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汉字(124):月朗星稀——说“月”
朱英贵
成语“月朗星稀”的意思是皓月当空,月光朗朗,因而显得星光隐去,似乎星星稀少。可见“月”是夜晚天空中最受人瞩目的发光天体。“月”字本是一个象形字,像夜空之月形,然而月有圆缺变化,“月”字则取缺月之形加以描摹,这有“月”的古文字字形为证。
一、“月”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月”字是为天上的月亮造的字,古人发现“月”跟“日”的明显区别有二:一是“日”光强烈,故称之为“太阳”,它运行于天空的时候即为“白日”;“月”光柔弱,故称之为“太阴”,它运行于天空的时候即为“黑夜”。二是“日”无圆缺变化,“月”有圆缺变化,而且月满时少,月缺时多。造字的时候,光的强弱在文字上不便表现,遂以残缺的圆形来象形月亮,这便是上图中“月”的古文字形体的创造依据。
甲骨文字形的“月”就是这样构形的,多数字形的半圆形内部都有一划指示符号,很多人将其理解为月光的示意,其实这一划跟甲骨文“日”字内部的一点作用是一样的,是甲骨文中某些象实在物体字形的实体标识符号,表示这个半环形是一个实在的物体。金文的构字原理与甲骨文一脉相承,第三个金文字形的半环形有所变形,这就为小篆的“月”字形体提供了演变依据。小篆的“月”字在金文字形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半环弧线内部出现了平行的两条横线,今文字的“月”字形体则是在小篆形体的基础上经过“隶变”与“楷化”而形成的。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月,阙也。太阴之精。象形。凡月之属皆从月。”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月)阙也。大侌(太陰)之精。月阙叠韵。释名曰:月,缺也,满则缺也。象形,象不满之形。”
这两段话的意思大致是:月,有如太空的阙门,富于阴晴圆缺变化。月是宇宙间太阴的精魂。“月”字与“阙”字的发音是叠韵(属于同一韵部)的,读音相近意思相通,所以可以用“阙”的意思(缺)来解释“月”的意思。“月”字象缺月之形,是因为月满之后就会缺损,所能够见到的月亮大多是缺损的,所以“月”字象不圆满的缺月之形。
许慎从月缺的角度来讲解“月”字的构形理据,又说月是“太阴之精”,这都是可取的,只是许慎最后还有一句“凡月之属皆从月”,意思是所有与月相关的字都采用“月”作偏旁。这句对“月”字作表意偏旁的解释却不尽然如是,只可以正面理解为“凡月之属皆从月”,不可以逆推为“凡是用月作偏旁的字都与月有关”。其原因是,小篆字形的“月”字与“肉”字十分相似,但有细微不同:“月”字内部是平行的两横,“肉” 字内部是“仌”形的两道折笔。但是由于小篆字形的“月”字与“肉”字的相似性,这就导致了在现代字形合体字中的“月字旁”通常表示的是“肉”而不是“月”,例如“肥、胖、肚、膀、腰、脸、背、脑、脚、脏、胆、腿、脖、肯、胎、臂、膝、膛、胞、肤、胸、肌、肩、股、肺、脊、胃、肢、胫、肠、腔、脉、肘、腹、胁、膏、膘、腮、腕、腥、肪、肿、腻、臀、肝、腑、肋”等等。但也有少数合体字中的“月字旁”表示的是“月”而不是“肉”,例如“朝、朔、望、明、阴、朗、朦、胧、期”等,这才是真正的“凡月之属皆从月”。当然,也有个别合体字中的“月字旁”表示的既不是“月”也不是“肉”,例如“朋”字中的“月”实际是“贝”的变形,而“青”字中的“月”实际是“丹”的变形。
二、“月”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月”字的造字本义就是指称月亮,它是能在夜间为地球折射日光并富有圆缺变化的星球天体,它是地球的卫星。例如:“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 · 小雅 · 天保》)“月之从星,则以风雨。”(《尚书 · 洪范》)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晋 · 陶潜《归园田居》)这几例中的“月”用的都是造字本义。
“月”字的引申义大致有三种:
其一是名词义“月份”。自古以来中国人所谓的“月份”,是指月亮的一个望朔周期,即月亮形状的圆缺变化周期,这就是我国传统农历(阴历)的“月”。例如:“族庖月更刀。”(《庄子 · 养生主》)“日削月割。”(宋 · 苏洵《六国论》)这当中的“月”所指的都应该是传统的旧历一个月,也就是说,“月份”一定是跟月亮的圆缺变化相关的,月初与月末都看不到月亮,每月的十五(月半)必然看到满月。近现代由于引进了西洋历法的记录月份的标准,所谓公历(阳历)的“月份”才跟月亮的圆缺变化不相关了。
其二是形容词义“每月的”或者“像月亮似的”。前者如“月薪、月票、月刊、月报、月经、月产量”等词语中的“月”;后者如“月白”(像月光那样白)、“月窗”(山洞中较大的透亮孔/也指墙上小窗)、“月羽”(白色的羽毛)等,古人以月为群阴之本,故常用以形容女子及女子有关的事物,例如“月韵”(形容女子风韵秀逸)、“月貌花容”(形容女子容貌姣美)等。
其三是表计时间的量词义的年月日的“月”。阳历(公历)一年有12个月,阴历(农历)通常一年有12个月,有闰月的年份则为13个月。
根据上面对“月”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月”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月”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汉语中含有“月”字文化含义的成语相当多,除了少见表年月日的量词义之外,其中最多的是保留“月”字的本义“月亮”,另外表示其他引申义的也有一些,下面分别略加举例:
其一是表示“月”字的本义“月亮”的意思,例如:
