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粥左罗的第 1173 期分享
作者 l 王世民 编辑 l 易小飒
来源 l YouCore(ID:YouCore)
分享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我太太有一位MBA同学,在念MBA期间几乎每一场活动都不缺席。无论是聚餐、校际比赛,还是企业参观、晚会,一周至少有3个晚上、1个周六或周日花在这样的社交活动上。3年下来,确实人人都认识了他,他也时时以“人脉深厚”自居,在班上四处炫耀他前天跟这个师兄见面了、昨晚跟那个教授吃饭了。可当他毕业答辩出现问题的时候,连一个出面帮他的同学和老师都没有,最后只能多修了一年才拿到MBA学位。反而我太太这种隔三差五才有空参加一次活动的人,论文打印出问题时,好几个同学帮着处理,赶在最后一刻成功答辩。为何我太太的这位同学,四处社交、有心积累“人脉”,最后却一点人脉都没能积累下来呢?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霍曼斯在他的「社会交换理论」中指出:任何人际关系,其本质上就是交换关系。你的“可交换价值”越大,你能吸引的人就越多,愿意主动跟你打交道的人也越多,即使你一时落魄了愿意帮你的人也更多。我太太的这位同学,将念MBA的3年时间都花在了各种社交上,自身的价值毫无提升。这种情况下他主动去结识再多的人也无济于事,因为在他想巴结的人眼中,他毫无交换价值。那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可交换价值”,打造出有效的“人脉关系”呢?既然人脉的根本在于你有多大的“可交换价值”,那么打造有效“人脉关系”的第一步就需要你建立自身的价值,并尽可能地去提升这个价值。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提升你的自身价值都绝对有百利而无一害。请注意,这儿的「价值」是一个人的综合价值,不仅仅是你的专业价值,它还包括你的特征价值(比如样貌、身材、智力)、资源价值(比如身份资源奥黛丽·赫本之子、百亿美元资产)以及链接价值。你需要根据你的特征、背景、发展方向选择你价值提升的契入点和侧重点。比如,你相貌一般,出身平凡,性格内向,一路走来也没踩到“狗屎运”中个彩票、遇到贵人什么的,这时你提升自身价值的最好契入点可能就是专业价值了:先让自己具备一技之长,在某个领域有一定的个人价值后,由此交换,积累更多人脉之后,再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价值互换方式。或者,你不爱专研,喜好交友,为人仗义,爱管闲事,这种情况下你提升自身价值的契入点就可以是链接价值:虽然你自己无法直接做价值交换,但你就像一个网络交换的中心节点,总可以“牵线搭桥”为别人找到可价值交换的对象。一旦你成功建立了自己的价值,接下来就要尽可能地展现你的价值,放大你的可交换系数。你的【可交换价值】= 你的【价值】x 你的【可交换系数】 假设你很有价值,但不为人所知的话,就如同掉落在某个阴暗角落的明珠一样,万一无人发现,“可交换系数”就为零了。这时哪怕自身价值再高都无济于事,因为再大的数乘上零的结果都只会是零。因此,在建立了自身价值的基础上,你还要找到向别人展现你价值的方法。尽可能放大你的“可交换系数”,这样你的“可交换价值”才会最大化。那如何才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价值,放大“可交换系数”呢?要更多地展现自己的价值,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加入到合适的圈子里去。比如,你是一名相当有创意的涂鸦能手,但平时也就是在公司或朋友聚会上露上几手,赢得一些掌声而已,但如果你加入 “插画师”的圈子的话,那就不得了,你创意涂鸦的交换价值会被迅速放大。他们可能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商业插画商机,或者给你介绍几个愿意高价收购你创意涂鸦的买家。在这样的圈子里,你会链接到更多可交换价值的人,他们也会以最快的速度将你的价值传递出去。第一点,加入的圈子要精准,减少无效社交,降低社交成本。第二点,在你的价值未有效建立之前,不要浪费精力在圈子上,多将精力花在自我提升上面,否则,自身缺乏“可交换价值”的话,一切的社交都会沦为无效社交。价值展现出去之后,放大“可交换系数”的第二个关键在于,如何让别人更愿意找你而不是其他人进行价值互换。被阶层比你高,或人脉比你深厚的人“利用”其实是件好事。对上的交往不要去追求一时一地的等价回报,要做好免费付出的准备。这样一旦“利用”你的人认可了你的价值,将你推荐到他的人脉网络后,你的“可交换系数”就会指数级增长了。这就好似某款商品被淘宝或京东商城选中了在首页免费促销一样。虽然没“赚钱”,但却大大增加了你的价值曝光度,而且还没花天价的“广告费”。