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 | 精艺报国程十发

学艺先学德。蒙先生不弃,称我为忘年交,我则对十发先生执弟子礼,自己定位是先生“不会画画的学生”。

金轮银钩,时光如流,虽然岁月相隔遥远,但是回忆往昔幸福的印象,依然如此清晰和温馨。

此生有幸,我有缘亲近程十发大师。十发先生是书画大家,公认的国宝级巨匠,他善于挥毫泼墨,在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中播撒真善美,他的作品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人类文化的瑰宝。十发先生是幽默大师,杰出的睿智学者,他著书立说,字里行间充满真知、乐观、豁达、超脱的精神境界,他的美学观点广为流传,在大千世界中弘扬人类大智慧。十发先生又是平民艺术家,在芸芸众生世俗生活中极具个性,他才思敏捷,谈吐中充满了智慧,言语并不多,常常在不经意间,妙语连珠,使人捧腹大笑,而且回味无穷,出类拔萃地展现一代大艺术家独特的魅力。

我对十发先生非常敬慕,自叹不如,愿意当他一名不会画画的学生,蒙他不弃,称我为忘年交,我则对十发先生执弟子礼,自己定位是先生“不会画画的学生”。惭愧的是,虽说近朱者赤,但至今我还不会画画,并写过一首打油诗自嘲:“程门立雪仰书斋,提笔不敢染青苔。毕竟墨香熏人醉,沾得几分好色彩。”

屈指数来,我在先生身边聆听教诲长达十九年。感谢大师多年来对我的身传言教,寸衷衔感,罄楮难宣。如今,恰逢十发大师诞辰一百周年,斯人虽去,精神永存。只恨自己才疏学浅,无能宏论大师的艺术世界,只能记录德艺双馨的先生几件感人肺腑的小故事,略表我对程十发大师的无穷敬意和怀念。

从1984年起,时年64岁的程十发先生开始担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事实说明,十发先生不仅是位国画大家,还是位出色的管理者,他对创作题材的方向把握得很准,继承创新的路子把握得很稳,行政管理的方式把握得很深。他对画院的建设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工作方式。集思广益,在关键时刻总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十发担任院长期间,十分关心职工生活。为了解决职工住房困难问题,他不顾体弱多病,冒着酷暑,挥汗落墨,画就30多幅作品,为职工购买商品住房,当年的情景,我历历在目,曾经亲眼看见十发先生穿着汗衫短裤,把自己关在“三釜书屋”和“修竹远山楼”的画室中,不停地创作。口渴了,喝几口冷茶,肚饥了,吃半只面包。眼看只差没几张就能全部完成任务时,十发先生终于累得病倒了。程十发院长的行为和精神感动了画院的同志们,最后,百岁高龄的朱屺瞻先生,二话不说,帮助十发先生画完最后几张画,终于顺利地完成任务。

十发先生一生奉行“精艺报国”,不仅用自己的画笔创立了不朽的“程家样”艺术,更是在晚年连续失去爱妻与女儿的双重打击下,毅然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122件毕生收藏的历代珍贵书画无偿捐献国家,高风亮节,令人感动,至今传为美谈。

说起来,出身贫寒,一向勤俭,靠稿费为生的程十发本不是什么大收藏家,他收集古字画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借鉴前人的技法。但是他既无家传又无财力,只得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凭着自己敏锐的眼光和渊博的知识,沙里淘金,收集了王蒙、唐伯虎、董其昌、陈老莲、金农、罗聘、任伯年、吴昌硕等历代大家的精彩作品。十发先生看见好画,总是爱不释手,尽管手头拮据,他也会用向单位借款、向出版社预支稿费等方法,领取钞票买画。为了这批画,程十发先生可谓吃足了苦头,可以说,这批书画凝聚着他的心血,是程十发艺术创作的灵魂和生命。如今要把这批可谓价值连城的宝贝无偿捐献出去,难道就没有一丝惋惜?对此,十发先生幽默地向我解释道:“这些艺术品都是属于人民的,我个人保管是暂时的,现在我把它们交给人民、也是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愿。譬如人住在地球上,总也是要付房钿的嘛。”朴实而真诚的言语,令人为之动容。

经过深思熟虑,十发先生向市领导写了一封信:“因我年纪渐渐老了,几十年为了研究国画艺术,逐年收集了一批中国古代绘画书法,现在我想交给上海市文化局,并转上海中国画院收藏,供同志们参考研究,程十发,1996年6月1日。”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人生有涯而品德、艺术无涯。如今,这批国宝级艺术珍品永久陈列在上海中国画院,成为程十发先生化私为公,大公无私的“精艺报国”精神最生动与感人的体现。


关于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