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自己的事情

今天下午,“成长俱乐部”开展第三次活动,聘请刘德水老师讲座。走进教室,看到刘老师早已坐在讲桌前,正在和大家聊天,大屏幕上显示:分享—成长故事,心中顿生感动。无论从哪方面——人品、学识、业绩、成就——来讲,他都有资格谈指导,指导我们的成长,但他却用了“分享”这个词,用聊天的方式和大家交流。往大了说,这是一种境界;往小了说,是一种姿态。上次“成长俱乐部”探讨的话题是“成长思维”,“分享”不就是一种“成长思维”吗?因为有包容、开放、坦荡、诚恳、进取,所以才有分享。

感谢刘老师。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这是我们上次研讨得出的结论,取得了大家的共识。但这一结论的背后所隐藏的关于成长的主体的问题,不知是否引起大家的重视。既然“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那就意味着此生此世无论人生处于何种阶段,我们都肩负着成长的使命,只不过成长的方式和路径不同罢了;同时也意味着“成长是自己的事情”——“我”是成长的主体,除“我”之外没有人可以替代“我”完成或实现成长。在成长这件事上有必要明确这样两点:一是成长没有终点。真正的衰老是从你认为自己不必或不能成长的那天开始;二是成长只能依靠自己。环境和条件包括机遇和人脉都是影响成长的重要因素,但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自己。没有人可以强迫你放弃成长、停止成长,除了你自己。

成长与成功,一字之差,虽不能说天壤之别,但还是有巨大的差异。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曾把它们混为一谈。有人问我:你天天读呀写呀,琢磨这个琢磨那个,折腾这个折腾那个,你为的是啥,你又得到了啥?我无言以对。确实如他所言,从中我没有丝毫获利,虚名倒是有一点点,只是“江湖”上的虚名,仅仅能够满足自己卑微的虚荣。

上午在木林小学参加活动,背着我的双肩包站在操场边上。一个中年女教师走过来,让我坐到她的座位上,非常热情、诚恳。我执意不肯,说自己喜欢站着,这样更舒服。随后,她又过来送我一个装资料的手提袋,推让几番,只好收下。我以为她是木林小学的教师,为尽地主之谊才这样张罗。开幕式结束后她又走过来,告诉我她是河南村小学的教师,“教育人生”的忠实读者,每天必读,已经形成了习惯。顿时感到诚惶诚恐,连忙道谢。

这难道也算成功?但不得不承认,我从中体验到另一种快乐,发现自己的另一种价值。在阅读、思考、写作、观察课堂、对话教师的过程中,我感受到自己在成长——不断有灵感、不断有激情、不断有渴望这些只属于年轻人的东西,注入我日渐衰老的生命中。电梯间里邻居抱着孩子让他管我叫爷爷,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年轻了。这又何妨!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成长着,快乐着。

成功指的是在一时一事上取得的成绩,成长则是一个人一生的追求。成功是有标准的,而这个标准又是其他人制定的。所以说以成功为目标的话,必须要让自己符合别人的标准,把自己装进模子里。成长的尺度和方向存在于每个人自己的心里,你的所有努力都是让自己成为自己喜欢的自己。在鲜花和掌声中获得的是成功,就像登上领奖台、冲过终点线。在默默无闻中成长悄然发生,可能没人为你喝彩,甚至连安慰都没有。像种子发芽、小麦拔节,只有你自己能够感受到,你正在强大起来,但不是压到别人只是战胜自己的强大。

渴望成功,一点错都没有,谁不渴望成功呢?但也需要提防,所有的成功都是暂时的,再美的花也会凋谢,而成长是永恒的,除非生命走到尽头。若是一味追求成功,恐怕会被它所迷惑,从而忽视了成长,或是让成长步入一条歧途。寻找成长的快速通道其实就是寻觅成功的终南捷径。这种心态正是“成长思维”的克星。刘老师提到他的老师对他的忠告——“慢慢来!”我们盼望成功快点来,但成长只能“慢慢来”。成长的过程或成长本身便是成长的目的。

由此可见,环境和机遇是影响成功的关键,而不是制约成长的因素。成长是自己的事情,如果你认为自己取得了成功,那么必须要感谢“贵人”相助;但如果你认为自己正在成长,那首先要感谢的是自己。相反,如果你意识到自己遇到了成长的瓶颈,那首先要反求诸己,而不是抱怨环境和机遇。如果你把成长作为追求,真正的“贵人”是你自己。

成长是自己的事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