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一二二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一二二
承前篇
继续分析构成水的名称的字。
二类水流的名称其字的构成方法
《说文解字》:“水,凖也。北方之行。象眾水並流,中有微陽之气也。”。液体流动以使轻重平均之形是“水”字之范式。
洧:
《说文解字》:“洧,水。出颍川阳城山,东南入颍。从水、有声。”
《说文解字》:“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声。”
《说文解字》:“月,阙也。大阴之精。象形。”。太阴之精有阙之形象是月之范式。
(参见《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二十五》)
《说文解字》:“又,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過三也。”。象右手重复取物之形是又字之范式。
月、又两范式叠加:月食箬持月以掩日者是有字之范式。
(有字甲骨文字形,并不象“月”。古人所说必有其理。故此可为参考)
《甲骨文字典》第743页的“月”字甲骨文与《甲骨文字典》第468页的“肉”字甲骨文相同。所以用“月”作偏旁的字多作“肉”解。
《说文解字》:“肉,胾肉。象形。”。祭祀专用大型动物生殖体块是(甲骨文)肉字之范式。
月、又两范式叠加:若以手持肉者与无相对是有字之范式。
水、有两范式叠加:水中盛产鲔鱼者是洧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注》第页:“(洧)洧水。出颍川阳城山。东南入颍。前志阳城下曰。阳城山、洧水所出。东南至长平入颍。过郡三。行五百里。过郡三者、颍川南阳汝南也。按据志则阳城县有阳城山。许不复言阳城。如河南县、弘农县之例。水经曰。洧水、出河南密县西南马领山。东南至习城西折入于颍。郦曰。亦言出阳城山。葢马领之统目焉。习城西折入颍、卽地理志至长平县入颍者也。方舆纪要曰。今洧水出登封县阳城山。经密县至禹州新郑县。合溱水爲双泊河。又经长葛县、洧川县、鄢陵县、扶沟县。至西华县入颍。大致东南流也。一统志曰。洧水本至西华入颍。宋时导之自扶沟入蔡。左传襄十一年济隧。九年阴坂。廿六年涉于乐氏。说者云皆谓洧津也。从水。有声。荣美切。古音在一部。”
浄:
《说文解字》:“浄,鲁北城门池也。从水、爭声。”
《说文解字》:“爭,引也。从(
)(
)。侧茎切〖注〗臣铉等曰:(
),音曳。,(
)二手也。而曳之,爭之道也。”
(参见《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八十一》)
(
)、(
)两范式叠加:覆手欲丮人手取之物者来回曳动是爭字之范式。
水、爭两范式叠加:水若覆手欲丮人手取之物者来回曳动而使之无垢清洁者是浄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注》:“(净)鲁北城门池也。公羊传闵二年。桓公使高子将南阳之甲。立僖公而城鲁。或曰。自鹿门至于争门者是也。或曰。自争门至于吏门者是也。鲁人至今以爲美谈。曰。犹望高子也。鹿门者、鲁南城之东门。争门者、鲁北城之门。天子十二门。通十二子。诸侯大国当是九门。俟攷。净者、北城门之池。其门曰争门。则其池曰净。从争旁水也。广韵曰。埩七耕切。鲁城北门池也。说文作净。盖古书有作埩门者矣。城北误倒。从水。争声。土耕切。十一部。又才性切。按今俗用爲瀞字。释爲无垢薉。切以才性。今字非古字也。”
涡:从水、从咼
《说文解字》:“咼,口戾不正也。从口、冎声。”
《说文解字》:“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人所以言食之通道门禁是口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冎,剔人肉置其骨也。象形。头隆骨也。”。剔人肉置其骨肉骨分解的宪象是冎字之范式。
口、冎两范式叠加。口如肉骨分解而位置不正者是咼字之范式。
水、咼两范式叠加:水旋流之坳犹肉骨分解而位置不正者是涡字之范式。
涪:
《说文解字》:“涪水。出广汉刚邑道徼外,南入汉。从水、咅声。”
《说文解字》:“咅,相与语,唾而不受也。从丶从否,否亦声。”
《说文解字》:“丶,有所绝止,丶而识之也。”有所绝止标而识之是丶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否,不也。从口从不。”。
