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yōng]书法及其影响

李邕书法及其影响

前人对李邕书法评价的误区千余年过去了,当年两《唐书》只说李邕能文,不言其善书,今天的《辞海》“李邕”条下则只言其善书而不提他能文了。李邕生前被视作“异人”,到京都竟能引起围观,他的名声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的“能文养士”(《旧唐书》本传)和“重义爱士”(《新唐书》本传)。同时也提高了对他书法的评价。他与李白、杜甫的交往就是例子。一、杜甫之评系赞其文也1、杜甫“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乃赞其文也宋《宣和书谱》云:观邕之墨迹,其源流实出于羲之。议者以谓骨气洞达,奕奕如有神力。斯亦名不浮于实也。杜甫作歌以美之曰'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为世之所仰慕,率皆如是。认为《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中“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句,“健笔”、“清制”系赞李邕书法,后人每论李邕书法,多承此说法,其实杜甫乃赞李邕之文。我们把这句诗的前后联系起来看就明明白白了。此诗开篇十六句:长啸宇宙间,高才日陵替。古人不可见,前辈复谁继。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柢。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风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锐。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各满深望还,森然起凡例。“声华”乃承“词林”而来。“风流散金石”仍指其文,方有后句“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直到“碑版照四裔”才偶及其书碑。其次,《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细述了与李邕的交往经过,言及李邕生前曾与杜甫论文,而未提论书:重叙东都别,朝阴改轩砌。论文到崔苏,指尽流水逝。近伏盈川雄,未甘特进丽。是非张相国,相扼一危脆。争名古岂然,键捷欻不闭。例及吾家诗,旷怀扫氛翳。慷慨嗣真作,咨嗟玉山桂。钟律俨高悬,鲲鲸喷迢递。李、杜共同讨论了初唐的六位诗人,依次是崔融、苏味道、杨炯、李峤、张说、杜审言。李邕论书,只《李北海集·附录·遗事》载有“李北海书当时便多法之,北海笑云'学我者拙,似我者死’。”这八字。这《李北海集》是明人辑的,其“遗事”,不过传说而已。二、历代书论者的评价评李邕书法,最早是唐吕总《续书评》,用八个字来取譬,谓其真行书“华岳三峰,黄河一曲”。宋人对李邕书法的评品逐渐多起来,最高者莫过于《宣和书谱》:邕初学,变右军行法,顿挫起伏,既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裴休见其碑云'观北海书,想见其风采’大抵人之才术多不兼称;王羲之以书掩其父名,李淳风以术映其学。文章书翰俱重于时,惟邕得之。当时奉金帛而求邕书,前后所受钜万余,自古未有如此之盛者也。观邕之墨迹,其源流实出于羲之。议者以谓骨气洞达,奕奕如有神力。斯亦名不浮于实也。杜甫作歌以美之曰'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为世之所仰慕,率皆如是。上文已经提到以为杜诗为赞其书法的误解之处,其实这段文字中“文章书翰俱重于时”也不确,李邕书法未必有后世之重。宋朱长文《续书断》谓“邕书如宽大长者,逶迤自肆,而终归于法度,能品之优者也。”宋四家中米、黄评点值得注意。米芾《海岳名言》:“李邕脱子敬体,总乏纤浓”,又《书史》:“李邕如乍富小民,举动强屈,礼节生疏。”黄庭坚《山谷集》评《麓山寺碑》:“字势豪逸,真复奇崛,所恨功力太深耳,少令功拙相半,使子敬复生,不过如此。”米、黄都在说一件事,就是认为李书做的成份多了一些。启功先生也有类似看法,他《论书绝句》中对李邕是这么写的:跌宕为奇笔仗精,飚如电发静渊渟。