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原创 • 初语书讯】肖龙散文集《光阴有痕》出版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日前,阜阳作家肖龙散文集《光阴有痕》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由当代实力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当代实力作家、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和当代实力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联袂推荐。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周振华为本书题写书名。当代著名散文家、军旅作家、国家一级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曾先后任解放军总后创作室主任、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的王宗仁老先生作序。全书15万字,分为“父兮母兮、与自然握手、行走的光阴、那时慢、开在光阴里的花”五个部分,收录了肖龙近年来创作的散文及随笔共65篇。
一部光阴里的故事,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温暖视角。诚如王宗仁老师在序中所言:“肖龙是富有激情的,对土地的激情。这激情不是简单地讴歌或是言不由衷的赞美,而是与父辈心手相牵的那份情愫,紧紧地和在泥土中的那份实诚。这实诚中有累,有怨,有无奈,有嗟叹,劳作与艰辛相伴始终,然而父辈们对土地的那份虔诚,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赓续着,也许你并不喜欢,然而你还会一往情深地跋涉在四季里。父辈们是这样做的,那我们呢?也许,我们走出了这片土地,但是这里留下过深深的足印,即使走得再远,心还是会回来,甚至是持久地留在这里。因为父亲母亲的根在这里,所以,对父母的亲人的牵挂,因为频繁地出入,便使得对土地的激情不经意地表现出来。有时候,诗与远方便在自己的脚下。我以为,肖龙想要表达的那份执着其实就在这里。”
肖龙是一个年轻人,他写的《光阴有痕》是他出版的第一部散文集,散文家梅雨墨向我提过几次,对肖龙的为人与文字多有赞誉。
我们这一代人,根扎在农村,熟悉农村和农家生活,对那些朴实无华的农民兄弟充满感情,每当想起那个特定的年代,心情是会激动的。读到肖龙的文字,一望无际的皖北大平原平展展地呈现在眼前:平旷的大地,袅袅的炊烟,生机勃勃的杨树围绕着村庄,绿生生的庄稼地随着季节变换着大豆或小麦,还有山芋或玉米,让人的脑海中衍生出无边的想象。辛勤劳作的人永远是土地的主宰者、依恋者,父辈与土地的关系实在是割不舍,剪不断。探寻其中的况味,就如同一碗热气腾腾的宽面条,端在手里,放在嘴边,便把生活的滋味咂摸得丝丝入扣,一切仿佛就在眼前。
喜欢这样的文字,喜欢这样有滋有味的真实,喜欢这样有情怀有梦想的生活追求。
文学创作是一份用心用情的事业。如果没有生活付诸情感的反复咀嚼,断不会产生有激情、有张力的文字。我们常说品读生活,感悟人生,创作有生命的文学作品,真正懂得并不容易。就像我,从一个解放军的汽车兵起步开始创作,曾经度过极其艰苦危险的年轻时代,四十多年来一百二十多次翻越世界屋脊唐古拉山,用自己的生命与青藏高原交心。所以才能创作出那些感动天地的好文章。而肖龙如果没有对土地的真感情,也是很难准确地写出钻出泥土的生活,以及那些生长在绿色空间里的真性情,也就很难理解与土地浑然一体的父辈,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
肖龙是富有激情的,对土地的激情。这激情不是简单地讴歌或是言不由衷的赞美,而是与父辈心手相牵的那份情愫,紧紧地和在泥土中的那份实诚。这实诚中有累,有怨,有无奈,有嗟叹,劳作与艰辛相伴始终,然而父辈们对土地的那份虔诚,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赓续着,也许你并不喜欢,然而你还会一往情深地跋涉在四季里。父辈们是这样做的,那我们呢?也许,我们走出了这片土地,但是这里留下过深深的足印,即使走得再远,心还是会回来,甚至是持久地留在这里。因为父亲母亲的根在这里,所以,对父母的亲人的牵挂,因为频繁地出入,便使得对土地的激情不经意地表现出来。有时候,诗与远方便在自己的脚下。我以为,肖龙想要表达的那份执着其实就在这里。
文学创作是呈现一种真实。肖龙在自己生活的个性化体验下,对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嬗递,都以一种具象的方式铺陈开来。这就是所谓艺术的真实。具象是艺术真实的形式,但却是抽象之后的撷取,更能够呈现出带有规律性的认知,所以,它的真实更具有社会属性。板车,这是农业文明与近现代工业相结合的产物,架子车告别笨重的木轮,与橡胶轮胎结缘之后,一下子便甩脱了曾经的笨重。在作者的笔下,父亲装满芋头的小板车,载着他割不断的乡愁,年复一年地出现在故乡的村口,从艰困的往昔到日渐摆脱食不裹腹的既往,再到衣食丰盈的当下;从泥泞的乡间小路到日渐宽阔的“村村通”,小板车无声地记录了时代变迁的足迹,成就了中国农村与时代进步相终始的一幅画卷。当父亲的小板车没了用武之地,小汽车已经开进寻常村落,与墟里炊烟相伴朝夕。至于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体现了皖北人的质朴。没有浓得化不开的渲染与描述,而是简淡,平和。这一切因为肖龙情思的牵引,虽然琐屑,倒也不嫌驳杂,反倒增添了一种趣味。
记述生活是文学的责任,写好普通人的生活一定是笔端含情,把熟悉的题材剪裁得恰到好处,给人以共鸣。如此,创作与欣赏便得到有机衔接,有根的文字便落到实处。随着肖龙的笔,领略皖北大地风土民情的同时,仿佛一次次走进大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泥土的炽热,领悟生活的启示。
文学创作是情感的升华,也是思想的自我超越,灵魂的自由旅行。朴实无华的文字,离家、回家的眼神、交谈、牵挂、陪伴中,父兮母兮的咏叹透着浓浓的情,切切的爱。作为儿子,把感恩之心具体化在一个个细枝末节上,这是做人的本分,做人的责任,也是中华文明传承有序的无声表现。一件件寻常小事构建了社会生活,关注这些寻常小事,从寻常小事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坚持不懈地去践行,人生的意义便可以得到生动诠释。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朴实的文字饱含深情,远比那些游离出具体生活场景的感慨要高明得多。情感贵在真实,真实贵在不显山不露水,真实贵在永不枯竭的涓滴之中。只有拌和了生活原汁原味的情感,才会更为动人。
人是要有些精神的。品味生活,思索人生,发现美,创造美,文明的火种便会生生不息。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握手,便不再有距离;行走在光阴中,每一步都是真实的,每一步都充满感恩。相对于不老的时光,匆匆过客的我们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肩负着特定的使命,不负光阴,不辱使命,便是完美人生;是呵,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停下来,沉静地思考一些问题:我从何处来,将向何处去,身在何处的我该何去何从?品读自然,品读生活,品读生命的意义,只有慢下来才有了从容与淡定;慢下来,才有时间与空间,才有思想的那一分恣肆,感悟这大千世界,欣赏这开在光阴里的花。
祝愿肖龙在自己旺盛的创作生涯中,可以创作出更多更动人的文学作品,为广大人民而呼、而歌、而颂,在光阴中感悟人生存在和奋斗的意义,从而使自己和作品都可以达到一定的高度。
(王宗仁,当代著名散文家、军旅作家,国家一级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散文集《藏地兵书》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先后任解放军总后创作室主任、中国散文学会秘书长、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