闭月羞花——闭 ,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风花雪月——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男女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光风霁月——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烘云托月——烘,渲染;托,衬托。原指一种画月亮的传统手法,后比喻从侧面渲染以显示或突出主体。
花朝月夕——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披星戴月——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日月如梭——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水中捞月——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月晕而风——月亮出现光环就是要刮风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
裁月镂云——剪裁明月,雕刻云霞。比喻诗文中辞藻润饰,景物描绘的新巧。
清风朗月——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日月经天——日月每天都经过天空。比喻光明正大,历久不衰。
月朗星稀——皓月当空,月光朗朗,因而显得星光隐去,似乎星星稀少。
众星拱月——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
其二是表示名词义“月份”的意思,例如:
不日不月——指不计日月,没有期限。
残冬腊月——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一年将尽之时。
成年累月——成:整;累:积聚。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时间长久。
十冬腊月——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猴年马月——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来的岁月。
日久月深——日子很久,月份很多。指时间长久。
其三是表示形容词义“每月”的意思,例如:
日积月累——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日来月往——每一日每一月的到来又过去,形容岁月流逝。
日累月积——每一日每一月地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日濡月染——每一日每一月地受到影响,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
其四也有表示形容词义“像月亮”的意思,例如:
花容月貌——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云窗月户——指华美幽静的居处。
冰壶秋月——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意谓像冰壶与秋月一般洁白明净,多指人的品格。
四、漫话“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花容月貌实乃人们赏心悦目之美景, 故有成语“朝花夕月”来形容美好的景物与时光,然而另有一个成语叫“闭月羞花”,是说这皎洁的月光与美艳的鲜花都不好意思展现,那就是有更美的美女使之羞愧而退避三舍。其实“闭月羞花”单用的时候并不很多,而经常与之连用的还有一个成语“沉鱼落雁”,二者往往连缀使用,极尽赞赏女子美貌之能事。期间说法多有变换,最为典型的表达则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语见《金瓶梅》第七七回:“说不尽生的花如脸、玉如肌、星如眼、月如眉、腰如柳、袜如钩,两只脚儿,恰刚三寸。端的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这一表达的大意为:鱼儿见了沉入水底,大雁见了葬身沙洲,明月见了隐藏云间,花儿见了含羞躲闭。喻指女子容貌娇媚秀丽,美艳惊世骇俗。这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对美艳女性最经典的赞语。若梳理下来,由元代至清代乃至现代,800年间屡见不鲜,多少文人墨客将其诉诸笔端,请看——
元·刘庭信《粉蝶儿·美色》曲:“恰便似落雁沉鱼,羞花闭月,香娇玉嫩。”
元·王仲诚《粉蝶儿》曲:“人间罕有,沉鱼落雁,月闭花羞。”
元·兰楚芳《粉蝶儿·思情》曲:“但行处人惊讶,端的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元·戴善甫《风光好》第三折:“我看此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我许他娶为正室。”
元·柯丹邱《荆钗记》第七出:“他眉弯新月,髻挽乌云,脸衬朝霞,肌凝瑞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元·施惠《幽闺记》第八出:“芳容鱼沉雁落,美貌月闭花羞。肌骨天然自好,不搽脂粉风流。”
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二二出:“中间有一个生得绝妙,肥不胖胖壮壮,瘦不伶伶仃仃,长不缭缭调调,短不局局促促。真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〇出:“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是羞花闭月花愁颤。”
明·孟称舜《娇红记》第五出:“一个姓王名娇娘,真有沉鱼落雁之姿,闭月羞花之貌。仙姬队里无双,神女群中第一。”