学来俗死何须怪,当日书碑太逞能。“太逞能”说得意味深长。对李邕的评价,元明以来,因为赵、董的影响,一直较多,有时已经脱离了实际。比较符合实际的是元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初行草文书,自魏晋以来,惟用简札,至铭刻必正书之。故钟繇正书谓之铭石,虞、褚诸公,守而勿失。至邕始变右军行法,劲拙起伏,自矜其能,铭石悉以行狎书文,而后世多效尤矣。以及明项穆《书法雅言》:李邕初师逸少,摆脱旧习,笔力更新,下手挺耸,终失窘迫。律以大成,殊越彀率。清鲁一贞《玉燕楼书法》谓“李北海豪气挺拔,特少韵耳。”清代梁巘在《承晋斋积闻录》认为北海逸气生动,通身贯注,且有英雄盖世之慨。包世臣《艺舟双楫·历下笔谭》所谓“北海如熊而更捷”,看似深邃,实故弄玄虚,不知所云。倒是徐青藤《书李北海帖》的几句话说得实在:“李北海此帖,遇难布处,字字侵让,互用位置之法,独高于人。”有一段今人评《李思训碑》的文字,虽然不是对李邕书法全面的评价,但也颇有意思。这是一段跋,文不长,照录于后:前人多云北海取法羲献,唯道州言其发源北朝。北海取径诚不止于此也。李思训碑楷行草诸体错杂,取用前贤有未加融裁处,然藉此正可一窥其所自来。若干结字一本右军,长戈与信本如出一辙。校元氏诸志,间架亦颇有暗合处。至与文赋等书作之关联,丝丝缕缕未易尽述。如此种种,北海皆信乎拈来,如取四海佳石而共置一园中矣。昔人所谓移步换景者,不意书中亦遇之。辛已端午前一日邱振中题。23这里有一个说法是“移步换景”,也可理解成因为未能很好地揉合,而生硬强屈。三、董其昌、何绍基之评明清论者至董其昌和何绍基而达顶峰,同时也因为他们在书坛的地位,其评价也左右了明清两代直至今日。启功先生在《从“戏鸿堂帖”看董其昌对法书的鉴定》24一文中谈到:董氏的官职高,名声大,当时所写对古书画的评论真可说“一言九鼎”,后世更是“奉为圭臬”,至于他所评判的是否都那么准确无误,则属另一回事。这句话给我们很多启发。我认为根据李邕传世书作来考察,董对李邕书法的评品,也是言过其实。《画禅室随笔·评旧帖·跋李北海缙云三帖》:黄长睿评张从申书出于北海。赵子固又以北海学子敬,病在欹侧。若张从申即无此矣。然从申书实似北海之《法华寺碑》,而北海出奇不穷,故当胜云。余尝谓右军如龙,北海如象,世必有肯余言者。然“世必有肯余言者”露出机锋——“必有”实也是“未必有”啊!我们从董氏学习书法的情况来看,他一生留下大量临习之作,从量上看,临李邕的书作少之又少。朱惠良曾就台北故宫所藏董氏临习作品著《董其昌的临古》25一文,其中谈到:董氏传世之临古作品甚夥,其中署有年款且得以寓目者即近五十件。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之董其昌临古作品有四十一件,临写年代可知者二十四件。所临对象涵盖了魏晋至南宋,钟、王、颜、米……等十七家书,其中被临习最勤者首推王羲之,次则颜真卿。……朱惠良在《董其昌法书特展简介》26也介绍说:董其昌之书艺系由临古入手,自唐入魏晋,并探究宋人墨迹,举凡钟、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张旭、颜真卿、怀素、杨凝式、苏轼与米芾等大家,均曾为董氏一再临习。董氏固然给李邕以极高的评价,他也确实从李书中得到很多启发,但从以上材料来看,李邕书法并非董氏取法的重点所在。更有意思的是清人何绍基。他的《东洲草堂文钞·跋麓山寺碑并碑阴旧拓本》:北海书发源北朝,复以其干将莫邪之气,决荡而出,与欧、虞规矩山阴者殊派,而奄有徐会稽、张司直之胜。……《云麾》颇嫌多轻侻处,惟此碑沈著劲栗,不以跌宕掩其朴气,最为可贵。这还讲得通,但他《东洲草堂文钞》中“跋重刻李北海书法华寺碑”及“跋道因碑拓本”说:“以刚烈不获令终,大略俱与鲁公同”以及“后来惟鲁公、北海各能出奇,可与是鼎足,而有唐书势于是尽矣。”殊乏依凭。《东洲草堂诗集》27收录何绍基《访得李北海书灵嵩寺碑残石》,详细记录了访得的过程,以及对此碑的评价:湘西仙鹤刻,闻被兵火閧。石室与云麾,帖贾粗可供。全拓北云麾,落吾海南梦。灵岩一片石,卅年觅无缝。今秋名山游,风雨行倥偬。方值蝗旱后,饿尽天人众。一二破衲僧,哀仰维摩俸。叩以金石文,渺莽坠云雾。道观神宝石,不与鄙怀中。冬初再寻访,始识鲁班洞。草间就沿缘,石罅竞摩控。几曲方造深,忽破滕公瓮。光出千载前,寒销万冰冻。拓出宛新硎,字字堪洛诵。略言定法师,得地矗云栋。惜仅半段存,莫睹全形砻。创获壬午年,足补赵阮空。书势果雄伟,仪徵非谀颂。缅维开宝间,斯文有纪统。御书翔如龙,颜李蔚双凤。