(参见《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四十一》)
口、不两范式叠加:女人癃闭经不通反流时性交拒绝是否字之范式。
丶、否两范式叠加:相与语,唾而不受犹女人癃闭经不通反流时性交拒绝是咅字之范式。
水、咅两范式叠加:犹唾而不受反流之水是涪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注》第2065页:“(涪)涪水。句。以下同。出广汉刚邑道徼外。南入汉。地理志曰。广汉郡刚氐道。郡国志曰。广汉属国都尉。领阴平道、甸氐道、刚氐道。刚氐、此作刚邑。葢误。百官公卿表曰。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大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然则志偁甸氐道、刚氐道、湔氐道皆以其有氐而道之。志于刚氐道下曰。涪水出徼外。南至垫江。入汉。过郡二。行千六十九里。过郡二者、广汉、巴郡也。垫江属巴郡。按刚氐道徼外、葢在今四川龙安府松潘㕔境内陆。旧松潘卫也。卫东有小分水岭。涪水出焉。东南流。经龙安府之平武县、江油县、彰明县。又经绵州。又经潼川府之三台县、射洪县、遂宁县。至重庆府之合州城南。嘉陵江合渠江自东北来会。合流至重庆府府城北入大江。合州、汉之垫江县也。嘉陵江卽西汉水也。许云南入汉、谓入嘉陵江也。水经云。涪水出广魏涪县西北。南至小广魏。与梓潼水合。梓潼水出其县北畍。西南入于涪。又西南至小广魏南入于垫江。云出涪县与志异者、水经举稍近言也。垫江县名而云入于垫江者、以地名名水也。益州之水见于史者涪水谓之内水。今之涪江也。雒水合绵水谓之中水。今在泸州州城北入大江。水道提纲谓之沱江者是也。外水今之大江也。从水。㕻声。缚牟切。三部。”
浙:
《说文解字》:“浙,江。水东至会稽山阴爲浙江。从水,折声。”
“折”古作“㪿”。《说文解字》:“㪿,断也。从斤断艹。谭长说。(
)籒文㪿从艹在仌中,仌寒故㪿。(
)折,篆文㪿从手。”。
《说文解字》:“屮,艹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茎也。”。草木萌生有枝有茎是屮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斤,斫木也。象形。”。砍木之用具是斤字之范式。
斤、“断草”两范式叠加:若以斤断草者是㪿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手,拳也。象形。”。手指掌可握拳之形是手字之范式。
扌、斤两范式叠加:若以手持斤断草木者是折字之范式。
水、折两范式叠加:水如以手持斤断草木而折曲者是浙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注》:“(浙)江水东至会稽山阴爲浙江。会稽郡山阴二志同。今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是其地。今俗皆谓钱唐江爲浙江。不知钱唐江、地理志水经皆谓之渐江。江至会稽山阴古曰浙江。说文浙渐二篆分举划然。后人乃以浙名冒渐。葢由二水相合。如吴越春秋越王至浙江之上、史记楚威王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始皇至钱唐临浙江皆谓是也。今则江故道不可攷矣。歙金氏榜礼笺曰。班志南江、在会稽吴县南。东入海。杨州川。北江、在毗陵北。东入海。杨州川。中江、出丹阳芜湖西南。东至阳羡入海。杨州川。毗陵之北江卽今大江。其芜湖之中江、吴县之南江迳流湮废。据班志丹阳石城下云。分江水、首受江。东至余姚入海。过郡二。行千二百里。说文江水至会稽山阴爲浙江。阚駰十三州志曰。江水至会稽与浙江合。晋灼亦云。水经江水又东至石城县。分爲二。其一东北流、过毗陵县北爲北江。其一又东至会稽余姚县东、入于海。郦注沔水篇曰。江水自石城东出爲南江。又东迳宣城之临城县南。又东迳安吴县。又东迳宁国县南。又东迳故鄣县南、安吉县北。又东北爲长渎。历湖口。又历乌程县。南通余杭县。则与浙江合。又东迳余姚县故城南。又东注于海。所谓地理志江水自石城东出迳吴国南爲南江者也。榜谓分江水合三江言之爲南江。犹岷江合言之爲北江。班氏备列南江、中江、北江。以应职方杨州其川三江。其于石城着南江源委。犹于湔氐道着北江源委。故志于中江言出芜湖西南、东至阳羡入海。至南江、北江但云东入海。以入海之地已互见于石城、湔氐道也。是分江水爲南江。卽志文考之益明。郦注能说南江、而不能说中江耳。从水。㪿声。旨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