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小寒

今日小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小寒描述道:“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气象资料显示小寒差不多就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了,比大寒的气温往往要更低。因此,民间还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
古代时,中国人有在小寒时节祭祀众神和祖先的习俗,这就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祭祀之节——腊祭。先民们在岁末用猎物举行盛大的祭祀,因此这时的祭祀叫做“腊祭”。《风俗通义》说道:“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祭祀其祖先也。”“腊”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是“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腊祭所在的农历十二月也被称为“腊月”。
节气养生
一、起居重“四防”,安然度小寒
小寒之时,起居尤须注意,专家教您个口诀:“年老体弱尤防寒,北方人儿需防燥,南方人必防寒湿,全民动员防外感。”记住了,健康就有了。
1、防寒:
小寒为一年之中最冷的日子,尤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肺病、关节病的患者,尤其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因血管、气管或支气管、关节等器官组织受到冷空气刺激骤然收缩诱发或加重疾病。
在应对严寒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添加衣物,但往往身上穿得十分厚实而忽视了头部的防寒。“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带上一顶帽子,即便是单薄的,也能防止体热迅速从头部散去,防寒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此外,口罩、手套能分别减少风寒之邪对呼吸系统和手部关节的侵袭,也需适当佩戴。
素有旧疾或关节疼痛者还可在出门前将暖宝贴在背部至阳穴、腰部腰阳关穴以及疼痛部位(皮肤过敏及局部有伤口者不宜采用)。
外出锻炼者宜待日出之后,上午或午后阳光较好时进行。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出门前最好先开窗通风,适应室外温度后再关窗外出。从外面进到室内时也稍待片刻,等身体感觉温暖再脱去防寒衣物。
2、防燥:
今年冬季北方降水较少,户外朔风瑟瑟,进一步减少空气中的水分;室内暖气或暖风也会蒸发空气内的水分,使得天气极为干燥,本就患有消渴或阴虚内热者恐怕更为难捱。
这种情况下,除了在室内做好必要的加湿工作外,还须防止减少体内水分丢失。
外用方面:可用油质润肤品涂抹皮肤,尤其是脸部、手部等裸露部位,即可减少体内水分丢失,也可减轻由于干燥引起的皮肤发痒、皮屑增多的反应。寒冷的季节里,湿疹易发作,如干燥型湿疹常发生在小腿前侧,症状表现为瘙痒、起红疹,有些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皮肤龟裂。除积极治疗疾病之外,皮肤“保湿”也是预防冬季湿疹发作的有效方法。
内服方面:除了多饮温水之外,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及脂肪,如滋补汤品、、酸奶、各类粥品,将水分“锁住”。
3、防寒湿:
南方由于气候湿润,冬季之寒常伴有湿气,缠绵凝涩,阳气更受困顿,筋收脉紧,血气瘀滞,易发痹病、冻疮等疾。故冬季除防寒外,阻断湿气,防止寒湿交织更为重要。
外可用花椒与盐混合后加热置布包内,在中脘、神阙及关节部位热敷;洗手、洗碗、衣物等最好用温水,若用冷水,尽量戴上胶皮手套。
内可多服温阳化湿之品。
4、防外感:
小寒时节风、寒之邪当值,也是外感多发的时节。日常生活中首先应注意头面部的保暖,多做肢体伸展的活动,振奋阳气,固表防感,也可在每日洗脸后用双手摩擦面部致生热。
冬令外感以风寒外感最为多见。根据体质的不同,有虚实之分。
风寒表实证可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疼痛等表现,以发热较高、无汗为特点;表虚证可见恶寒发热、周身乏力,以发热较低、自汗为特点。
除及时就医外,表实证可用葱白一段煮水,用煮开时的蒸气熏蒸头面部,待额头汗出,趁热饮之,并多饮温热水。表虚证可用生姜数片加大枣数枚煮水,趁热饮之,随后服热米汤,避风。
推荐:风寒感冒颗粒及小柴胡颗粒。
二、饮食重温补,膏方来帮忙
