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为什么不能成为专家?

中小学教师为什么不能成为专家?

作者:李广生

在基础教育领域,专家的名声并不是很好,我身边很多教师,经常用“专家”这个词相互调侃,戏谑的称:所谓专家就是专门骗人家。实际上这句话是一位专家自己说的,为了活跃会场气氛(当时大家都昏昏欲睡),他以自嘲的方式这样说,立即赢得台下的一大群教师的赞同和好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句话而打起精神,认真听他的讲座。

专家声誉受损是最近这些年的事,也许是专家泛滥的缘故。以前一线教师很少能见到专家,只能通过他们的书籍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观点,而现在,专家满天飞,如果你愿意,可以天天看到专家。物以稀为贵,专家太多了,大家自然的对专家不以为然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线教师普遍具有反智传统,那些有真知灼见的专家依然能得到大家的欢迎。

还有一方面的原因,专家让一线教师感到不安。自上个世纪末,教育改革汹涌而来,像时代飞速发展一样,各个国家的教育改革像一辆辆开足马力的汽车,四处横冲乱撞。专家走出象牙塔来到基层,但他们没有把从基层获取的信息带回去,完善和加工他们的理论以构建更好的顶层设计,而是驻扎基层用他们的理论改造教师的经验。专家取代了一线教师把方向盘握在手里,左右着教育的方向。教师的专业性受到挑战,其专业自主权受到压制。曾几何时,教师认为坐在驾驶室的是自己,操纵方向盘的也是自己。而现在他们只能听命于别人、服从于专家,而有些专家指的路真的不好走、支的招真的不好用,于是引起他们对专家的质疑。

专家成为活跃在基层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存在改变了一线教师的价值观,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追求成为专家,因为成为专家不仅可以名利双收,还可以离开课堂,至少可以离开常态课堂。基础教育存在着一种怪相,越是优秀的教师越不上课。我们花了很大代价,培养了很多优秀教师,造就了很多专家,却让他们离开了课堂。

昨天去协和医院陪父亲看病。诊室门口贴着医生的姓名、职称,有的是主治医师,有的是主任医师,有的是副主任医师。我挂的是专家号,医生的姓名下方显示:知名专家。知名专家和普通医生一样接诊,外面等了一大群人。走进去发现她的诊室与其他的诊室没啥区别,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张病床,一杯水。这令我感慨不已。

专家之专在我看来有两层含义,或是说两个维度。一是专业,在某一领域有所造诣;二是专注,全神贯注于某一方面。二者缺一不可,没有专业领域、没有专注精神,成不了专家,同时它们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专业需要专注、专注成就专业。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教师,我的结论是:教师很难成为专家,或是说教师不需要成为专家。

作为一名教师,你很难确定自己的专业领域和专业边界,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而每一个人都可以称之为一个宇宙。

看过检查结果,医生告诉我,父亲的病关键不在于肾脏,而是高血压,把血压控制好肾脏就没问题。我问她怎么控制血压,她毫不犹豫的回答:我是肾病专家,血压问题你去找心内医生。然后她冷冰冰的说:你们走吧,后面还有很多病人,我没时间陪你们聊天。离开医院,老父亲居然说:还是大医院的大专家专业。我无言以对。

教师能这样做吗?学生找到教师,如果是单纯的学科问题可以把孩子推给相应的学科教师,但更多的问题根本就不是学科问题,比如:学习积极性不高是学科问题吗,是语文学科还是数学学科?不认真听讲是学科问题吗?不完成作业是学科问题吗?不热心集体活动是学科问题吗?学生早恋了,应该由哪个学科的教师出面干预?学生打架了,哪个学科的教师负责处理?……

教师更像是个全科医生,他需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以应对孩子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协助他们处理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可思议的问题。

一个学生犯错误了,你会这样告诉他吗:去找品德老师,他会挖掘出你思想的深层次问题并帮你改正。一个学生找到你哭诉,因为他的父亲病逝了,他无比伤心,你会告诉他别跟我哭,找心理老师帮你疏导吗?一个学生最近一段时间总是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你找到他询问原因,他告诉你自己的父母正在离婚,你能对他说而且你也有资格对他说(因为你还没有结婚):这我不懂,不归我管。不会,你绝不会这样做,如果你是一位有责任心的教师。

