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古代被称为“丹青”,由此即可知,早期中国画的典型形态是以色彩为主来表现的。青绿山水,作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以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为主,宜表现色泽艳丽的丘壑林泉。它始创于唐代,经几代画家发展传承,形成了一种程式化的表现方法,但要画好难度很大。清王石谷曾说:“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自9月2日开始《技法探索》栏目连载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会副会长、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段七丁的系列讲座《青绿山水画技法解析》(1),(2),(3).并与大家共同探讨。——编者
在青绿山水中,我们通常能见到深色的植物和明亮山体的配合表现。通过精心设置的深色丛树与石色山体的比较,产生出鲜亮的画面,同时也构置出了画面势态的起承转合与重心平衡。这些巧构中位置的落实、组合中点叶与夹叶的镶嵌以及面积与形态的配搭,都显得非常重要,这是获得树的生动表达的重要条件。青绿山水中的树法大体上与传统水墨近似,以下就相关要点略加论述。
重彩形式不仅仅是色彩如何凝重、夸张、单纯或浪漫等问题,色彩的表现还必须依托某种格调一致的造型手法和章法,即一幅作品要有一个统一的韵味与基调。无论是早期纹样形态的重彩样式,还是平面镶嵌的重彩样式,亦无论是画院院体重彩样式,还是文人富于书卷气息的重彩样式,更无论是画中的造型,还是章法的取向,都是依据画格的需要将画中山石、云水、点景等恰如其分地统摄于一种表现方式之下,否则画面难以达到和谐状态。诸如画树,如果是在铁线大青绿、金碧类的画面中,由于对装饰性的强调,树法则宜简,姿态只在大处着笔,不可拘泥于细节,以防琐碎并造成与画面中强调色块组合的方式不相吻合(见图一);院体画一类则不然,其贴近写实,树法则较细腻繁密,画时可先从简入手以布陈位置,之后再视需要加勾、点、皴直至繁密(见图二)。我们细心分析宋画,尤其北宋作品的植物生发组合,这一过程就清楚了。
树形简约却不可单薄,繁茂却不可肥软。简中取厚,其一,要笔法自然,勾写中需快慢得势且有顿挫、方圆,同时枯湿变化亦需注意;其二,最初的勾写与勒提要松活,松则厚,活则生动。枝叶于繁茂中要见精神,务必用笔爽利。初写更要注重笔的生发与造型线构的疏密节奏变化,如枝干的勾写、叶的“攒三聚五”组合等。之后,勾点加积亦要从全局出发,观照组合中的轻重呼应,果断落笔,如枯枝、寒林宜皴皮纹,叶茂则树干多留白,匀密间可加枯枝、疏干以提精神,枝干光亮积苔点可生厚度和生气。这些规律在传统画论中有大量阐述,生动实用。研究技法时可多多浏览,活化而得宜。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