冬季为进补之佳令,民谚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1、豆谷干果:五谷是冬季食补的基础,可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热量以抵御严寒。
冬季尤其适合多食用红色及黑色的豆谷,如红豆、黑豆、黑米等。时令干果也是滋补佳品,如栗子、红枣等,即可单食,也可入菜煮汤时加入,更可将各类豆谷和干果混合煮粥,老年人或脾胃虚弱者可作为晚餐主食。
这次我们就扒一扒三种常食的坚果——
核桃
味甘性温,因其含丰富的油脂,故有滋润肺肾的功效,同时也能滑肠通便。核桃仁象大脑,从取象比类的角度来看,当能补脑。而润肺补肾,令金水相生之性,则能暖肾益精,精能生髓,脑为髓海,故曰补脑。
唯核桃性温助火,故内火旺者不宜,而体质虚寒者可以多吃。火旺者吃核桃易生热痰,虚寒者吃核桃能化虚痰(肾阳虚则肾阴上泛,不为精而为痰,故核桃温肾阳而能收虚痰)。
松子
是松树的精华,性味甘平,能安脾润燥,养血息风。其芳香油润的特质,能将体内的浊气浊物化解或排出。松子有“果中仙品”的美誉,非常适合老人吃。
巴旦杏
味甘,性偏凉,维吾尔医学常用它来治疗高血压、皮肤过敏、气管炎等病症。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和它养阴息风、润肺止嗽的功效有关。
另外,如花生、葵花籽、榛子等种子干果,因其富含油脂,所以它们本身都有滋润的作用。但在现实中,因为它们多以炒货的形态存在,难免添份燥热之性,所以吃多了还是容易上火。
2、膏方:膏方是古法常用的滋补养生方法,其中进补膏方,一般在冬季服用,以顺应冬季闭藏之气。
膏方重在养生,次在祛疾,是养生保健、美容养颜的首选剂型。当然,处方膏也可用于慢性病控制的,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降血脂、活血化瘀等功能。
而这一类膏方需要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中医师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症状,通过辨证施治开具处方,再由药剂人员熬制而成,一人一方,一方一膏,灵活多变。
服用膏方最好不要同时喝咖啡、饮浓茶等,以免降低膏方的功效。如遇感冒发热、咳嗽等外感疾病,应停止服用,等外感病痊愈后,再开始服用。
推荐一个简易养生茶:
一到冬季就手脚冰凉的人不在少数,可能是阳气不足,也可能是人的通透性不太好,气血传达不到四肢末梢。
那这种情况,不妨试试姜枣茶,可以温通气血,尤宜早起喝一杯,生阳御寒。
《饮膳正要》中有一个名“枣姜汤”的药膳,主要是开胃暖胃的,它里面有甘草,控制了生姜的散发之力,使其专注于中焦。加盐可以入肾而暖下焦,老年人下焦阳虚而尿频的,可以喝这个枣姜汤来缓解症状。
姜枣茶不仅是冬季暖饮,在腹内偏阴的夏天,也是极佳的饮品,改善夏季因脾胃阳虚而导致的胃口不佳。
三、运动养生
民间有谚语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小寒节气应适量运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慢跑、跳绳、踢毽子等运动方式,但运动时务必注意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使阳气外泄。
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此时气温很低,体表的血管遇冷收缩,血流变缓,肌肉粘滞性增高,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
另外,锻炼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因为心血管病的发病高峰一般集中在上午6~12点,此时人体血小板聚集率高,容易形成血栓,加之上午体内肾上腺素浓度增大,易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甚至痉挛,如果此时再进行运动,特别是运动量过大,易造成冠状动脉痉挛或形成血栓,诱发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四、艾灸养生:
寒为冬季的主气,小寒又处在“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冬季是养肾的最好时机。而此时节气艾灸会比平时效果好几倍,用艾灸补养肾阳有很好的效果。选取肾俞、关元、大椎、神阙等穴位。
五、情志养生
小寒节气,肾官当令,肾主水,藏志,在志为恐。冬季本宜收藏,若肾气充足,收藏得宜,则神安志定。若收藏不当,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则易出现心肾不交,心火上炎,表现为焦虑、烦躁、失眠等,所以,冬季也是焦虑症多发的季节。
神志不定可使人产生紧迫感,导致焦虑之人整体速度加快且无节奏,如吃饭、走路、说话速度增快,丢三落四,做事没有头绪等,这时可有意识自我提醒或请亲友提醒,将生活、工作的速度减慢,增加节奏感。

