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嗣绾1《箫声吹暖卖饧天赋》注释余丙照 加注 张秀东

刘嗣绾1以题为韵

社火初泼3(【行批】浑笼大意),山烟未消。屐痕红入,旗影青摇。迟重三4之令节,过第五之长桥5。鸾随风而筝响6,莺坐树以簧娇7。挑菜8之村处处,卖花9之巷条条。数清游兮紫陌,轶雅韵兮红箫。

注释:

1、刘嗣绾(1762-1821),字简之,又字芙初,号醇甫。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今属常州市人。刘于义之玄孙,武进西营刘氏第十五世。清朝翰林,政治人物,学者。专长诗、词、骈文。少颖异,识量过人。早游京师,知名于时。嘉庆十三年会试第一,卷进呈,帝道:“朕久知其名,可谓得士矣!”廷试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和平安雅,见义无不为。年五十九,丁母忧,以毁卒。嗣绾诗及骈体文,少作多明艳,中年则以沈博排募胜,晚更清遒骏迈,以快厉之笔,达幽隐之思。所著有《尚絅堂集》,《清史列传》行于世。

2、宋宋祁《寒食假中作》:九门烟树蔽春廛,小雨初晴泼火前。草色引开盘马地,箫声催暖卖饧天。萦丝早絮轻无著,弄袖和风细可怜。鳌署侍臣贪出沐,珉麋珠馅愧颁宣。

3、社火:旧时节日村社迎神赛会所扮演的诸种杂戏。后亦演变为群众性的游艺活动。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轻薄行歌过,颠狂社舞呈”自注:“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天晓,诸司及诸行百姓献送甚多,其社火呈於露臺之上。所献之物,动以万数。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鬭鸡、説諢话、杂扮、商谜、合笙、乔筋骨、乔相扑、浪子杂剧、叫果子、学像生、倬刀装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色色有之,至暮呈拽不尽。”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土风:立春前一日,太守迎春于城东蕃釐观。令官妓扮社火:春梦婆一、春姐二、春吏一、皂隶二、春官一。”《儒林外史》:“其餘各庙,社火扮会,锣鼓喧天。”泼火:旧俗寒食节禁火,其时所下的雨叫泼火雨,也叫清明雨。唐唐彦谦《上巳》诗:“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宋梅尧臣《依韵和长文紫微春雨》之一:“年年泼火雨,苦作清明寒。”《说郛》卷四八引宋侯延庆《退斋雅闻录》:“河朔人谓清明雨为泼火雨,立夏为隔辙雨。”亦省作泼火。宋毛幵《满江红》词:“泼火初收,鞦韆外,轻烟漠漠。”

4、重三:唐阎朝隐《三日曲水侍宴应制》:三月重三日,千春续万春。圣泽如东海,天文似北辰。荷叶珠盘净,莲花宝盖新。陛下制万国,臣作水心人。

5、第五桥: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谷口旧相得,濠梁同见招。平生为幽兴,未惜马蹄遥。

6、鸾筝:筝的美称。亦泛指美乐。明何大成《<伯虎杂曲>序》:“莺声柳色,第闻亥豕鲁鱼;凤管鸾筝,莫辨浮沉清浊。”

7、莺簧:黄莺的鸣声。以其声如笙簧奏乐,因称。唐温庭筠《舞衣曲》:“蝉衫麟带压愁香,偷得鶯簧锁金缕。”

8、挑菜:宋陆游《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词:“挑菜初闲,禁烟将近,一城丝管。”宋史达祖《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词:“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宋周密《武林旧事挑菜》:“二月二日,宫中排办挑菜御宴…用此以资戏笑。王宫贵邸,亦多效之。”

9、卖花:宋张炎《杏花天赋疏杏》:深巷明朝休起早,空等卖花人到。

箫以饧名10(【行批】唐人手法),东风满城。雨似春膏11,花如宿酲12。烟光粥鼓13,火侯瓶笙14。千丝手滑,一味香清。制入糖霜15之谱(【行批】写饧),名非玉糁之羹16。杏酪17分将,陌上红酣18之色;榆钱买得,门前白打19之声。

注释:

10、餳簫:卖饴糖人所吹的箫。语本《诗周颂有瞽》:“簫管备举。”郑玄笺:“簫,编小竹管,如今卖餳者所吹也。”孔颖达疏:“其时卖餳之人吹簫以自表也。”宋汤恢《倦寻芳》词:“餳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

11、春膏:指春雨。唐李咸用《春晴》诗:“簷滴春膏絶,凭栏晚吹生。良朋在何处?高树忽流鶯。”春天肥沃的泥土。 元 任士林《吉祥草赋》:“方其根移露本,盆壅春膏,拟紫茎之逞瑞,伉兰蕙於亭皋。”

12、宿酲:犹宿醉。三国魏徐干《情诗》:“忧思连相属,中心如宿酲。”宋司马光《和留守相公寄酒与景仁》诗:“想对白衣初满倾,执盃未饮已诗成。怀贤孤坐悄无语,不是朝来困宿酲。”

13、粥鼓:谓僧寺集众食粥时击鼓。宋苏轼《大风留金山两日》诗:“灊山道人独何事,半夜不眠听粥鼓。”

14、瓶笙:古时以瓶煎茶,微沸时发音如吹笙,故称。宋苏轼《瓶笙》诗引:“刘几仲饯饮东坡,中觴闻笙簫声…出於双瓶,水火相得,自然吟啸,盖食顷乃已。坐客惊嘆,得未曾有,请作《瓶笙》诗记之。”

15、糖霜: 宋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绵白糖。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五沙餹》:“以蔗汁过樟木槽,取而煎成。清者为蔗餹,凝结有沙者为沙餹,漆瓮造成,如石、如霜、如冰者,为石蜜、为餹霜、为冰餹也。”

16、玉糁羹:宋苏轼: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

17、杏酪:杏仁粥。古代多为寒食节食品。隋杜台卿《玉烛宝典二月仲春》:“寒食又作醴酪…酪,擣杏子人煮作粥。”注:“世悉作大麦粥,研杏人为酪。”

18、红酣:宋刘光祖《洞仙歌荷花》:且应记临流凭阑干,便遥想,江南红酣千顷。《韵府拾遗覃韵》:李白诗绿战红酣别是春。

19、白打:古代蹴踘戏的一种形式。唐王建《宫词》之八一:“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明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白打从来逞艺,官场自小驰名。”明王志坚《表异录言动》:“白打,蹴踘戏也。两人对踢为白打,三人角踢为官场。”

于是卖来(【行批】写卖饧)远近,吹出参差。十里五里,三枝两枝。应花奴20之鼓节,趁竹马21之鞭丝。银字22休调,杨柳晓风23之路;红腔24低唤,樱桃斜日25之时。不用楼头之倚26,翻同市上之吹27。

注释:

20、花奴:唐玄宗时汝南王李琎的小名。琎善击羯鼓。唐南卓《羯鼓录》:“上性俊迈,酷不好琴。曾听弹琴,正弄未及毕,叱琴者出,曰:'待詔出去!’谓内官曰:'速召花奴将羯鼓来,为我解秽!’”

21、竹马: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后汉书郭伋传》:“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后用为称颂地方官吏之典。宋苏轼《次前韵再送周正孺》:“竹马迎细侯,大钱送刘宠。”即薅马。南方农村耘稻时所用的一种农具。元王祯《农书》卷十三:“薅马,薅禾所乘竹马也。似篮而长,如鞍而狭,两端攀以竹系,农人薅禾之际乃寘於跨间…余尝盛夏过吴中见之,土人呼为竹马,与儿童戏乘者名同而实异。”

22、银字:笙笛类管乐器上用银作字,以表示音调的高低。借指乐器。唐白居易《南园试小乐》诗:“高调管色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

23、杨柳晓风: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4、红腔:一种演唱风格。清吴藻卖花声法曲冷霓裳,重谱红腔。修箫人爱月华凉。

25、樱桃斜日:张祜《樱桃》:石榴未拆梅犹小,爱此山花四五株。斜日庭前风袅袅,碧油千片漏红珠。

26、楼头倚:唐赵嘏《长安晚秋》: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汉刘向《列仙传》: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之楼,亦名凤楼。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好乐。 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弄玉妻之,为之作凤楼 。二人吹箫,凤凰来集,后乘凤,飞升而去。