鲁国颇好道,书挟佛力重。江夏乃佞佛28,笔势仙机纵。兹邦亦何幸,名刻非一种。画像与灵岩,百里相伯仲。更有房公碑,隶势率更用。皆从北派出,不受山阴鞚,书为六艺一,贵本心画贡,乃因姿媚少,难致吉祥羾。遂使三伟公,皆衔万年痛。天意太苍茫,时事尤纷综。积习吾亦深,聊资发悲哢。清汪容甫对李邕书法评价也颇高。他在《云麾碑》29跋尾云:北海书法出于大令,变本加厉。益为劲险。其于用笔之法可谓发泄无余。米元章、赵子昂、董元宰各以书雄一代,其实皆从此碑得法,故是碑实法书之津逮也。严复在题所自藏的《麓山寺碑》拓本跋时说了一段很有见地的话:唐书之有李北海殆犹宋人之有米南宫,皆伤侧媚劲快,非书道之至。侧媚劲快固是,但北海之比于米南宫,实不堪。李邕书法在唐初生机勃勃是因为他在书碑这一特定形式上勇于求变,而且因为墓碑是公开示人的,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对一般读书人而言,容易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王书尽归朝廷收藏,《集王圣教序》并非易见的情况下,李邕学习《圣教序》也达到了同时代人所没有达到过的水平,我们从所选的几个行书碑的拓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李邕因此被当成王书的传人来对待。这种评价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而又因为李邕苦心经营得来的声名,其书法成就被放大。第五章李邕书法的传承一、苏东坡书法与李书傅申曾为北京图书馆所藏南宋拓本《麓山寺碑》写下了这么一段跋语:李邕《晴热帖》,选自《淳化阁帖》,宋拓本,美国安思远藏。湖北美术出版社彩印。从中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集王圣教序》的痕迹。李北海继唐太宗专以行书入碑,其于后世行书之影响,在羲之外可称第一人。欧阳叔弼尝谓东坡云:“子书大似李北海。”东坡亦自觉其如此。陶宗仪亦曾言世皆知子昂书自魏晋中来,不知其晚年稍入李北海,故王世贞评麓山寺碑云:“神清流放,天真烂漫,犹足倾倒眉山吴兴也。”北京图书馆藏本与东京书道博物馆宋拓本相近,学书者若从此入手,则可免轻佻之病。董香光所谓右军如龙北海如象,而北海诸碑中唯此碑之雄浑足以当之。30这里重点讲了东坡、子昂学李邕书事,同时对“北海如象”的说法提出看法。祝允明谓“子瞻骨干平原,股肱北海,被服大令,以成完躯。”宋四家中除苏外,黄庭坚也受到一定影响,但较东坡为小。黄庭坚《跋东坡墨迹》也言及苏书与李邕的关系: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乃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数百年后必有知余此论者。31苏东坡书“轼近得子由书报”帖局部,选自《西楼苏帖》,宋拓本,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此外,欧阳修也在《六一论书》“试笔·李邕书”中自诉其学李的经历: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见邕书,追求钟、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然邕书未必独然。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赵孟钍椤舵雀场肪植浚∽浴度L檬宝笈法帖》,国家图书馆藏。也有认为李建中也受过李邕的影响,如王偁跋李建中《土母帖》:32唐人书法,自徐浩来,已骎骎入于宋矣,至苏黄始一大变,而无复唐意。今观李西台书虽在宋人,当去唐为不远。前论谓其有李北海之风,是为知言矣。二、赵孟钍榉ㄓ肜钍清李瑞清在跋临李北海《三数日晴帖》时说:北海此帖何减大令,戏以《云麾李思训》笔模之,当胜《淳化》刻。赵碑学北海,简札学右军,其界限极严,不相混杂。以后则碑学绝矣,故可断言子昂后无用也。李瑞清说子昂碑学北海是有道理的。因为在二王书作中,碑作并无典范,《圣教序》毕竟是集字,真正放开手脚用行书书碑的,只有李北海。还有就是,二王片言只字已经很难见到,而李邕的书作在当时还有真迹留存的。赵氏家族向来富藏。远者如生活在宋末的族兄赵孟坚,便是著名的大书画家和鉴藏家,家藏有落水本《兰亭》等众多名品。