明·孟称舜《娇红记》第三〇出:“我看这些女子,个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不信世间真有此美人呵!”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八:“原来贺司户没有狮子,只得这秀娥小姐,年才十五,真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就叫那小娘子与富翁想见了。富翁对面一看,真个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生有一女,小名蕊珠,这倒是个绝世佳人,真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七回:“说不尽生的花如脸、玉如肌、星如眼、月如眉、腰如柳、袜如钩,两只脚儿,恰刚三寸。端的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明·郭勋《雍熙乐府》卷一八:“俏冤家,天生下,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四回:“(曹)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一回:“添一指太长,减一指太短,施朱太赤,付粉太白。不施脂粉天然态,纵有丹青画不成,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明·罗贯中《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第五回:“命銮英近前,但见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二回:“云鬟半整,有沉鱼落雁之容;星眼含愁,有闭月羞花之貌。恰似嫦娥离月殿,浑如织女下瑶池。”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二回:“忙叫李师师出来,与燕青厮见。灯下看时,端的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燕青见了,纳头便拜。”
明·周楫《西湖二集》卷九:“白州风俗,以珠为上宝,因此取名为绿珠。绿珠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明·吴承恩《西游记》附录:“那刘洪睁眼看见殷小姐面如满月,眼似秋波,樱桃小口,绿柳蛮腰,真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陡起狼心。”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〇回:“你看他桃腮垂泪,有沉鱼落雁之容;星眼含悲,有闭月羞花之貌。”
明·无名氏《五鼠闹东京》卷一:“见了赛花小姐生得十分秀丽,真个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罗带飘香,花貌呈色,各各称羡。”
明·无名氏《海陵王淫史》:“贵哥走上前去站在那里,细细地瞧他的面庞,果生的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明·无名氏《欢喜冤家》第二一回:“其母梦莲而娠,取名莲姑,果然有:羞花闭月之容,落雁沉鱼之貌。”
明·无名氏《开辟演义》第六一回:“臣闻有施侯有一女,名妹喜,生得天姿国色,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明·无名氏《隋炀帝艳史》第三回:“陈氏乃陈宣帝的女儿,生得性格聪慧,丰资窈窕,真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明·无名氏《隋炀帝艳史》第一五回:“这后宫有一个侯夫人,生得天资国色,百媚千娇,果然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清·徐震《灯月缘》第一回:“论他容貌,真个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岂妾所能仿佛。”
清·徐震《桃花影》第一回:“只是世间女子,虽有几分姿色,无非涂朱抹粉,岂云倾国倾城?必须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方足以入我辈之想。”
清·潘昶《金莲仙史》第三回:“生得眉清目秀,少而聪慧天成,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态。”
清·樵云山人《飞花艳想》第一八回:“柳友梅偷眼将二小姐一看,真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宛然湖上相逢的美人。”
清·陈少海《红楼复梦》第六回:“这小姐也生得落雁沉鱼,羞花闭月,性格温柔,真个是一对玉人。”
清·吴璇《飞龙全传》第三回:“内中有两个花魁,一名无价宝,一名掌上珠,果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〇回:“此时鲁小姐卸了浓装,换了几件雅淡衣服,蘧公子举眼细看,真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二回:“他二人长的一个是沉鱼落雁之容,一个是闭月羞花之貌,真正数一数二的人材。”
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过门那年,只有十五岁,却生得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清·无名氏《双凤奇缘》第一回:“只生一女,取名皓月,又叫昭君,生得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清·无名氏《春秋配》第四回:“你看此女,生得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年纪不过二八,天生俏丽,并非小户女儿。”
清·无名氏《人中画·寒彻骨》:“妾闻古之美色,鱼沉雁落,花羞月闭,岂有风流俊秀如郎君而不一动心者乎?”
