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有月小说《骗不死人》(十五)
慧思首创的这个十景说法,后来泛滥得一塌糊涂,但凡是个地方,便要弄个十景八景的,还整出许多花样来。
比如衡山,人们就搞了个八景,分别是湘江夜雨、晓霞晴岚、腰峰雨注、雷溪月色、流杯曲水、开云晓钟、观湘返照、桐岗归牧。
衡阳人不甘示弱,也弄了八个,但取不出什么好名字,就凑了一首比顺口溜好不了多少的破七律,总算对齐了,但那顺口溜写得实在太差,我就懒得转述了,还是把它们的本名告诉大家:雁峰、石鼓、花药春溪、岳屏、朱陵洞、草桥、东洲、西湖(西湖这个名字自然也泛滥得一塌糊涂)。
而湘江流域(实际上就是湖南)显然就厉害多了,他们搞的那个潇湘八景,名字取得无比经典,不负唯楚有材盛誉。它们分别是:永州城东的潇湘夜雨、衡阳回雁峰的平沙落雁、衡山城北清凉寺(就是慧思下棋的那地方)的烟寺晚钟、昭山的山市晴岚、橘子洲的江天暮雪、湘阴城江边的远浦归帆、洞庭湖的洞庭秋月、西洞庭桃源武陵溪的渔村夕照。这个八景,历代文人赞赏不已,诗作连连,甚至连前面提到的大书法家米芾都一口气写了八首他平时最不爱写的诗,好在他得到的那幅八景图里多写几个字。
最近听说湖南的一些大人物感慨潇湘八景多已不存,决定搞点名堂,要评选个新潇湘八景,还要分山水文化、人文景观、生态休闲三大类,实际上要整二十四景。开头似乎很热闹,后来怎样就不知道了。
他们这么做,多半是跟杭州学的。
在中国各地历代的那些几景几景中,能够和潇湘八景名气差不多的极少,但西湖十景肯定算,甚至还要稍胜一筹。
全国叫西湖这个名字的,据说有三十六处,也有说三十一的,还有说比这还多,反正有三四十处西湖这话大概不会错。但一旦说西湖,人们一定会认定为杭州那个人工湖。
前面说过,很多人喜欢跟我大谈自然,因为我是个喜欢破坏自然甚至还敢公开宣称的倔强家伙。他们经常会举例说明他们心目中的自然,那么,西湖多半要入选。
脾气好的时候,我会微笑不语。但更多时候我会淡然一哂,然后告诉他那个号称自然得一塌糊涂的西湖实际上是大约秦朝时期一个浩大的水利工程。当然,这个工程到底是谁干的我也不知道,(情绪不错的时候我会骗他是后面要提到的那个李冰干的),他把杭州湾的一部分围了起来,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比现在人们看到的西湖要大出好几倍),那里面的海水逐渐成为淡水,可以灌溉着整个杭州地区。更奇妙的是西湖和钱塘江是相通的,钱塘江没水的时候,西湖可以补充它,不至于造成钱塘江地区的干旱;汛期钱塘江洪水来临时,西湖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分洪区,使下游免遭大水侵害。应该说,杭州地区的富庶传统跟这个西湖工程有着莫大的因果关系,只是后来西湖工程治水的功能逐渐消亡,才会慢慢被人们认为是自然。
关于这个事情,我这样说:
道是余杭第一宗,
文人画客尽憧憧。
西湖原类都江堰,
不济风光只济农。