近者如赵孟畹牟咐计孪壬远钾┯霊ィ思碳炙频乐笫詹毓糯ㄊ槊浊恢傅牟丶摇>荨对蒲坦勐肌芳窃兀杂霊ス彩詹亟渭浞ㄊ184帖中,就有李邕“长短句”、“口味帖”、“吴融博士帖”、“诗帖”四帖。这是赵孟钣谢峥吹降摹V苊堋对蒲坦勐肌肪硐隆墩宰影好项乙未自燕回出所收书画古物》所记的藏品包括四件法书:虞世南《枕卧帖》,李邕《葛粉帖》,颜真卿《乞米帖》,米芾《宝章待访录》,就有一件是李邕的。至元二十二年(1285),赵氏还于书肆中凑成《淳化阁帖》祖本全帙,这其中也包含有李邕的《晴热帖》等。赵有机会接触李邕真迹,是他试图通过李邕一窥二王堂奥的基本条件。然赵与李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人格特征。李属于傲世特立的名士,而赵是雍容不迫的,尚有皇胄遗风。故徐渭说“赵文敏师李北海,净均也,媚则赵胜李,动则李胜赵。”在情理之中。从赵氏书法的特点来说,赵打出的旗号是复古,即追寻魏晋风度。他也确实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但他的字所患在“平”,对于这一点,晚年的赵一定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所以晚年的赵孟畲颖焙K楸娴那悴嗵迨浦姓业搅私饩龅乃悸贰U馊梦蚁肫鹌艄ο壬补囊痪浠埃笠馐窃缒昙洳⒉话淹跷闹慰吹煤芨撸嚼狭瞬胖溃锏酵跷闹蔚母叨扔痔负稳菀祝§ゲ唷⑼分亟徘帷⒍床话驳母芯酰恢笔抢铉呤槲怂覆〉模庖残碚且秸允鲜榉ㄖ捌健钡囊桓龇椒ǎ∶魍跏勒晁担允椤队栏K卤肺砟瓯剩涔婺@畋焙#鹞抟槐适Ф取6洳孕攀ふ灾Γ残砭驮谟谒牙铉呓嶙值奶氐惴⒒拥酶茫谝欢ǔ潭壬闲拚苏允系摹捌健薄对于赵孟钛袄铉呤榉ǎ宄跏槁奂曳氚唷抖垡魇橐匪担学前人书从后人入手,便得他门户。学后人书从前人落下,便有拿把。汝学赵松雪若从徐季海李北海入手便古劲可爱。赵乃学李之突出者。其他得其沾溉者,宋元以降,虽不乏其人,但李邕书法的影响显然不能与唐之颜、柳等诸家相颉颃。李邕所书碑版甚至已经算不上“法书之津逮”了。结论有唐一代,不足三百年间,却创造了许多领域的巅峰,书法是其一。唐代是个思想活跃的年代,一个极具创造性的年代。唐代书法之光耀千秋,盖在初、中、晚唐之三变。《易辞·系辞下》有云:“变通者,趣时者也。”变是发展之本,求变是创造辉煌的动力。就书法而言,变有大有小,有技法的也有章法形式的,其影响也自有别。在书法历史的长河中,“唯有变者留其名”,则是常理。在高手如林的唐代,李邕能厕身书史,就因其第一个把《圣教序》的形式大规模应用到书碑的领域。尽管他的书法本身是守成的。回顾历代对李邕书法的评价,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两《唐书》均有李邕传,这两个传都对李邕书法只字不提。唐吕总的《续书评》开始提到李邕书法。宋元渐有佳评,至明董香光所谓“右军如龙,北海如象”达到顶峰,成为此后人们提到李邕最常说的一句话,似乎作为定评来对待。而背后的事实如何倒退居其次。清代书论也承这个脉络往下说,近有朱关田先生对李邕生平及其书法考证颇力,在所著《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中也是施以浓墨重彩。究竟李邕是个什么样的人?放到历史的情境中去,其书法该占什么样的地位?本文就有关史实重新梳理,得出一点新看法,呈教于方家。李邕以其深厚的功力和第一个大量行书书碑而在书史占有一席之地。他自己也无意成为书法家,在当时,李邕也主要以能文而非能书知名。行书书碑,李邕不是始作俑者。书碑本要以正书为之,以示端重恭谨之意,唐太宗李世民以帝王身份打破这一成俗。至李邕始有胆识以一士人身份,将其推向了巅峰,“书丹之道顿开天地”。这也是初、中唐在思想上充满活力的象征。李邕是二王书法,尤其是《集王书圣教序》的守成者,凭其对该帖的深入研究,而能在行书书碑中笔势相应,一气贯之,达至既沉厚又飞扬的艺术效果。他是他的那个时代对《集王圣教序》学习得最好的人,我们看他的手札《晴热帖》几乎是《圣教序》的翻版。李邕属于功力型而不是才气型的书法家。他在笔法乃至结字上探索甚少,他的书法营养也相对单一。他处于唐代第二次书法变革之前,能代表盛唐书风的书家还没有真正成熟起来。李邕行书承二王遗绪,但未能摆脱二王面目达到自立门户的境地。董其昌将其与右军对举,及何绍基将其与鲁公鼎足,都因李邕书法缺少丰富的技法上的支撑而显得苍白无力,名不副实。李邕书法对《集王书圣教序》的亦步亦趋,笔法上的单一贫乏是其对后世影响渐微的根本原因。李邕行楷书法的代表作【岳麓寺碑】凝重雄健

