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因虎而兴,却因狼而亡的神秘部族:春秋初年楚国的实际掌控者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楚庄王(6)
主笔:闲乐生
楚庄王在问鼎中原后的第二年,便碰到了即位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若敖族叛乱。
这个若敖族我们前面已多次提到,这是一个在楚国执政了近百年的权臣家族,自公元前707年楚武王初设令尹,楚国历任六位君王十二位令尹,其中竟有九任出自若敖氏!所以此战相当关键,如果楚王战败,楚国从此将由贵族专权,最后如同晋国一样走向分裂;而如果楚王战胜,则楚国将由此空前团结,走向霸业。究竟谁会赢得最后的胜利呢?楚庄王不知道,若敖族的大家长斗越椒也不知道。
说起斗越椒这个人,还有着不少的故事。咱们先从若敖族的源头说起。
若敖族最初源于春秋初年的楚国君主熊仪。“若”是地名,大概是熊仪即位前的封地;“敖”是楚语中的军事统帅,职位仅次于君主。熊仪为太子时,曾兼任统帅,故称“若敖”。熊仪即位为君时,楚国还未称王,人们便习惯性地依旧称他为若敖。
若敖曾在郧国(古国名,今湖北沔阳县一带)娶妻,生了个儿子叫斗伯比,斗伯比即以其父亲的称号若敖为氏,后因别封斗邑,故亦称斗氏。因为斗伯比的母亲是郧国国君之妹,所以常常去郧国玩,玩着玩着,就跟他的表妹,也就是郧国国君的女儿玩过火了,竟然未婚生子,这私生子没名没份,郧国夫人不知如何处理,干脆就派人把这个不明不白的外孙丢到荒无人烟的云梦泽里,让它自生自灭。
一个幼弱的婴儿在到处是野兽的山林中如何生存,这不是自生,而是自灭啊,好狠心的外婆!好在这孩子命不该绝,他不但没有被野兽吃掉,还被一只母虎收养了。靠着虎乳的喂养,他竟坚强的活了下来!
这样又过了几年,有一次郧国国君去云梦泽打猎,发现了生活在虎群中的幼童,吓得跑了回来。郧国夫人大惊,觉得这孩子必非凡胎,便把女儿私生子的情况告诉了郧君,郧君感慨万千,连忙叫人把这个差点变成野人的小孩抱回来抚养,并让女儿与斗伯比补票结婚。楚国方言把乳汁叫做“榖”(音构),把老虎叫做“於菟”(音乌涂)所以就把这个孩子叫做斗榖於菟,字子文(文通纹,即老胡身上的斑纹),也就时后来的楚国一代名相令尹子文了。这位子文,相当忠君爱国,据说当初楚国财政困难,子文竟“毁家纾难”,把全部的财产捐给国家,自己则不惜吃糠咽菜,因而深受历代楚人敬重,地位跟神差不多。
人类学上有一个说法,叫做“神判”,实际上即“图腾裁判”。凡未经修饰或省简过大之“图腾裁判”的神话,都极为可能包含有始祖族源因素,这个“斗榖於菟”的故事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老虎正是古楚族在氏族时期的部落图腾之一,“斗榖於菟被老虎养大”这个不太可信的传说,正好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现如今在青海一带还有“於菟”节,在这个节日上,人们扮成老虎祭祀祖先,或许这就是从古楚国传过去的。
古楚遗风,竟寻于今日之西北,我国文化之流传变迁,玄妙神奇,令人深思。
图: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於菟节
后来,子文的弟弟子良生了个儿子斗越椒,非常高兴,大摆酒宴,邀请若敖全族共同庆贺,不料子文一看这侄子,突然脸色大变,惊叫说:“弟弟啊,赶紧掐死你儿子吧!这个倒霉孩子,长得像熊,声音像狼,如果不杀他,日后一定会连累整个若敖族被灭。俗话说'狼子野心’,此子即是狼,咱们不能养活它!”(成语“狼子野心”典出于此)
没错,是有句有俗话叫“狼子野心”,但也有句俗话叫“虎毒不食子”,要让子良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他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何况子文自己不也是老虎奶大的吗,有什么权力说别人!所以子良坚决不同意这么做。子文对此大为忧戚,临死之前,他把所有的若敖族人聚集在一起,哭着发表了自己的最后遗言:“如果越椒这个倒霉孩子一旦执政,大家一定要赶快收拾包袱跑路,否则的话,若敖族的鬼就要饿肚子了!”所谓若敖族的鬼指的就是他们的祖先,意思说斗越椒会让若敖整族灭绝,以至无人祭祀若敖祖先。成语“若敖之鬼”的典故就出于此处,意指某个家族因没有后代,而断了香火。我们可以这样造句:“儿子啊,你可是三代单传,再不娶媳妇给咱家生个大胖小子,咱家就要若敖之鬼了!”
当然,这个貌似神奇的故事很可能也是传说。谁也不会因为自己的亲侄子长得像动物就要杀了他,特别是在人口资源极其珍贵的先秦时代,这么做简直就是疯癫。如果他真有此神奇预言能力,当初也不会将令尹之位让贤给惨败于城濮的弟弟子玉了。或许,强大而繁盛的若敖族最后竟被楚庄王灭族,人们在震惊之余,总想为此找寻一些理由吧。否则,何以虎子受人敬仰,狼子却必死无疑呢?动物歧视啊!
那么,繁盛了近百年的若敖族,最后为何会遭受如此惨败呢?这却竟与楚庄王的神巫身份有关,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