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宽容远没有说的那么容易
这个世道又开始流行谈宽容,好像有一类书就叫宽容比xx更重要。
这样的说法会有负作用,说得好像其他的东西一下子就都跟宽容成了对立面,你要是有了某一样技能或者对世界的看法,一旦被归到这个句式里面去,一下子就矮了一头。
如此一来,一个啥也不知道就知道宽容的观点,早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吃风屙烟、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了。
宽容这个词,在如今公共领域这么有名,主要来自两个很难归类的公共作家。一位是房龙,他有一本书名字就叫宽容。
书的开头说的是有个桃花源一样的地方有那么几个不一样的人,出门去探路,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回来就跟其他人说了,大家畏之如虎,然后给几个探险者弄死了。
后来桃花源遭了灾,人们得离家找活路,一路上用被他们弄死了的探险者做的路标活了下来。这个故事说出了房龙所理解的宽容,主要是容纳异见,多样性的重要程度,很多领域都说,哈耶克的经济学里面也有。
房龙主要针对宗教上对异教徒的残忍,也适用于多个领域。这种领域如果往前提上思考,大体上就是在说,你别觉得自己的观点就一定对,你得同时尊重别人的观点。别搞消灭别人观点,甚至消灭异见者肉体生存的事儿。这事儿可能叫宽容有点过了,这应该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生存常识。这东西如果到了需要呼吁的地步,人类社会就已经糟糕到一定程度了。
另一位公共作家,是胡适。他说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后来好像是有出版社把一些胡适先生的文章结集取的就是这个名字。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多数人暴政。多数人有没有道理去欺负少数人,少数人得以存活,主要靠社会的宽容。这种说法都有他们提出的语境。有他们要面对的社会问题。
如果在今天,我们仍然是拿出来用,那也应该是从看问题的思路到看问题的角度来用,肯定不是直接拿个结论就匆匆忙忙扣帽子,甲宽容,乙不宽容。宽容应该是社会的责任,而不是个人的第一责任。
个人如果事事都宽容,那就是个乡愿、伪君子。什么都宽容下来了,你自己觉得这也对那也对,什么都对,那又靠什么来衡量你自己的行动呢。都对都好,干什么都可以,也就很难一门心思去做一件事了。所以,我们看到大量的宽容分子,都是嘴行千里,屁股在家的主儿。
如果仅仅是嘴行千里还好办,就是形成各道德舆论,表达个姿态。这类人并非没有一个什么好什么不好的评价,只不过其中聪明伶俐的是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只不过不说,靠着那个什么都好获利的骗子。要么就是根本就没想过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到了事情逼迫着必须选择的时候,就用本能直接选一个。
到了这种时候,宽容要么成了一些人操纵舆论获利的工具,另一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说说而已的谈资。那个被公共作家视若珍宝的宽容特质,一下子变成了打把势的百发百中大力丸。
老前辈们怎么也难想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拼争了一生的东西,最后,成了这样被曳来拽去,随便取用的东西。
不知道有没有人想得起“从社会的观点看”这句话的含义。宽容它应该是社会的,从社会的观点看的。一旦成了一个人的口号,就只能寄希望于这个人的品质了。这跟抽奖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