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中一件不起眼的文物,却价值连城,你曾经与它对视过吗?

故宫从建成至今已经600年,故宫中有趣的历史多的数不清,就拿太和殿来说,老百姓一般叫做金銮殿。为什么叫金銮殿呢,首先是直观的感受,看太和殿第一眼就觉得到处都散发着金光,金碧辉煌这词简直就是为太和殿量身定制的。正中的那把九龙金漆宝座,还有中间的六根金丝楠木柱,乍一看,绝对会有人是六根纯金的柱子,但其实只是在柱子的周围包裹了一层金箔,但是金箔的纯度高达99.99%。很多去太和殿参观的人,都会被这两样文物吸引,不错眼珠的盯着它们看,以至于大家都忽略了另一件值得留意的宝物,那就是满地的金砖。

也许有人不同意小编的观点,那明明是青砖,你怎么能说是金砖呢?难道就因为这是皇家御用的地砖,就是金砖吗?当然这是其中一个原因,但里边的秘密远没那么简单。之所以叫它金砖,第一是因为敲击金砖的表面,会发出金属的声音;第二是因为它的制作成本非常的昂贵,一块金砖的成本,基本与同重量的黄金相当。

金砖的制作工艺非常的讲究,也非常的繁琐。就拿第一步选材来说,烧制金砖的土选料十分严格,全国只有苏州的土才能够烧制出金砖,所以故宫的金砖全都来自苏州的官窑。在苏州取土也要经过严格的遴选,光是这一步就有七道程序,分别是掘、运、晒、椎、浆、磨、筛。烧制方砖的匠人必须选择具有很高黏性的红粘土,然后暴晒一年以去其土性。接着用水浸泡并反复踩踏去除泥中的气泡。最后再揉成团反复摔打练泥,甚至用马群在上边反复踩踏,使其中残余的气泡全部散尽,从而成为韧性很高的粘稠泥团, 这几个步骤完成后,基本上耗时要将近八个月左右。

第二步制坯。师傅们把合格的泥土,借助模具做成一块块砖坯,一般规格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一尺四见方。如果是太和殿用的普通金砖,这一步就完成了。如果是有特殊需求的金砖,还需要在砖坯上雕刻花纹。

第三步是烧制。把砖坯摆好放入砖窑后,光是点火这个过程就繁琐至极。首先用糠草熏上三十天,然后再用那种一片一片的劈柴烧上三十天,接着再用整颗整颗木柴烧三十天,最后再用松树枝烧四十天天。为什么要用这么多不同的柴火呢,这里边就涉及到燃点、燃烧温度等专业性知识了,在折腾了一百三十天之后,就来到了第四步。

第四步是是出窑。这一步倒是没有那么多的技术含量,就是往出搬砖。但这一步也是最废工人的一道工序,在经过这么多天的烧制之后,砖窑内的空气污染程度比大北京的雾霾天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金砖冷却后的温度也是非常高的,工人们就在这种环境下,接力传递出一块块烫手的金砖。

第五步是打磨。金砖跟咱们盖房的红砖不一样,不是从砖窑里出来就能直接使用了。从砖窑里搬出来的顶多算是个半成品,工人师傅们还要对其进行细致的手工打磨。一边磨一边用水冲洗,直到最后金砖能够做到如镜面一样晶莹剔透。这是烧制金砖非常重要的一步,很可惜,这门手艺如今已经失传了。

第六步,也是烧制金砖的最后一步,泡油。每一块金砖都需要在铜油里进行长时间的浸泡,据说长达九九八十一天,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延长金砖的使用寿命。上文书说过敲击金砖会发出金属的声响,就是因为浸泡铜油的缘故。

这六个步骤结束之后,基本上已经历时两年左右的时间,烧制出的金砖最多不超过七千块。这还不算完,每块金砖的侧面,还要刻上这块砖的基本信息,相当于金砖的身份证,比如出生日期、出生地等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注明烧制工匠的姓名,以及时任的苏州知府姓名。如果金砖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那么这一干人等都要问责。

如果某一块金砖到了一定寿命,这时候就需要更换,但是换下来的金砖并不是随手就扔了,这种皇家用品是不能轻易处置的,哪怕是一块金砖。那怎么办?这时候皇帝会把金砖赏赐给臣子,还不是一般的臣子,最次也得是个王爷、贝子、贝勒的,有时候也会破例赏给一些心腹大臣。

查阅最近几年大型拍卖公司的成交记录,其中有一对传世的苏州御窑生产的金砖,曾经拍出了人民币80多万的高价,平均一块金砖就是40多万,名副其实的金砖。如今相声界的顶流郭德纲先生的家中,就收藏着这么一块金砖。虽然封建王朝终结了,不再需要烧制金砖了,但是这门手艺的失传,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1

END

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