主力部队安全离开了。但与此同时,他们自己受到了敌人们疯狂地围追堵截,仅有400多支枪的一个师,单挑着约十个团的兵力。

经过约一个月的疯狂围剿,黔东独立师终于弹尽粮绝,800多名红军战士几乎无一幸存。段政委虽然也很想和他的战友们同生共死,但却因为在前几日的冲锋行动中伤了右脚,早就被战友们抬下了战场而逃过一劫。

段苏权的脚踝伤势颇重一直血流不止,完全不能自己行走,只能由几个红军战士轮流抬着,一路躲躲躲藏藏着来到了重庆境内的秀山县。这一路上,周围的民兵和军阀就像闻见血腥味的鬣狗,纷纷顺着踪迹追来,简直是无处不在。

一行人眼看着就要无路可走了,无奈之下,只好商量着把受伤的段苏权放到一户老乡家里去养伤,然后让腿脚方便的人去追赶主力部队寻求支援,于是在巧合之下,老实本分的穷裁缝李木富一家的大门就被敲响了。

而当李木富看见几个红军站在自家门口时,真是被吓了一大跳,下意识反应就要关上大门,可他的余光却突然瞟见,面前这几个排排站的红军的身后还藏着一副担架,担架上正躺着一个身形小小的红军伤员,原本纯白的担架都要被这人流出的血给尽数染红了。

生性纯良的他就动了恻隐之心,答应将这个伤员收留在家中,替他养伤。

李木富此刻的心情可是相当的复杂,他既害怕自己会被抓去做班房,又觉得自己若是见死不救就太过残忍,思虑万千后,他决定将受伤的小红军安置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山洞中。尽管他已经做得非常小心谨慎了,但这个小山村是藏不住秘密的,民兵团很快就闻讯而来。

他们就像一群穷凶极恶的匪徒,扒得毫无还击之力的段苏权周身只剩下一条带血的裤衩,还拿走了他仅有的3块大洋,由于民兵团之前就经常以此方式谋财,李木富一时间还未觉得有何不妥。

可谁料,民兵团头目竟突然抽出一把大刀,想一刀了结了这个小红军。

大惊之下,李木富来不及思考,大喊了一声“莫造孽啰!”

这突然的声响吓得民兵团头目停住了动作,紧接着,他赶紧求情“他是个残疾人,动不了啦!图了财就行啦,莫害人家性命!他也活不长啦,你们可怜可怜他吧!”幸好,李木富凭借着自己曾经给民兵团做过衣服的一点薄面成功阻止了这场惨剧。

等到民兵团走了,李木富赶紧将段苏权扶着躺好,又让他的妻子杨桂花抱来一些生活用品重新布置山洞,见到李木富一家连续两次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段苏权心里十分感动,忍不住就将自己的遭遇讲于他们听。

听了这个小红军的痛苦经历,这两夫妻都忍不住为他心疼落泪起来,还下定决心要帮他治好腿伤,杨桂花略懂一点医术,于是就负责去药店帮他抓药治疗。可一个正常人时常独自出入药店抓取治疗脚伤的药,难免会引起他人的瞩目。

药店的苏仕华医生就因此起了怀疑,忍不住去质问杨桂花买药的真实原因,迫于无奈之下她只好说出实情,这两夫妻还以为这个可怜的小红军战士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但没想到,苏仕华医生也是一位心怀大义的勇士,不仅没有去告发他们,每次都还会主动帮助诊断段苏权的病症并多送一些草药给他。就这样,在李木富夫妇和苏仕华医生的无私帮助下,段苏权的脚伤得到了很好的治疗。

但是,他在山洞里的生活却是越来越艰难了。每一日,李木富都会偷偷来送饭,生怕被人看见的他总是急匆匆地来去,丝毫不敢多待一分钟。如此情况下,山洞里的清洁卫生就没有人手能顾及得上了。

久而久之,狭小的山洞里就成了满地污秽横流,随时都环绕着一股恶臭的样子,段苏权本人更是沾满脓血,满身疮痍。但即使是在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中,段苏权也没有丝毫的不满,他总是积极地安慰自己,能保住这条命就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真正让他变得不安起来的,是李木富每日都会送来的那碗红薯稀饭,本来一天一碗的稀饭也只能让段苏权勉强维持生命,可接连半个月送来的稀饭都是越来越稀,甚至最近三天已经没人再送饭来了,他明白李木富一定是遇到麻烦了。

段苏权对此却是非常理解,本来在那样的动荡时期,普通的农户家庭根本就没有什么收入可言,一家人都只能靠着自留地里的一点微薄收成勉强果腹,如何还能再供养起一个额外的病人。