27、市上吹:《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箫,乞食于吴市。”

疑竹(【行批】从箫)疑丝,非笙非管。村外阴晴,桥边长短。穿竹坞28以迟迟,度花关29而缓缓。百六日30春光判处,铃语31留寒;廿五节32歌板飞来,簧情送暖(【行批】写吹暖意)。

于时春訉千番,春阴一派(【行批】写吹箫时情景)。野店催诗33,旗亭选话34。几叶绿榆之火35,社后茶盟;一竿红杏之帘36,垆前酒卖37。添将新翠,花梢之旆犹悬;脱到余棉,竹桁之衣38入画。

注释:

28、竹坞:竹林茂盛的山坞。唐李德裕《重忆山居平泉源》:“逶迤过竹坞,浩淼走兰塘。”竹舍,竹楼。唐刘沧《访友人郊居》诗:“登原过水访相如 ,竹坞莎庭似故居。”

29、花关:唐韩翃《题荐福寺衡岳暕师房》:疏帘看雪卷,深户映花关。

30、百六日:寒食日的别称。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寒食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唐元稹《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緑。”

31、铃语:檐铃的声音。《晋书艺术传佛图澄》:“又能听铃音以言吉凶,莫不悬验。”

32、廿五节:填仓节又称添仓节,是古代民间祈年节俗,在农历正月二十五。《帝京岁时纪胜》,“正月念五日为填仓节。”填仓节分大小,小填仓在农历正月二十,为祭以祈年丰,亦称“小天仓”、“小添仓”;大填仓则在二十五。《介休县志》:“二十日,名'小天仓’。煮黄米糕,燃灯礼佛。”《大同志》:“二十日,为'小添仓’;二十五日,为'大添仓’,添买米面、柴炭等物。”

33、野店催诗:指乡村旅舍。唐牟融《送罗约》:“月明野店闻鸡早,花暗关城匹马迟。”元萨都剌《宿大横驿》:“村舂千涧落,野店四山齐。”催诗:杜甫: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注者曰:不知野店催诗具体何典。

34、旗亭:市楼。古代观察、指挥集市的处所,上立有旗,故称。《史记三代世表褚少孙论》:“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张衡《西京赋》:“旗亭五重,俯察百隧。”薛综注:“旗亭,市楼也。”注者疑此乃旗亭讴诗也!《唐才子传》:之涣,蓟门人。少有侠气,所从游皆五陵少年,击剑悲歌,从禽纵酒。中折节工文,十年名誉日振。耻困场屋,遂交谒名公。为诗情致雅畅,得齐、梁之风。每有作,乐工辄取以被声律。与王昌龄、高适、畅当忘形尔汝。尝共诣旗亭,有梨园名部继至,昌龄等曰:“我辈善诗名,未定甲乙。可观诸伶讴诗,以多者为优。”一伶唱昌龄二绝句,一唱适合一绝句。之涣曰:“乐人所唱皆下俚之词。”须臾,一佳妓唱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复唱二绝,皆之涣词。三人大笑。之涣曰:“田舍奴,吾岂妄哉!”诸伶竟不谕其故,拜月曰:“肉眼不识神仙。”三子从之酣醉终日。其狂放如此云。有诗传于今。

35、榆火:《周礼夏官司爟》“四时变国火”,汉郑玄注:“郑司农説以鄹子曰:'春取榆柳之火。’”本谓春天钻榆、柳之木以取火种,后因以榆火为典,表示春景。唐李峤《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36、杏帘:旧时酒店前悬挂的酒幌。明唐寅《杏林春燕》:红杏梢头挂酒旗,绿杨枝上转黄骊。鸟声花影留人住,不赏东风也是痴。《红楼梦》第十七回:“旧诗云:'红杏梢头掛酒旗。’如今莫若且题以'杏帘在望’四字。”

37、垆前酒卖:疑或化文君当垆。苟如斯,则“社后茶盟”亦当有典实矣。惜乎莫能具体辨也。

38、衣桁:犹衣架,挂衣服的横木。唐岑参《山房春事》:“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牀。”