书法欣赏【岳麓寺碑】一李邕一生书写过的众多碑铭,以麓山寺碑最为精美,该碑笔力凝重雄健,气势纵横,如五岳之不可撼。书法欣赏运笔博采魏晋及北朝诸家之长,结体纵横相宜,笔法刚柔并施,章法参差错落,行云流水,化柔为刚之美。后起书法大师,如苏、米芾、赵孟頫等都沿袭其法。此碑笔力雄健,如五岳之不可撼,历来于《李思训碑》并称为李邕的书法杰作。清孙承泽:“《岳麓寺碑》虽已残剥,然其锋颖尚凌厉不可一世。” 北宋黄庭坚评其:“字势豪逸,真复奇崛,所恨功务太深耳,少令功拙相半,使子敬复生, 不过如此。”

书法欣赏【岳麓寺碑】二碑侧刻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正书阴刻题名“元丰庚申元日同广惠道人来襄阳米黻”字样,“元丰庚申”即公元1080年。传世北宋拓本有故宫博物馆藏本、赵声伯藏本、苏州博物馆藏本。历代出版《麓山寺碑》碑帖甚多,国家文物出版社1984年曾出版《唐李邕书麓山寺碑》,以北京市文物商店藏宋拓本为底本。麓山寺碑是李邕行楷书的代表作。碑高2.7米,宽1.35米,行楷书28行,满行56字,共1413字。圆顶上饰有龙纹浮雕,上有阳文篆书“麓山寺碑”四字。《麓山寺碑》亦称《岳麓寺碑》,李邕撰文并书,唐开元十八年立,在湖南长沙岳麓公园。碑左和右下方有损缺。碑现在长沙岳麓山公园内。唐·李邕·行书李思训碑

宋拓唐李邕行书李思训碑【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李思训碑》全名为《云麾将军李思训碑》,碑在陕西蒲城。因碑文中有“以八年六月廿八合袱”等字,宋陈思《宝剑丛编》、赵明诚《金石录》等书定为开元八年(720年)立。但据清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和王昶《金石萃编》两书考证,分别以为开元二十四年以后,或开元二十七年立。碑额篆书“唐故右武卫大将军李府君碑》十二字,碑文行书三十行,行七十字,下半侧剥蚀慢漶。铭文内容记述李思训生平事迹,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的代表作之一。李邕(678-747年)字泰和,江都人,开元间曾任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精于翰墨,尤喜行书。自唐太宗李世民始以行书写碑后,此风气浙开,李邕即为其中的大家。据文献记载,他前后撰碑八百余通,当时的官绅及佛寺多以重金请其撰书碑文,流传至今的有《云麾将军李秀碑》、《岳麓寺碑》等。《宣和书谱》中载“邕初学右军行书,顿挫起伏既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从此碑的书法看,其书笔力雄健,字势俊丽;虽是行书,依然显得沉厚宏伟;尤其字形多欹侧之势,但“势如斜而反正”,特点是很突出的。当时的大诗人杜甫赞云:“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这是对李邕书法特点非常公正的评论。此碑宋拓本流传很少,是册纸色醇古,墨似乌金,传拓精工,笔势锋颖尚凌厉可见,“并序”二字未剜,“精虑众艺”等字不损。共二十二页,每页纵31.6厘米,宽22.2厘米。为宋拓中极佳本。曾经萧山朱翼盦先生收藏,1953年朱夫人张宪祗率子捐献故宫博物院。|字号 订阅

