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与经验

体验与经验

作者:李广生

体验一词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基础教育领域,文件中、文章中、论著中、教师的言谈话语中,体验作为一个高频词汇被使用。“生命课堂”同样提出建设“有体验的课堂”,但不仅仅是顺应或追赶潮流。

体验被高度重视得益于人们对当前教育现状的反思。繁重的课业负担、机械的教学方式、教育教学与实践的脱节,以及时代对创新创造的需要,促使教育者重新审视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知识的急剧膨胀和飞速发展让以传承知识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及教育者不由自主的焦虑,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最多的知识,这一责任感迫使他们选择最直接的、表面看最有效的方式传授知识。探索知识的形成——作为过程的体验、感受知识的魅力——作为结果的体验,因为费时费力,因为从知识获取角度来看的低效,而被教育者所抛弃,虽然大家都信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理念。但是,这样的教学真的能让孩子获益终生吗?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知识的奴隶,教育被知识绑架而成为对孩子身心的摧残,这些现实性的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体验因此而被再次引入到教学的核心地带。

有体验的课堂让孩子获得经验并让孩子的已有经验得到发展和提升。论及经验,绕不过去的人是杜威,他提出:教育就是经验的继续改造和重组。作为其实用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他对经验的定义兼具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价值论等多重意蕴。他认为:需要建立一种经验的力量,以便能够使教育在经验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教育哲学是属于经验、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做为哲学的论述这些观点理解起来似乎有些艰涩,回归到课堂才能发现它们的真正价值。

惯性的概念孩子们在没有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之前,其实是有初步的或许是模糊的认识,他们会认为惯性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快,惯性越大。这一认识便来源于他们的生活经验。此时,教师面临两个选择:第一,把学生的已有经验封存,把一个全新的观念“惯性与质量成正比”告诉他们,从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第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设计相关实验对其进行验证,从而让已有经验得到发展。对比这两种教学设计,前者孩子获得的是知识,后者孩子发展的是经验。前者以记忆的方式储存于孩子的大脑中,后者以活动的方式体现在孩子的生活中。在今后的人生中,孩子应用到惯性定律的机会可以说非常有限,作为知识虽然可以永久的存在于他的大脑中,但极有可能成为“死知识”。但体验带给他们的经验,比如不能轻信感觉 ,将成为他们面对更复杂的生活情境的有力武器。

教学是由外而内的过程还是由内而外的过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了我们对体验的态度。“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多人持这一观点时是把体验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体验法与讲授法并列而成为一种教学方法,而知识的获取是最终目的——实际上他们依然认为知识外在于人而存在。对知识客观性的过分强调导致知识的主观性处于从属地位,割裂了二者的整体性。作为主体的有生命的人与作为客体的环境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经验,它既是对已知的总结也是对未知的探索。如果把经验全部视为对已知的总结,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它们传承下来,教学就是由外而内的过程,即:用已有的经验改造人;如果承认经验还能作用于未来,包括对未知的探索,教育的目的在于更好的发展它们,教学就是由内而外的过程,即:发挥人的能动性改造经验。改造人使人服从于经验,还是改造经验使经验服务于人?体验作为人的主体性活动和感受,将如何存在于教学中?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我们总期望把孩子塑造成我们所希望成为的人,这出于善意的美好愿望抹杀了孩子的自我发展的主体性,事实上他们只能成为或更想成为自己所希望成为的人。由外而内的主张“塑造”的教育是残忍的,就像给小葫芦外面加一个模具,长出的样子虽然好看,但却是个畸形儿;由内而外的主张生长的教育,高度尊重“人作为具有创造性的智慧和社会性的生命与其他生命有机体有着本质的区别”,他的发展和成长离不开与环境的互动,也正是与环境的互动,激发了其内在生长的力量。有体验的课堂是让孩子进入到这样的互动之中。

创设真实的情景和设计真实的问题越来越成为教学的主导思想,因为真实的情景和问题有助于孩子形成真实的体验——像科学家那样研究问题、像建筑师那样设计房子,他们将获得宝贵的从实践中来并能应用到实践中去的经验。这些经验沉淀下来就是素养,一个人的素养是不能用一份清单来说明的,在具体的情境之中的具体的表现,才是素养的证明。因此,素养离不开体验。体验的过程以及体验之后的反思,让那些用名词表征的素养浸润到孩子的生命中。诚信,作为名词指代一种品质,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师也无法把诚信像一样东西那样交给一个孩子,世界上最好学的孩子也无法像接过一样东西那样因此而拥有诚信。在具体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诚信需要自己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的代价,在认知冲突和现实利益的权衡中,诚信成为孩子自己的理性的选择,而不是一个外在的可以自我标榜的观念,诚信才有可能内化为他们的素养。

在课堂上,体验存在着两种状态:一是作为过程的体验,是孩子在教学活动中的进行实践和互动,例如孩子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长方形,这里的体验是个动词;二是作为结果的体验,是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的感受和认识,例如孩子用七巧板拼出不同长方形后发现其中蕴含的某种规律,这里的体验是个名词。“生命课堂”所倡导的有体验的课堂,是把作为过程的体验和作为结果的体验融为一体,致力于让孩子获得完整的体验。

有体验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在原有教学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人为的甚至生硬的加入体验的环节,有弄巧成拙的危险。体验的目的是获得经验,经验不仅指向过去,而且指向未来,经验可以内化为素养,外化为能力,因此,有体验的课堂,体验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