如何调节心肾呢?可按《内经》的办法,“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要避免各种不良的刺激,处于“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状态,方可使心神安静,含而不露,秘而不宣。

冬季养神,宜减少活动,只是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多对已完成的工作给予肯定。

养生小技巧:
冬季时节,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
1、叩齿
叩齿有很好的养肾效果。我国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清晨叩齿三十六,到老牙齿不会落”。尤其是冬天坚持叩齿,有益肾、坚肾之功。
牙齿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承担着保护消化道的重要任务。古代养生家对护齿很重视,总结出许多有关固齿保健的方法。其中,“叩齿”和“咽唾液”是其中重要的两项。
牙齿又是人体骨骼的一部分,牙齿松动,与肾气虚衰及气血不足有关。常叩牙齿,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气血,畅通经络,从而增强机体的健康。叩齿咽唾的养生方法,不独小寒时节,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其功效则贵在持之以恒。
2、按摩涌泉穴
中医保健按摩法中,很值得重视的就是按摩涌泉穴。甚至有正确按摩涌泉穴能够包治百病的说法。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穴为其主穴。涌泉穴可说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能使人精力充沛。
中医认为肾在人体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包含多种功能的脏器,《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养生保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让人肾精充足、精力充沛,而且百病不生。
我国清代第一部外治专著《急救广生集》就专门讲了擦涌泉的方法:每晚睡觉之前,用一手握住脚趾,另一手用力摩擦足心,如果能坚持的话,可以擦上千下,没耐心的擦几百下也可以,到感觉脚心发热为止。这样两脚都擦热之后,将脚趾微微转动几下,再把两脚互相摩擦几十下。每晚做一次,可以达到巩固精气,通汇气血的作用。长期坚持,能有“康健延寿”的功效。
3、温性调味品
冬天里多用暖胃的调味料,能让平时吃的食物变得暖和起来。
除了耳熟能详的姜粉、花椒、麻椒,也可以用白胡椒、黑胡椒、肉桂、紫苏、茴香、八角、丁香、豆蔻、草果等。在煮粥、煲汤、炒菜的时候加一点点,既能提香,又能暖身。
4、天灸
疏通温煦督脉和膀胱经是补益阳气的好方法。
想补益人体的阳气,要疏通温暖两条经脉。我们人体阳气最足的经脉是督脉,其次是膀胱经,这两条经脉主要循行在人体的后背,督脉走在正中间,从尾骨沿脊柱一直上行到颠顶,然后下行经过印堂鼻梁止于上牙龈。督脉一旦阳气不足,除了出现腰背症状以外,最明显的影响就是鼻腔。
鼻子联通肺脏,它的功能是温暖湿润吸入的冷空气,鼻子一凉,寒邪就直接攻入娇嫩的肺脏,人就免不了出现咳喘。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经过眉头(这里是额窦所在地,很多有鼻炎、鼻窦炎的患者就是这里出了问题),上到颠顶,下行肩背,分列在督脉两侧,人体内脏的所有背俞穴都在膀胱经上。所以想补益阳气,就要疏通温暖这两条经脉。
强烈推荐灸的方法,这个方法就能很好地温煦这两条经脉。做法就是在冬天阳光明媚的时候,一般选择午后,关好门窗坐在屋里,背对阳光,根据屋里温度可以增减衣服,让温暖的阳光照晒在后背上,最好不要晒到后脑勺,因为这样会使人的头脑发热,晒到脖颈、肩背、腰就可以了。这样晒1~2个小时,直到自己鼻尖出汗或喷嚏打出来为止。
今日小寒,寒冷天地间,生机初萌,祝君安康!
(0)

相关推荐

  • 东风老师讲关于小寒的养生知识

    ​元旦刚过不久,2021年也悄然来临.在1月5日这天,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阳历新年的第一个节气"小寒",也如约而至. 虽然小寒后面还紧接着大寒,但老人们都知道,"大寒 ...

  • 今日大雪!阳气潜藏!保护好这几个穴位,来年阳气蓬勃升发!

    大雪 农历 十月 二十三 今天农历十月二十三,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中医养生学认为,大雪节气前后,天气寒冷,阳气潜藏,正是风寒之邪侵袭的高发季节. 这个时段,由于肾中精气不足, ...

  • 冬至到,一阳生,补肾助阳好时机!

    "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定的一个,此时天地阴气的收藏已到了极点,物极必反,阳气至此又要开始生发. ...

  • 节气养生 | 小寒:懒一点,慢一点,补一点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小寒. 天气渐寒,尚未大冷,故名"小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 ...

  • 【小寒】节气养生早知道

    2019年1月5日 23时38分 雁北乡, 鹊始巢, 雉始雊. 中 国 节 气 小寒是第二十三个节气,在每年公历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按农历月份排序,是24节气中倒数第2个节气(最后 ...

  • 节气养生 | 今日小寒

    本文3494字 预计阅读时间19分钟 前言 从"小雪节气养生"(点即可跳转)开始针对冬季每个节气各自的气候容易引起的病症,讲解如何做好预防和调理.本篇主讲小寒节气常见的健康问题-- ...

  • 宁医生教你节气养生:小寒灸

    小寒 ,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本节气合理进补即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养生目的.古人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

  • 节气养生:庚子小寒 寒燥15天

    刘承恩中医师 医易同修偏方针灸食疗大全 今天 2021年1月5日(农历庚子冬月廿二)11点23分,太阳到达黄经285°,北半球进入了二十四节气的小寒. <黄帝内經·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在写 ...

  • 又寒又湿的时节需要更多阳气|小寒节气养生提要

    小 寒 xiao han 中国古人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 ...

  • 【节气养生】小寒时节,补阳驱寒很重要!赶紧收藏这几款中药~

    "小寒"即将到来~ 都说"冷在三九" "小寒"一过 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主收 ...

  • 【节气】小寒 . 养生

    无事闲人(整理) 医易同修偏方针灸食疗大全 昨天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小寒的由来,今年小寒节气精准时间,这个节气大家的饮食起居需要怎样把握呢?]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庚子 ...

  • 今日小寒,节气养生注意事项请查收!

    五味本草坊 今天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今日小寒,你准备好迎接寒冷了吗?小寒过后即进入最为寒冷的"三九天",那么在养生保健方面,我们要做以下调整. 饮食调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