是饧也共村醪而待贳,是箫也随牧笛以交横(【行批】从箫声天气合写)。馆争春而乍啟,园买夏39而将迎。城郭非烟非雾40,楼台宜雨宜晴41。蒲暖番番(【行批】醒题),恰报湔裙之水42;余音了了,休呼戴帽之饧43。

注释:

39、买夏:苏轼新年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探春先拣树,买夏欲论园。居士常携客,参军许叩门。明年更有味,怀抱带诸孙。

40、非雾非烟:唐吕岩《梅溪烟雨》:摩挲睡眼望山凹,非雾非烟景四郊。一幅生绡不收拾,被风展却挂林梢。

41、宜雨宜晴:宋卫宗武次华谷咏梅韵宜烟宜雨更宜晴,竹底何妨枝带横。雅致耻随春富贵,英姿不怕月分明。

42、湔裙水:旧俗正月元日至月底,士女酹酒洗衣于水边,可以避灾度厄,洗掉晦气。《北史窦泰传》:“遂有娠,期而不产,大惧。有巫曰:'度河湔裙,产子必易。’”史达祖《蝶恋花》:今岁清明逢上巳,相思先到湔裙水。

43、戴帽餳:谓虽戴帽像个人,但柔软如饴糖,比喻软弱无能。《隋书循吏传梁彦光》:“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鄴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餘,拜赵州刺史,彦光言於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餳。臣自分废黜,无復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復垂收採,请復为相州,改絃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

何必沿堤春吹,别院秋千(【行批】写吹暖不备他声)。么红制曲,小白裁篇44。燕解衔香,唱入黄梅之雨45;鹂还接叶,歌分碧树之烟46。固已律转温生之谷47,而暖回寒食之天。

方今禁苑含樱48,上林得树49。玉管50调阳,金茎51挹露。春城之雅籁52初传,野陌之芳风正度。愿谐凤律53,酬汉宫蜡烛54之篇;请叶鸾笙55,奏王子洞箫56之赋。【尾评】余纱山:“炼字炼意炼词,赋品之最上者。”

注释:

44、么红小白:注者曰:不解此二词语也。然从宋梅尧臣“腰鼓百面红臂褠,先打六幺后梁州”,唐李贺“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看,依稀乃曲子名也。

45、黄梅雨:指初夏产生在江淮流域持续较长的阴雨天气。因时值梅子黄熟,故亦称黄梅天。汉应劭《风俗通》:“五月有落梅风,江淮以为信风。又有霜霪,号为梅雨,沾衣服皆败黦。”宋晏几道《鹧鸪天》词:“梅雨细,晓风微。倚楼人听欲沾衣。”

46、碧树烟:杜甫:“花动朱楼雪,城凝碧树烟”李晔:《菩萨蛮》: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

47、温生谷:刘向《别录方士传》:邹衍在燕,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黍生,今名黍谷。

48、禁苑含樱:《礼月令》:仲夏之月,羞以含桃先荐寝庙。《尔雅翼》:果熟最先,故云先荐。《吕览高诱注》:以鸎所含食,故曰含桃。又名鸎桃。王维《敕赐樱桃诗》纔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

49、上林全树:《隋唐嘉话》卷中:“李义府始召见,太宗试令咏乌,其末句云:'上林多许树,不借一枝栖。’帝曰:'吾将全树借汝,岂惟一枝?’”后因以“上林全树借君栖”喻给予高官显位。

50、玉管:玉制的古乐器。用以定律。《汉书律历志上》“竹曰管”颜师古注引 三国魏孟康曰:“《礼乐器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古以玉作,不但竹也。”《旧唐书音乐志三》:“律周玉琯,星迴金度。”

51、金茎: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班固《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李善注:“金茎,铜柱也。”

52、籁:《史记司马相如传》吹鸣籁。集解:“籁,箫也。”《庄子内篇齐物论》:“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曰:“地籁则万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53、凤律:《吕氏春秋古乐》:“伶伦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适合。黄钟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钟之宫,律吕之本。”后世因以凤律指音律。

54、汉宫蜡烛: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5、鸞笙:笙的美称。宋张元干《好事近》:“瑶池清夜宴羣仙,鸞笙未吹彻。”

56、王子洞箫之赋:王褒之《洞箫赋》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