你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他们的背后是几十个家庭,几十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几十种各具特色的成长路径。什么样的人你都会遇到,什么样的事你都能碰上,所以你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世界杯开幕了,即便你从来不上球场,也要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而且你还要主动跟学生聊聊世界杯,因为你要为他们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子。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召开了,即便你对此毫不关心,而且你是数学老师与这件事毫无关系,也需要补充一下相关常识。原因很简单,虽然你是数学教师,但你的核心任务不是教他们数学知识,而是教他们融入未来,数学只是他们开创未来的工具。

你需要具备各种知识和经验,你要成为一个多面手,你不能过早的把孩子禁锢于某一领域,所以你更需要成为杂家而不是专家。

以上是就专业领域而言,下面我们再来考察一下专注精神。毫无疑问,教师需要专注精神,但要专注于育人。人的复杂性超过任何一台最精密的机器,人是整体的存在、系统的存在,发展变化的存在,对人的关注切忌片面、静止和机械。只看到当下而不能看到过去和未来,只看到显性的部分而看不到隐性的部分,只看到这方面而看不到其他方面,极有可能造成对人的误解。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必须是全面的、动态的关注,也就是说不能过于专注。

2018年5月14日,3U8633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挡风玻璃掉落,机舱失压,对飞行员耳膜造成很大伤害,温度骤降到零下40度左右,仪表盘被掀开,噪音极大,大多数无线电失灵,只能依靠目视水平仪来进行操作。机长刘传健带领机组人员迫降成功,保住了全体乘客的性命。

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是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专注精神发挥了作用。在那一刻,他一定是高度专注的,全部注意力都在飞机的操作上,不能有一点分心,不能有丝毫差错。记者采访机长:返航过程中,有没有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机长的回答是:当时只想能不能把飞机安全操作下去,无法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他连自己的身体状况都不关注,可见他当时的专注到了何种程度。如果像有些人猜测的那样,他的脑海里浮想联翩,浮现出责任、使命、勇气、荣誉等,恐怕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悲剧。是专注,只想一件事,才成就了他的壮举。

教师却不能这样,他绝不可以只想一件事,如果他过于专注,反而不利于教育。我以自己的一件事说明。当时我正在兴高采烈的上课,因为备课下了很大功夫,所以课堂效果颇令人满意。忽然发现靠后面的一个学生趴在桌子上,好像睡觉,平时他就不太认真听讲。看到这种情况,我顿时勃然大怒,把他叫起来,训斥一通,疾风暴雨般的,不给他任何辩解的机会。因为我知道,这样的学生往往在这时候会摆出很多理由替自己开脱,其实是狡辩。很奇怪,这个学生居然什么都没说。下节课他离开了学校,我很担心,也很后悔,就主动联系到他的家长。家长告诉我,他们在医院,孩子感冒发烧,头晕晕的,但是他坚持要上我的课,说是下课后再来看病。家长的话让我无地自容。我想,如果当时我不是那么武断,不急于处理,如果我多想一想,多问一问,结果就大不一样了。就是因为我的眼睛盯着一点、脑子想着一处,才造成这样的结果。

专注让飞行员挽救了乘客的生命,专注却让我对孩子造成伤害。就像我在前文说的,其他职业,如外科医生、企业家、飞行员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需要专注,需要关闭情感的闸门,集中精力致力于问题的解决;而教师则需要打开情感的闸门,又要用专业思维防止情感泛滥,所以他们不能过于专注。工作中教师很少遇到紧急情况,很少有需要教师立即决策并采取行动的时刻,不要急,三思而后行,或是根本不用采取行动,这是教师的特点。

教师是专业,但是他的专业领域很宽,天地人无所不包,专业边界非常模糊,教师是个杂家。教师需要专注,但不能过于专注,特别是不能专注于一时一事,教师更需要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基于以上这两点,我得出的结论是,教师很难成为专家,也没有必要把专家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如果非要成为专家的话,需要明白:中小学教师是特殊的专家,是不专的专家,是育人的专家。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

  • 席延飞:老师,你到底是什么专业呢?