为了不再拖累别人,段苏权决定要回家去。李木富夫妇劝阻无果后,只能筹措了一副拐杖送给他,半点盘缠都没有的他,无奈之下只能装作叫花子沿路乞讨,耗时数月历尽艰难后才终于回到家乡。

还得多亏了段苏权回家时的落魄模样,地方当局完全没想到他竟是一位红军高官,就没对他有过多的刁难,只将他罚做了一个杂役。为了迷惑敌人,他还听从父亲的建议重新去私塾读书,又娶了一房娇妻。

就这样,他一边假装安分守己的生活,一边暗中打探红军的消息。

时隔四年后,终于在一位因伤退出军队的老乡处,得到了红军目前的所在地,等他迫不及待地前去归队时,他的上司更是大为吃惊:“段苏权,我们已在方面军党代表大会上给你开过追悼会了,原来你还活着!”

1937年回到军队后,段苏权先是被安排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在学成后又一路晋升到了中共平北地委书记,兼平北军分区政治委员的位置上。之后又在敌后战场上坚持进行艰苦的反“扫荡”作战,对北平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不菲的贡献。

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政府则企图在美国的帮助下,通过“调处”的名义挑起内战。中共中央只好派以周恩来、叶剑英为首的一批英才参加“调处”,而文武兼备,颇具儒将风采的段苏权就是其中一个成员。

那时候美蒋两方频频制造各种借口,企图抢占赤峰这一战略要地。

作为冀热察军区司令员,他用尽全力据理力争,多方周旋,始终不退一步。在“调处”破裂后,又率部发起赵川、平定堡、崇礼等战斗,三战三捷,将赤峰地区牢牢控制在人民解放军手中,并因此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通电嘉奖。

之后,段司令员还率部参加了辽沈战役,在锦州战役、辽西会战、营口追歼战等战斗中立下了卓著的战功。

段苏权还是中共空军中最早一批亲自驾机飞上天空的将领,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就长期为东北军空军效力,曾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空军第二军军长、华北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职。

颇具国际主义精神的他,还在20世纪50年代初,积极地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在当时他提出了一些经典的战评总结,例如“一搜索、二接敌、三攻击、四集合、五退出,现代快速飞机作战,实际上是先退出再集合”这样的,直到现在都还对飞行员培训驾驶中起到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1955年解放军授衔时,这个14岁就已经投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将,本应该得到更高的褒奖的,段苏权的战勋可是远远超过了和他同时被评为少将的大多数人。但由于他曾掉队过4年的历史问题,中央决定只能将他“暂授少将”。

纵使心里有些委屈,他对于中央的决定也是半点没有怨言,坦然地接受了。

段苏权曾多次想动身去到重庆寻找“再生父母”李木富一家,却因为工作繁忙始终未能成行,他又觉得这样重要的事,若是经由别人帮办体现不出自己的诚意,就将此事一直拖延了下来。

终于在1983年,段将军借着从北京到秀山县参加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成立大会的机会,终于得偿所愿再一次踏上了恩人居住着的这片土地。但足足半个世纪的时光流逝,让这片土地早大变了样子,他亲自走访了5个山洞却仍是一无所获。

迫于时间紧急,段苏权最终只能带着遗憾离开了。

不过临行前,他还是拜托了当地政府,一定要帮他找到救命恩人。

而李木富本就已经牵挂这个小红军足足50年了,又得知他不但没有遭遇意外,还成了大将军的事情后更是分外激动。

李木富太想见到段苏权了,可50年过去后他自己已是行动不便的86岁高龄,妻子杨桂花还早已逝世,只能派出自己的儿子向当地领导去说明情况,并将自己的一张照片寄赠给段将军。

再次看见恩人的样子后,段苏权激动得泪流不止。

他问李木富有没有什么愿望,这个勤恳了一辈子的庄稼汉却表示,自己什么也不需要,如果一定要给他什么的话,他希望能为村子前面的车田河修上一座桥。

段苏权二话不说,就自掏腰包帮村子里修了一座桥,并在日后的生活里,多次向李木富老人寄去生活费,真正的将他当做了亲生父亲去赡养。而他们俩的这段佳话,让老百姓们也深受感动,就将段苏权住过的山洞命名为“红军洞”,将段苏权修建的桥命名为“红军桥”来表示纪念。

古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

段苏权这位真君子,无论是在微末时还是在颇有成就时,始终都保持着一颗谦和温驯的赤诚真心,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人民,他都真正做到了无私奉献,可谓是我们后备的楷模。

而李木富老人这样胸怀大义的普通百姓,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正是有了真心拥戴祖国的人民作为根基,我们的国家才有了战无不胜的根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