来自:鸿墨轩3dec >《书法名家》

(0)

相关推荐

  • 李邕,唐代王羲之,为什么一生不主张人学其书法而后人学其者甚多

    老梁谈史2020-04-15 10:51:02 唐代楷书世称雄, 行书北海作碑铭.① 大帜独树书为象,② 今暏犹闻飒飒风. 1 李邕(678年-747年),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人. ...

  • 不习李思训,不识真李邕

    文/一者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被称作"异人"的书法家,在中国文化史和书法史他都是极其重要的人物,在历史资料中记载其,能文擅书,他就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李邕以文才著称于世,尤其长于 ...

  • “右军如龙、北海如象”之李北海的书法

    "右军如龙,北海如象",这话是明代董其昌说的.把唐李邕(做过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与王右军相提并论,可见李邕的书法不一般. 他家学渊源深厚,其父李善是著名学者,所注<文选&g ...

  • [xiāo yǒng] 骁勇

    [xiāo yǒng] 骁勇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骁勇,拼音:xiāo yǒng,汉语词语,意思犹勇猛:指勇猛的士卒.出自<三国志·魏书·袁绍传>. 中文名 骁勇 外文名 brav ...

  • 王镛:什么是丑书?我们受王羲之书法的影响太深了,分不清美和丑|颜平原|米芾

    2021-04-30 06:50:05 来源: 解说人文  当代书坛上一直在争辩书法的美和丑,许多人认为,只要是接受或研习传统的书法,大都是美书,而所谓当代人的创新作品,大都是丑书.对于这个辨认仍然莫 ...

  • 他是书法大师,编写的书法教材影响了几代人,水平不亚于赵子昂

    在八十年代,人们学习书法还是极少数人的事,对于一些书法爱好者来说,拿起毛笔写字,实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时的书法字帖也很少,如果经历那个年代的话,一定会知道有庞中华的钢笔字帖,当然,学习毛笔书法的话, ...

  • 旭宇谈艺术·第3期:时代风气对书法的影响

    旭宇先生学识渊博,涉猎广泛,又博学善思,在文苑各领域都有很多闪光的.异于常人的.高屋建瓴的看法.私享艺术特开设专栏[旭宇谈艺术],连续刊载旭宇先生有关艺术的文章.与众多师友一起研习中华文化与艺术,并藉 ...

  • 撄锋[yīng fēng]

    [yīng fēng] 撄锋 语音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撄锋,读音yīng fēng,汉语词语,指触碰锋镝. 中文名 撄锋 读    音 yīng fēng 注    音 ㄧㄥ ㄈㄥ 释    ...

  • 每日一鸟(46期)——吠鹰鸮[fèi] [yīng] [xiāo]

    [中文名称]吠鹰鸮 [拉丁学名]Ninox connivens [命名时间]Latham, 1801 [英文名称]Barking Owl, Barking Boobook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 ...

  • 文徵明天生愚笨,7岁还不会说话,为何书法能影响300年?

    历史上,很多书法家都属于大器晚成,比如文徵明. 他不属于天资聪慧的行列,但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坚毅,终大器晚成,成为了千古不朽的人物. 文徵明在7岁之前还不能说话,到了11岁的时候才能流利讲话,但是他的父 ...

  • 书法好不是天生,董其昌18岁练书法,影响书坛300年!

    在书坛上很多人都是自幼学习书法,年龄稍长一些书法已经具有很深的功底.但是明代有一位书法家十八岁的时候才刚开始学习书法,却可以成为书法的典范人物,尤其是康熙和乾隆对他的书法赞不绝口,那么他的书法究竟有什 ...

  • 卢宇|苏轼眼疾对书法的影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是中国古代史中罕见的文化伟人.他以自己对<易><书><论 语>三经的研究自诩,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