    累计更文第462篇,本文1633字. 关于教师的专业问题,我曾经写过多次.但仍旧有老师不知道如何选择自己的专业,导致自己在专业发展路上徘徊,或者走弯路. 比如,有位教师从教二十五年,一级职称是小学语文 ...

  • 科研给教师带来哪些成长?——倾听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真实声音(下)

    (二) 来自四所不同的学校,来自不同的九名中小学一线教师,他们从自身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过程中,对科研或课题研究工作带给自己的成长,都谈到了自己的感受,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应该说,这几名一线教师的 ...

  • 新课程校本教研中专业引领的问题与思考

    张丽.朱刚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校本教研问题成为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热点.专业引领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课改进程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实际操作 ...

  • 2021年国家优师专项计划分析

    根据国家及教育部相关规定,2021年组织部属师范大学和省属师范院校面向中西部省份实施"国家优师专项计划"."优师计划"坚持"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 ...

  • 校长胡红梅被查,到底谁该挨板子?

    山东淄博高新区第一小学的副校长王爱玲,大胆在网上举报了深圳市龙岗区如意小学副校长胡红梅抄袭剽窃自己作品,事件在网上顿时掀起滔天波澜. 这位胡副校长,不仅年轻且漂亮,头上还戴着数不胜数闪闪发光的广东省及 ...

  • 揭秘:教科书是怎样编成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我国世界史研究的权威专家齐世荣先生,曾回忆自己1977年参加国家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时所感受到的压力:"人教社的编辑们都写得很快,有时一天就能写一课,质量还能保证,我大概一周才能写一课&quo ...

  • 做“四库”型教研员 ——一位普通教师对教研员的期待

    聚焦儿童阅读,搭建读写平台. 中小学教研员肩负着提高当地学科教学质量的重任,一线教师对教研员有诸多期许.一是期待教研员带着教师读起来,促进教师用读书智慧实现当地教学的变革:二是期待教研员带着教师创作起 ...

  • 专家建议中小学教师应该加强体育锻炼,老师们评论区吵翻了天

    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有专家对中小学教师提出建议,认为中小学教师应该加强体育锻炼.我们平时都在呼吁要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却忽视了教师群体更需要健康的身体,更需要加强体育锻炼.专家之所以这样建议,是因为现 ...

  • 中小学教师减负 评比考核减半

    本报讯(记者 武文娟)市教委昨天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发布<2021年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任务台账>(简称<任务台账>),各区要结合< ...

  • 印发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服务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五个文件(以下简称<能力标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请介绍一下<能力 ...

  •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手册:减压赋能,身心愉悦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做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老师中,超过80%反映压力较大,近30%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据世界卫 ...

  • 苏霍姆林斯基谈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很多教育思想都来自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他的语言表述也很朴实,也许正因此,今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读起他的著作十分亲切,有很多可资借鉴的东西.其实,苏霍姆林斯基所进行的就是中小学教育科学课题 ...

  • 下放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权需做到四个“公开”

    王营 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的学校缺乏对教师职称评审的决定权.职称评审方式的科学性有待提升和中小学教师职称指标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表示 ...

  • 中小学教师评职称在CN期刊上发表论文指南

    中小学教师评职称在CN期刊上发表论文指南 中小学老师在工作的了一定的年限之后,总会碰到要晋升,发表论文的问题,这也是评审条件中规定的对于评审人员的资格展示,比如申请一级教师,除了要满足工作经验以及工作 ...

  • 史上最全的中小学教师板书种类汇总 (收藏学习)!

    板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而利用黑板以凝练.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的教学信息的总称. 科学研究证明:在进入人脑的各种信息中视觉信息约占75%,可见视觉信息的重要.而板书,就是 ...

  • 中小学教师评价改革的关键与路径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存在缺乏整体设计,手段较为单一,标准体系不完善.重量轻质,发展性功能没有充分体现.与利益挂钩过于紧密等问题.为了根治上述教师评价制度的顽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