不过,对上交往虽然要乐于被“利用”,但绝对不要去“攀高枝”,无原则地奉承巴结,这种巴结回来的关系,“可交换系数”无限等同于零。当人人都在做等价交换的时候,你却愿意吃点亏做交换,这样愿意找你做价值互换的人就越多,你的“可交换系数”也就越大。比如跟人借钱了,到了约定日期一定要按时甚至提前归还,而且要主动加上一定的利息。诸如这样的“小亏”吃多了后,你在别人眼中的“可交换系数”也就越来越大了。当然,这个“吃亏”的度一定要把握好,一定要在你可承受,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吃亏”。否则你吃上几次亏后连剩下的价值都所剩无几,“可交换系数”再大也就没有意义了。对上交往的时候要乐于被“利用”,但你在对下交往的时候最好不采用“利用”策略,而采用多“提携”的策略。对下交往很难产生即时的人脉收益,因此你要着眼于长期人脉关系的构建。这就如同天使轮的风险投资一样,投资100家,只要有一家成长起来,投资收益就为正了。当然了,在采用“提携”策略的时候,你心里要做好毫无回报的准备,甚至要做好会遇到“白眼狼”的准备。也就是古人说的'施人慎勿念'、'但问耕耘,不问收获'。这样一旦有所回报就会高于你的“预期”,你的“可交换系数”也会永远大于1。运用上面的方法,精准加圈,建立对上、平级、对下的立体信任关系,你的“可交换系数”将会被充分放大。你的“价值”建立后,随着“可交换系数”的放大,自然会跟形形色色的人发生价值交换,也会跟他们建立深浅不一的“人脉关系”。对于这些人,你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来维护关系,而要分圈层采用不同的维护策略。因此每个人的人脉圈层也都会有所不同,但大致可以分为3个通用的圈层:互利圈、人情圈、交心圈。这是最外层的人脉圈,它的核心在于你自身价值的高低。因此,在维护这一层人脉圈的时候,你无需投入很多的精力和感情来维护。只要尽量保证你自身价值的不断提升,在价值交换时做到等价交换,或者略吃小亏,这个层次的人脉资源会源源不断。“人情圈”是内一层的人脉圈,相较“互利圈”简单的以利相交,它增加了不少人情内容。人情在中国社会中根深蒂固,近二千年封闭的农耕经济为人情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的社会关联和社会资本。比如,即使在今天我们在说一个人不太懂得社会交往的时候,还会说“这个人不懂人情世故”。其实不仅中国如此,在西方社会人情也是一个有力的人脉构建工具。比如,罗伯特·西奥迪尼所著的《影响力》中的互惠原理,本质就是一种人情债的投资,通过先给予部分好处后,再索取更大的回报。“人情圈”的价值交换不同于“互利圈”的等价交换,它往往是不等价交换。更多类似于《增广贤文·朱子家训》中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此,对“人情圈”的关系维护所耗费的精力要远远多于“互利圈”,你要时不时地往对方的人情账户中追加投资。比如,逢年过节时的问候,别人生病、失意时的慰问等。虽然“人情圈”要用心维护,但要注意不要陷入各种随份子的“仪式性人情”以及行贿式的“功利性人情”中。这两种人情维护方式既无助于构建有效的“人脉关系”,还浪费钱财,甚至还有犯法的风险。这个圈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些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未能积累到这个圈子的人脉。“交心圈”里的人脉关系已经脱离了世俗的“利益互换”范畴,它是价值观层面上的共鸣和相互认可。古往今来,有很多美好的故事阐述了这个圈层的可贵。比如古代的伯牙和子期、近代的鲁迅和瞿秋白,国外的恩格斯和马克思等。“交心圈”的关系维护很简单,甚至比“互利圈”还要简单,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要刻意,随心而为即可。哪怕平时可能交往很少,但一旦有难,双方必会鼎力相助,甚至能做到“士为知己者死”。因此,构建有效“人脉关系”的根本就在于你的“可交换价值”有多高。通过“人脉三部曲”,你可以更轻松地提高自己的“可交换价值”。是人都会辜负你,但你的本事却永远忠诚。从你自身情况出发,选取合适的契入点建立你自身的独特价值,奠定你有效人脉关系的坚实基础。明珠只有展现在众人面前,并且得到最大化的交换,它的“可交换价值”才会最大。因此,你要提高自身的“可交换价值”,就要加入精准的圈子展现你的“价值”。通过建立对上、平级、对下的立体信任关系放大你的“可交换系数”。“互利圈”以利相交,“人情圈”多放人情债,“交心圈”以君子相交。
作者简介:王世民,深圳尔雅总裁、YouCore创始人。著有《思维力》《学习力》《个体赋能》
作者简介:王世民,深圳尔雅总裁、YouCore创始人。著有《思维力》《学习力》《个体赋能》文章来源:公众号YouCore,个人核心力(思维力、学习力、人脉力)赋能平台,专注解决工作3年以上的职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