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道,两个首都的对照|反方向·早茶夜读773

773 | 读城记2020

👆一定要开音频👆

道之道,两个首都的对照

——读《首都计划》

文/ 反方向

40岁,律师

━━━

欢迎来到早茶夜读。我是反方向,本月和大家共读《首都计划》。

总觉得这是一本读完又没读完的书。《首都计划》写的是对南京作为国都的建设规划,涉及当时对南京百年人口的预测、中央政治区规划、建筑形式选择、道路系统规划、市郊公路计划、水道改良、交通管理、港口计划、飞机场、自来水计划、电力厂、渠道计划、市内交通、电灯及路灯规划、公营住宅、学校计划、工业、浦口计划、首都分区、实施程序、款项筹集,有总有分,有概念原则有具体剖析,方方面面的问题谈的详略得当,对我这样一个在南京(过去的首都)和北京(现在的首都)两个城市都有过较长生活经验的人而言,读来又亲切又新鲜,可以说随着《首都计划》再次观照了历史和现实上的两个首都。

为什么又谈到了北京?当然是南京和北京经历过互换的迁都。

1421年,明成祖从南京迁都北平。此前以南京紫禁城为模版建成北平紫禁城,即今天的故宫,今年恰逢故宫建成600年。1927年,国民政府从北平迁都南京,次年成立首都建设委员会,编制南京建设规划,并于1929年公布《首都计划》。

这两次互换的迁都都有对政局的深切考量,都面临外部势力侵蚀的不稳定局面,也面临来自内部的合法性质疑。

面对纷繁复杂的局势,人要选择他走的路,即所谓的道。“道”的象形字是非常值得仔细品味的,“道”字最早见于甲骨文,表现的是一个人独立于四方的路的中央,这个人有其独立意识,东西南北四方皆是他的路,他可以看,可以听,可以想,遵循他的心,去找那独属于他自己的方向和道。因此,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方向、法则、规律、学说、道义等等。

有意思的是,明成祖和国民政府都选择了离开旧都,去那战略要地重新开辟一个国都。更有意思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同样选择离开旧都开辟新都。可见,历史上大的战略选择都有其内在一致的逻辑。

回到《首都计划》,里面提到“全部计划皆为百年而设,非供一时之用”的首都建设理念,以及“本诸欧美科学之原则”“吾国美术之优点”的规划指导方针,宏观上采纳欧美规划模式,微观上采用中国传统形式。

关于建筑形式的选择,书里提到采用南京的建筑以“中国固有之形式为宜,而公署及公共建筑尤当尽量采用”。最早看导读时觉得蛮好,后来看具体剖析又有点小看法,不吐不快。什么是中国固有之形式呢?书中提到白兰特(Edgar Brandt)来华研究之后,以中国之装饰方法,施之于外国建筑之上。即后人所谓的“大屋顶建筑”(西式建筑结构+中国装饰方法)。对这种建筑,个人觉得作为尝试当然可以,但如果仅仅是这种形式其背后何尝不是某种精神的丧失?在《建筑形式之选择》的具体论述中更暴露了这一点,如中国的装饰方法、款式、色彩的搭配等等,让人不由想到书里所谓的中国固有之形式不亚于叶公好龙,这里的中国形式其实只是中国款式、具体的装饰方法。如果说建筑及其形式是器,那么这种器通过其外在应该表现的是文化,以及这种文化高度抽象的精神和意义的道。《论语》里说“君子不器”,所谓“不器”应不拘泥于形式,而着眼于形式背后的道。

当时市级行政区的规划图,规划布局呈圆形,隐含“天圆地方”之意,整体建筑外表沿袭中国宫殿,宏伟而又精美,内部装修则以外国建筑为主,讲究实用。

回到现实,南京在首都建设中修建了一大批 “大屋顶”的政府机关和公共建筑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在50年代搞首都建设时听取苏联专家的意见,也建了一大批“大屋顶”建筑(如北京火车站、民族文化宫、农展馆)。值得玩味的是,两个国都的大屋顶建设潮,其背后都是外国人提出的中国方法,这里面是不是有对中国精神和方法的误读?这个答案可能要到“梁陈方案”里去找了。

今晚二条

当博物馆浓缩人类文明与历史时

总有被掠夺者遭时代抛弃

博物馆并不总是光明的
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不错的,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吧。

往期

TAN

回顾

如何设计一个新首都?| 行业“冥”灯,老脸往哪儿“哥”| 每一次码人,都觉得是要收钱| 首都的偶像包袱| “首都计划,让南京吃够了老本”| 无力的卧谈:南京到底适不适合做首都| 谁不想有一个《首都计划》| 侵略者如何收集一座城市的情报| 莫非是个中国人?| 过渡与回潮:不中不西,又中又西| 造廓以守民:看首都计划如何“讲政治”| 首都不分南北,停车都是很难| 理念是困惑的,也是妥协的| 汉口:幸运时,它是一座孤岛| 还都南京,重庆是否会衰退?| 还都南京,重庆是否会衰退?| “首都计划”都是自说自划| 首都的路灯及其灯下黑| 首都不是拿来爱的,南京才是| 把有需求的住宅区都建成学区| 没实现的计划有大影响| “首都计划”的“纠缠”| 南京:如何想象一座城市| “首都”南京,你总是那么忧郁|提起南京,绕不过去的是“苏南”| 王孙怒赞金陵城| 亲子象棋与楚汉相争| 规划不是温馨的请客吃饭| 和孩子一起读城:苏州|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