西湖在宋朝也出现了十景的说法,们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钟和双峰插云。当然,开始的时候,有个别名字和现在不大一样,比如雷峰夕照当时就叫雷峰落照。后来清朝的康熙、乾隆两任皇帝又是定名字又是树碑,把这个十景作为国家级文件下发,正式固定下来。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杭州的一些大人物认为他们的杭州世界闻名,才弄个十景,似乎不能满足国际大都市的身份,就发起了一个评选新十景的运动,一时也热闹非凡。还别说,最后还真折腾一个版本出来,它们分别叫: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虽然说这个新十景影响根本比不上老十景,文采也稍微差一些档次(也有说差蛮多的),但整体来说,那是一次相当成功的运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算一个了不得的政绩。
和老潇湘八景多已不存不同,老西湖十景基本都在,评选新十景的时候,真正不在的就只有雷峰夕照了。
雷峰夕照之不存在,原因很简单,因为原来的雷峰塔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倒掉了。小时候读书都有一篇课文,是钦定大文豪鲁迅写的,题目就叫“论雷峰塔的倒掉”。
实际上,很多人在没读那篇课文之前,就知道雷峰塔和白蛇的故事,那故事大体是这样的:
有两条母蛇,一条白的,一条青的,在西湖里修炼了千百余年,还得到观音大士也就是观世音观自在菩萨(关于这个家伙,我们后面也要说的)的提携,升格为会法术的妖怪,并且认了干姐妹。鉴于她们是在水里修炼,估计水蛇的可能性比较大,而水蛇一般是不咬人的,所以也就应该没作过什么孽,似乎注定要成气候,能够修成正果。所谓修成正果,大抵就是她们严格执行天条,表现良好,每回考评都得优秀,最后玉皇大帝给下个文件,给发个上天的通行证,变成天宫的公务员。(天上的公务员,别看都是人样,实际上,只有一小半原来是人,其它的可能是什么东西的都有。)
但她们终于犯了天条。起因是那条白蛇不甘寂寞,开始思春,看上了一个凡人,(也有说两蛇都看上了的)。那人名字叫许仙,实际却凡得一塌糊涂,是个开药店的个体户,人长得蛮帅,心肠也蛮好,但脑子似乎不够清楚。那白蛇就变成小姐,青的变成丫鬟,在十景之一的断桥那里逮着许仙,跟他借伞,然后去还,就这么混熟了,进而相互钟情,开始谈上恋爱。没多久白蛇和小许就结婚了,三个就成了一家人,据说一起做了不少见义勇为、治病救人的好事(也有说做了不少坏事的)。后来白蛇还有了身孕。
镇江的金山寺有个和尚叫法海,是个大法师,是玉皇大帝一伙聘用的后备纪检干部,一旦有功,就能转正吃仙人的商品粮,也做公务员的。
那法海不知怎的知道了白蛇蒙骗许仙这个事(估计是先收到匿名信,随后查证属实),决定立一大功。据说和尚为了修成正果,有些不择手段,先是骗小许让白蛇喝雄黄酒现了原形,把小许活活给吓死了,辛苦人家大肚子白蛇跑到昆仑山千辛万苦、死里逃生去偷仙药救活小许;接着又把小许骗到自己庙里,强迫小许当了和尚,让人家孕妇大老远跑来要人,还不顾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没有做好说服教育的工作,致使那两个妖怪恼羞成怒,不光制造了个水漫金山的重大灾害,还带领小妖小怪们和法海请来的天兵天将打个不亦乐乎,彻底成了反革命;最后,在各项损失都造成以后,他用吃饭的金钵把白蛇给收了,盖了个雷峰塔,把白蛇给镇住了。
