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读论语 3 | 重剑无锋

重剑无锋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大凡研究《论语》的人,多数认为儒家是入世的学问,或者把儒家理解为实用理性,把道家看做是出世的、任自然的学问。对于儒家和道家,如果是做这样简单划分的话,说孔子是道家的人物也没有问题,因为孔子的个性和道家诸多人物的特征亦是高度吻合。

孔子对自己和学生的要求向来讲究务实,要求做事不能取巧,想悟道就要老老实实地修,不应该在技巧方面投入太多精力,他更重视德的启发和扩充。从这个角度来看,儒家和道家与后来禅宗的某些宗派的修行方式常常是一致的。我们试看一则禅宗的故事

赵州和尚在师事南泉禅师时,一日问南泉:“如何是道?”

南泉指示说:“平常心是道。”但此“道”又在何处?是否可以通过某种方法去获取?因此赵州又问:“还可趣向否?”

南泉答:“拟向即乖!”如果不经过思考就去拟议的话,怎么知道是“道”呢?

故赵州又问:“不拟怎知是道?”

南泉答道:“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耶?”赵州言下顿悟。后又有文颂: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里说“平常心是道”,是指“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凡无圣。只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简单来说,就保持本心本色,不需要加以修饰,这个公案和孔子这句话的意旨高度吻合。

不过,孔子没有刻意绝对反对取巧,取巧不是不可以,前提是要有“厚德”,孔子反对的是那些过于聪明的学生取巧,因为这样对于离道愈来愈远。中医是大道,中医是否可以取巧呢?中医人的目的就是治病救人,在不同地方、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疾病,讲究不同的方式,处理有些疾病的确要取巧,但取巧的背后是中医人对病人以及疾病的深刻把握。

张锡纯是中医历史上第一个办中医院的大医,他在自己的书中记载很多仅用一味药就能够处理疾病的医案。试举二例:

案例一:村中有几个牧童一起玩耍,他们几个计划捉弄另外一个牧童。趁这个牧童不注意,几人一哄而上,大家猛得把他的脑袋按到裤裆之中,医案说是“纳头裤中”,这个“游戏”名曰“看瓜”。几个牧童笑着跑开,但久久不见这个被捉弄的牧童有什么动静,结果大家吓坏了。牧童赶紧叫来大人,大人赶到现场的时候发现这个牧童“气息已断”,经过一番抢救之后,还是“气息仍断”,但身体有了反应,“目翻身挺”。村人请来张锡纯,他思考得出的结论是:“闷极之时,努挣不出,热血随努挣之气上溢而停于隔上也”。在这种危急情况下,诊断正确是关键。但张锡纯仅开出一味药:三七。三七有化瘀血、止血妄行的作用,而且愈后不会让淤血留在经络。具体服用的方法是研末,开水冲服,每次三钱,结果两次就痊愈了。假如今天发生这种情况,如果打120抢救电话送医院,不知道医院会做如何处理,当然还得看时间是否充足。

案例二:隔壁村一个少妇,身体虚弱,有段时间月经越来越少,到最后一点都没有了。那时候张锡纯刚开始学医,“时愚初习医未敢疏方”,但他记得书中说当归是妇科圣药,是活血化瘀的主药。所以张锡纯告诉少妇家人,每天用当归八钱,煎服,结果第二个月少妇的月经就正常了。张锡纯自己感叹,“由此知当归生血之效也。”

两个医案涉及三个问题:

第一是医生对病人病情的准确把握;

第二是医生对药物药性的准确把握;

第三是医生对药物本身的准确把握。

现在经过系统训练的中医人,做好前面两条没有问题,但大多中医人对药物不能有很好的掌握,懂医不懂药是诸多中医人普遍存在的现象。懂药不是指理论上懂,而是指实际上的掌握。例如当归,横切与竖切不一样,全片与碎片不一样,天然当归和种植当归不一样,另外还有中药的炮制问题。

中医不拒绝“巧”,但中医之“巧”往往和“术”连在一起,因为对于一个德力不够的人,想把“术”运用得“出神入化”是不可能的。中医本身是“道”也是“术”,中医之“术”只有和“仁”连在一起才能成为“仁心仁术”,因为无“仁”之“术”容易发展成为“含灵巨贼”(孙思邈语)。“巧术”是用来化解世间的疾病和痛苦的,不是用来赚钱的。何况“仁心仁术”能与“道”相合,能够做到“仁心仁术”便是“替天行道”。

中医人要面对问题并且能够解决问题,治病救人讲究重剑无锋,无需取巧。若是取巧,必是四两拨千斤。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的作者不是道家创始人老子,不管...

    刚刚看了易中天先生的一个网络视频,犹如醍醐灌顶,多年来的一个困惑迎刃而解.他说<道德经>的作者同道家老子不是一个人! 尽管历史上关于老子的生平记载不尽翔实,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老 ...

  • 【传统文化】“牛”到底寄托了中国古人怎样的诗意与远方?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传统文化] "牛"到底寄托了中国古人怎样的诗意与远方?     "凡寓目于物者,疾则粗,迟则尽得其妙.马疾牛迟,骑牛,欲其迟也&q ...

  • 今天,我帮孔子注册了微博账号

    今天是教师节! 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 人们已经讨论上千年了. 对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设, 似乎早有结论:圣人,教书匠, 或是当成攻击儒学的靶子, 被骂成又臭又老的酸儒. 然而,这些标签,真的是孔子的全部 ...

  • 中医人读论语-引子 | 专栏开篇词

    引 子 --<中医人读论语>专栏开篇词 我们先讲<五灯会元>书中的一则故事. 黄山谷居士往依晦堂,乞指径捷处. 堂曰:"只如仲尼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者,太 ...

  • 中医人读论语 1 | 不修不明

    不修不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古圣贤说,"道"与文字没有关系,但我们在传承"道&quo ...

  • 中医人读论语 2 | 孝是好药

    孝是好药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我们先讲一个故事,香港歌手王杰在一个电视采访的 ...

  • 中医人读论语 4 | 健康密码

    健康密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小孔子四十六岁,是孔子晚年最得意弟子之一."三省吾身" ...

  • 中医人读论语 5 | 使民以时

    使民以时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这段话曾经被人误解,尤其是"使民以时"这句,一些研究者认为,孔子的学问是站在官方的立场说话,或 ...

  • 中医人读论语 6 | 余力学医

    余力学医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弟子规>一文的第一部分就是来源于此,所以有人把<弟子规>看成是&l ...

  • 中医人读论语 7 | 何为学问

    何为学问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是孔子得意的弟子之一,他的风格和曾子不一样,也区别颜渊.子路以 ...

  • 中医人读论语 8 | 德能生威

    德能生威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历史对于"轻浮"之人之作风,基本上都是贬义的评价,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讲究& ...

  • 中医人读论语 8 | 根深叶茂

    根深叶茂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这段话是讲孝道,孝道包含传承,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能培养有德.健康.有为的后代才是最好的传承.人人都希望自家的果树能结出饱满的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