清·无名氏《醒梦骈言》第三回:“生下一个女儿,小名唤做阿珠,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清·无名氏《三门街》第一一三回:“这位新人真是不凡之品,真个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张兄弟真修的好艳福也。”
清·无名氏《金石缘》第一回:“只生两女,长女取名爱珠,年方十岁,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清·无名氏《女开科传》第二回:“说他风致如何?就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八个字儿,还只形容得他三分五分。”
清·无名氏《狐狸缘》第一回:“公子一见,不觉吃了一惊,以为深山穷谷,乃有如此佳人,真乃是: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清·无名氏《妆钿铲传》第一八回:“二仙子飘然而来,真个是玉体香腮,蛾眉粉面。蔽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清·无名氏《混元盒》第三回:“谢相公看见这七位姑娘,如花似玉。正是:生来闭月羞花貌,长就沉鱼落雁容。好似嫦娥离月殿,犹如仙子下凡尘。”
清·无名氏《侠义奇女传》第一二回:“只可惜小姐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可恨与小生家传不合。”
…………
有人考证,“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是分别有具体所指的:“沉鱼”是指春秋战国时代的西施,“落雁”是指汉代王昭君,“闭月”是指三国时代的貂婵,“羞花”是指唐代的杨玉环。中国历史上的这四位美女,美艳得让鱼儿都沉入水底,让大雁都坠落荒原,让美丽的花朵儿都羞得不好意思开放了,让月儿都躲藏于云间。
先来说说“沉鱼”的西施: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就在附近流传开来。
再来说说“落雁”的王昭君,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再来看“闭月”的貂婵,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养女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最后来看“羞花”的杨玉环,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
然而,传说归于传说,通常认为这种极言赞美之词是来源于《庄子·齐物论》中的一段话:“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庄子》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所谓“人之所美”的实乃毛嫱、丽姬,并非是指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贵妃。据传说,毛嫱是春秋时期绝色美女,是“沉鱼”的原始形象大体与西施同处一个时期,相传为越王勾践的爱姬,最初人们对她的称道远远超过西施;丽姬(骊姬)姿色艳美,是春秋时期骊戎国君之女,晋献公妃子,晋君奚齐的生母。
然而,《庄子》的这段话还告诉我们,“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并非是因为毛嫱、丽姬的美貌而感到羞愧,其要义在于“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一句。那就是说,对于世间的同一事物,就拿毛嫱、丽姬来说吧:“人之所美也”,人类都认为她们很美;然而“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鱼、鸟、麋鹿看到她们却该干什么干什么,一点都没找到审美的感觉,可见,对美的认识人与动物是不一样的。
原来,《庄子》的这段话后面还有一段话:“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意思就是:以我来看,仁与义的端绪,是与非的途径,都纷杂错乱,我怎么能知晓它们之间的分别呢!也就是说,庄子是在借用这些譬喻表明,美丑的标准是主观的,并没有统一的固定的标准,至于说这些动物的行为是因为感到自己比不上她们的美貌而躲藏起来,那实在是人类自己的自我欣赏与一厢情愿,价值观不同,当然不会有共同的审美情趣,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