但立了这么大功劳的法海终究还是没做成仙人,因为他忽略了另外一件事情,就是那白蛇肚子里的儿子是文曲星下凡,级别算是非常高的,起码比法海那小小的后备干部高出许多级。后来,小小许考了个状元,回来把雷峰塔拜倒救出白蛇,还利用在天上人缘比较好的优势,(地位高了,人缘不好都不成),告了不知好歹的法海一个迫害罪,说和尚滥用职权,草菅妖命,就把和尚逼进螃蟹里坐禅去了。
每次听到这故事的时候,老觉得和尚可怜。按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条面前理应人、妖和神仙也是平等的,和尚的执法似乎也没出太大的格,最后落那么个下场肯定是官官相卫的结果。甚至怀疑文曲星能够跑到白蛇肚子里没准就是白蛇贿赂的结果,搞不好收好处费的就是那个不知道男女或者说不男不女的观世音菩萨,这个家伙还有个最赚钱的副业就是给人家肚子里塞孩子,人们都叫他送子观音。
后来大了一些,知道真正的法海和尚同样相当有名,但一直就在金山寺坐禅,从没和螃蟹达成过什么住所租赁协议,隐隐还有些高兴。
也就是那段时间,我明白了一个受用多年的道理:别人说的,书上写的,多半甚至绝大部分不能采信。
后来,我在扬州读过几年书,对于长江对面的金山寺还是比较熟悉的,也很去过几次。
实际上,古时候的长江入海口也在那一带,镇江和扬州的瓜州基本就是入海口的两侧,两边延伸出去,形成一个巨大的海湾,唐朝以后,泥沙淤积,才慢慢增加了许长的河道,把上海这座当今国际大都市从海滩、海水里救了出来。
金山寺就位居镇江市西北部的金山。金山原是江中小岛,古名浮玉,有“江心芙蓉”之称。后因水流变迁,岛南沙涨,到清朝时逐渐与南岸陆地相接。金山不高,大概也就是六十多公尺的样子,但还是可以算是陡峭巍峨,景色壮丽。在山上开始建佛寺是在东晋时期,初建时名“泽心寺”。改名为“金山寺”主要是因为我们熟悉的法海禅师开山得金。
这个恶名昭著的法海居然出身很好,他竟然是唐朝著名宰相裴休的儿子,典型的高干子弟,出家为僧后也有相当不错的僧名,是个大德高僧。传说他在山上挖土时,挖出黄金数缢,上报朝廷后,皇帝下诏以黄金重修庙宇,并因此将该寺命名为金山寺,浮玉山也就成了金山。
北宋时,因宋真宗曾梦游金山,便赐名为“龙游寺”,但一直没叫开。清康熙南巡时,也给金山寺题写了“江天禅寺”的匾额(这个和云林禅寺倒象一个系列,可见后面要说到的灵隐故事也极有可能是杜撰),尽管这块匾额至今仍挂在寺的门楣上,但满清皇帝的赐名似乎同样未得到民众认同,故该寺仍一直以金山寺声名远扬,众人皆知。
金山寺依山就势而建,寺门正对长江,殿堂楼阁沿山之西侧顺势展开,殿宇相衔,楼阁层接,几乎将西侧山崖全部占满,颇具气势,民间有金山寺包山(金山寺)的说法,和焦山山裹寺(定慧寺)、北固山顶寺(甘露寺)共同形成镇江三山的特色。
金山一带还有个有名的地方就是中泠泉,它位于金山以西一里左右的地方,池畔石栏上有清人王仁堪题写的“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字。据说此泉开始只被陆羽排为天下第七泉,后来刘伯刍根据此泉特有的优点,定其为天下第一。中泠泉又名中濡泉,泉水清澈,水味甘醇清冽,沸水注入杯中可高出杯口而不溢出,这个我亲自试验过好几回,确有其事,但水质似乎也并无什么更特别的地方。我估计,这水能够号称第一,主要是比较难得,因为在唐宋时,中泠泉还在长江中,汲取泉水须在每日子、午两个时辰,乘船至江中,将带盖的铜瓶用绳垂下泉中,迅速拉开盖子,才能汲到那么一点点泉水,操作不当的话还可能夹杂进脏水,取水难度和成本算得上天下第一,这水理应天下第一了。
不过,我一直疑惑的是,这眼泉水,最早是如何发现的呢?
