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为人师的老师

好为人师的老师

作者:李广生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如果说好为人师是一种“病”,那么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病得不轻。

网上一位朋友给我留言,她结合自己的经历,总结出几条教师的特点:1.看到亲戚朋友带孩子,常常爱给一些建议。2.看到不相干的旁人带孩子方式不对,也会说上几句。3.跟家人说话常爱用命令的口气,有时让人不能接受,自己还不知道呢。4.看到边吃瓜子边扔皮的人有想说上几句的冲动。5.每天杂事多,常常丢三落四。大家可以对照这几条检点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看了之后哑然失笑,这就是活脱脱的我啊。

同事的孩子来到单位,见到我就跑,为什么?因为我总给他出题。朋友聚会,带着家人和孩子,好好的一顿饭却被我变成主题教育活动,语重心长,谆谆教诲,不厌其烦。他们听没听进去我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让大家兴致索然。再以后,听说我在场,孩子们就不参加聚会了。我敢保证,我告诉孩子的那些话都算得上金玉良言,但它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可能产生反作用。对我来说,并非是时机选择的问题,而是好为人师的积习难以改变。

警察看到不法行为就有挺身而出的冲动,医生看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有提出忠告的念头,职业习惯会投影到生活中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都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不至于影响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教师不然,与其说教师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不如说教师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好为人师,或是没有认识到好为人师的弊端。

饭桌上,朋友阻止我对孩子们进行说教。我反问他:“我说的不对吗?”他说:“你说的都对。”我又问他:“关心孩子成长,指导他们生活,不应该吗?”他说:“应该。但是场合不对。”我又问他:“教育分场合吗,任何时候不是都应该进行教育吗?终身学习你听说过没有?”朋友不再说话,默默喝下一杯酒,全桌人听我喋喋不休。不是自控力不足,而是不自知的原因,让教师在不自觉的状态下表现出好为人师,有时候还因此洋洋得意。

警察不会把身边的人当成罪犯,医生不会把身边的人当成病人,但教师会把身边的人当成学生。为什么会这样?不是教师的原因,是教育的原因。我再次强调这个观点:教师同样不能免于被教育所塑造。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教育的边界不清,二是教育的责任不清。

教育不是万能的,这句话大家都知道,也都认同,但人们更看重后半句: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赞成用这个口号激励教师,但不赞成把它当做对教师硬性要求。“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两种观念持续发酵,让教育的边界和教师的责任无限放大。教育无边界,责任无极限。我曾到派出所报案,警察告诉我,这件事不属于他们辖区负责,让我找另一个辖区的派出所;我曾到医院看病,医生说这个病他判断不好,让我到更好的医院去看。他们绝不跨越自己的边界,也不承担自己不能承担的责任。他们会勇敢地、理直气壮地说“不!”,既可以说自己“不管”,也可以说自己“不能”。但是,你很少听到教师说不。

人们可以承受警察和医生的拒绝,但不能承受学校和教师的拒绝。家长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就意味着把全部的责任都交到了学校,学校把孩子交给教师,就意味着把全部的责任都转嫁给教师。孩子的吃喝拉撒、言谈举止、学习、生活、思想、情感,小到生活习惯,大到理想信念,哪一样教师不管?几乎每个教师都是全才,他们既是学科专家,还是情感专家、医学专家、生活专家,运动健身专家,还是心理学家、科学家、演说家……小孩子会觉得奇怪,怎么没有教师不懂的?只有教师自己知道,很多时候他们是不懂装懂。教师的角色定位也被人们尽情演绎,蜡烛、春蚕、园丁、这些正面的我们都耳熟能详,但还有更多的负面的比喻,如:保姆(事无巨细型教师)、警察(严格管理型教师)、放羊的(管理松散型教师),等等。人们对教师的期许几近苛刻,他们希望教师威严如父亲、慈爱如母亲、知心如姐姐、担当如哥哥,他们希望教师有智者一样的学识、圣人一样的情怀、仆人一样的忠诚。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状态下,被这样要求,也被这样恭维,教师就会以为自己真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无所不能,当然就会好为人师。

警察告诉公民,你这个案子可能破不了;医生告诉患者,你的病我无能为力。教师从来不会这么说。“你一定能学会!”“你一定能学好!”“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教师总是这样信誓旦旦的对学生说,分不清是鼓励,是安慰,还是承诺。

需不需要划清边界、分清责任?当然需要,但是真的很难。教师面对的是完整的人和他们完整的生活,我们总不能把孩子完整的生活切成几块,也不能把孩子完整的人生切成几段吧。清晰的划定边界厘清责任,表面看可以各负其责提高效率,但实际上很容易造成有分工而无合作,导致教育的割裂、成长的割裂,以及人格的割裂,受伤的是孩子。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好为人师是教师职业的特质。越是对工作投入的教师,越是负责任的教师,越容易表现出好为人师。

他们把自己与工作融为一体,渐渐地就分不清学校内和学校外、课堂上和课堂下。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像教育自己学生一样管教自己的儿女。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回家向做教师的父母倾诉,得到的却是比教师还专业的说教;孩子在学校取得了成绩,回家向做教师的父母炫耀,得到的却是一本正经地忠告,并以教师特有的明察秋毫提醒他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改进。做教师的子女其实挺可怜的,他们承受比其他孩子更多的说教,而且来自无法拒绝的好为人师的父母。所以,教师子女往往不喜欢教师职业,虽然有很多最后还是从事了教师职业。

当你的身边有一位好为人师的教师,请尊重并善待他,不要对他的喋喋不休报以厌恶或鄙夷。他不是天生如此,因为他把生命融入到工作中,才让他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纵容自己的好为人师。虽然教育的边界和责任很难分清,但边界毕竟存在,教师必须要承认自己的局限性,也必须要承认自己也有力所不及的时候和无能为力的领域。只有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无能,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性,以更加专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不管社会如何宽容我们的好为人师、家长如何的恭维我们的好为人师、学生如何的维护我们的好为人师,我们都要面对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生活。克制自己,不要让自己沦为不受欢迎的人。

还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也是导致教师好为人师的原因。很多教师执着的认为知识是教会的而不是学会的,他们把教当成学的起点或原因:因为有教,才会有学,没有教,学就无从谈起,或是无源之水。“人不学不知道”的古训被教师篡改为“人不教不知道”。正因为如此,教师才会执拗的热爱教,课堂上不停地教,生活中教个不停。于是就表现出好为人师来。事实上即便没有教师的教,学习也会发生,文化也会传承,文明也会发展。自古以来,自学成才的人比比皆是,把他们放到学校、交给教师,结果还不一定呢。教师的作用很大程度表现为促进学习,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而教师的好为人师的表现,通常会阻碍学习的发生,把主动地学习变成被动地接受。因此,教师不仅要学会克制自己,更要积极转变观念。总之,教师不要贪恋和享受好为人师带来的虚幻的荣耀。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