那位姓裴的和尚,实际上跟蛇就没扯上过任何关系,金山寺跟蛇有关的故事,比他要早不少年,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我们后面还要隆重介绍,这里就只说故事了。
传说梁武帝某天夜里梦见刚死不久的宠妃郗氏变成了一条毒蛇,向他哀求说:“我在世时心太毒,死后变为毒蛇,请为我做佛事超度众生,让我安心。”次曰上朝,梁武帝正在要大臣们为他释梦,居然就有一条大蛇越过护卫阻拦,游进殿来,梁武帝见是梦里所见的蛇,就说:“你若是郗氏变的,就开囗说话吧。”那蛇就复述了昨晚的话(好生牵强,估计还在梦中)。后来,梁武帝召见当时的泽心寺住持宝志和尚商量,(宝志和尚我们后面也要说的)。宝志和尚约请九位高僧,在金山览阅藏经三年,编成《水陆仪轨》,接着梁武帝亲赴金山参加水陆大法会,这是当时佛教最大的盛典,亦为后世水陆法会之滥觞。
这个故事在今天的金山寺壁画上依然可以看到。
裴和尚曾经被金山寺的和尚尊为第二代开山法师,名气甚至超过了当过国师的宝志和尚,直到他无端遭人诽谤。
说到没良心,似乎陈世美这个名字是可以入围三甲的。可真实的陈世美虽然同戏文里一样是湖广均县人氏,但他是个清朝人,不光没被包拯用铡刀干掉,甚至还是个相当不错的清官,可他还在世的时候,就出现了著名的戏剧《铡美案》,据说是有人嫉妒陈世美的名声弄的恶作剧。
裴和尚的遭遇大抵也是这件事情的翻版,毫无新鲜之处,却被广为流传。二十多年前,我去金山寺的时候,人们就说这事,觉得无聊。最近又去了一趟,人们还是在说这事,比二十年前更为厉害。我站在高高的慈寿塔顶,看着连天衰草与江水相接,忽然想到点什么,就写了一首归类为古风的诗。
那诗这样:
斯玉何时浮,江海何时朔。开山遇黄金,山寺相存擢。因传降白蛇,执法违天数。可怜大道僧,折名于未觉。遗恶千百年,不曾与人驳。今复过金山,或识裴君乐。江与海俱消,中泠终易汲。法固非本原,塔上旗剥剥。
长期以来,所谓三山,实际上有两座都在岸边,只有那焦山在水里面,而且这个焦山,是万里长江上唯一的四面环水的岛山。焦山据说得名于东汉隐士焦光,这个家伙据说曾三次拒绝汉灵帝的征聘,半山腰至今还留有三诏洞一座,不过也没什么好看的。焦山上最有看头的是以有“大字之祖”、“碑中之王”称号的瘗鹤铭(这个玩意以后再细说)为标志的焦山碑林,然后就是鸦片战争时抗英的炮台。
二十多年前(乘轮渡)去焦山,我更感兴趣的却是在水边丢下一块木板,看着木板朝上游方向缓缓浮去,很是感受了一下潮汐作用的造化之功。最近去的时候,焦山却已经和南岸连成一体,中间再无水迹而代以一片青草地,上焦山的工具也改成了索道,再看看金山、北固山下越来越远的水线和那片片荒草,不由有些失落,遂口占一绝:
金满焦藏北固冠。
当年各色入江澜。
而今合署禅林壮,
齐唤青青避下滩。
继续说雷峰塔。
实际上,修建雷峰塔的人是钱俶。钱俶是宋太祖赵匡胤同时代人,他是五代吴越国的最后一任国王,当了四十年土皇帝,当时拥有浙江、江苏和福建的十四州,同时他还是个著名的诗人。当然,单从文学来说,钱俶显然没有他另外一个同行有名,那个同行就是一直就大名鼎鼎的南唐后主李煜。
和那个除了填词谈恋爱之外其它方面都糟糕得一塌糊涂的李煜相比,钱俶还算是个政绩不错的土皇帝,当然,这厮更是个见风使舵的家伙。看到宋朝势力越来越大,他估计自己不是对手,就抢先和赵匡胤联手灭了南唐,让那个流氓皇帝不好意思冲他下手。等到赵匡胤死了,又抢在更流氓的赵光义之前向大宋归顺,搞了个纳土归宋,正式投降,混了个促进和平统一的美名,让自己多活了上十年,还保全了后代和部属。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