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川鲍家爱敬堂
浪川鲍家爱敬堂
浪川乡鲍家村是以鲍氏占绝大多数的古村落,历史源远流长。《石塘鲍氏宗谱》古世纪将贞公列为第一世。贞公,本姒姓,夏禹王曾孙仲康王庶子,帝相嗣位元年封爵。传三十五世敬叔,春秋时仕齐襄公,为上卿,食采于鲍,后遂以鲍为氏。敬叔为得姓始祖。敬叔长子叔牙,仕齐为相,与管仲交善。五十二世元礼,仕汉,为中郎将,从军太原潞州诸处,汉文帝二年册封为潞城公,赐公府第玺书而褒之,称潞城郡。五十七世宣公,汉哀帝拜为司隶校尉,自渤海徙家上党。后鲍氏遂以上党名郡。六十七世宏公,为歙州刺史,子孙迁居鲍潭等处。七十五世昭公(注:史书为鲍照),字明远,工诗,诗评曰:为诗欲词格清美,当看鲍昭、谢灵运。诗人中称为鲍谢。宋元嘉四年,以文学仕为临海王参军。杜甫美之,诗云:俊逸鲍参军。(爱敬堂门坊上有“俊逸传芳”匾额,概源于此。)一百一世,思昌公,居新安棠樾,于北宋神宗熙宁二年省试中副榜,举授遂阳令(遂安),后遂家于邑西大路口。子明公,携重资于此开店做生意。明公生二子志广、志洪。志广公后裔峦公迁十四都宏川、荣之公迁十五都浯溪。
志洪于宋徽宗崇宁二年迁居十二都石塘,十世孙逸公(德隆公)约于南宋末迁居十五都石塘(即今浪川鲍家村),仍以石塘名里。瑀公迁十五都古明。逸与瑀为从兄弟。逸公生九子,七子行万七讳兴宗公,历八代孙惟翰公(逸公十三世孙)于永乐戊子年赘詹坞龙门汪氏,因处其地,为詹坞龙门之鲍。瑀公艰嗣,逸公四子讳庆宗公过绍之,越七世宗德公避处开化石井,居四世文安公于永乐年间迁居七保上峰,越七世三知公于顺治丁酉又复转居石塘杨林。另有坤公居排溪头。汝瑞、君允徙居开邑丰源岭下。
浪川乡鲍家村中部有鲍氏宗祠,名曰“爱敬堂”, 是鲍氏族人用于祭祀祖先、婚丧礼仪、节庆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爱敬堂,坐南朝北偏东,为砖木结构;南北面宽21.84米,东西纵深40.64米,祠堂由门楼、门厅、正厅、后厅四部分组成中轴线,两个天井,平面布局为三进左右对称结构;占地面积1425.9平方米,建筑面积876.9平方米。门楼为牌楼式,重檐歇山顶,翼角起翘,有吻兽。大门两侧有抱鼓石,前堂为卷棚顶。门楼和正堂原有“俊逸传芳”、“爱敬堂”匾额。祠堂前有一院落,有鹅卵石垒筑的围墙和青砖砌筑的大门,围墙前有一小溪流(石塘源溪)。祠堂后有配套建筑“光裕堂”。四周为民宅。
爱敬堂营造采用传统的砖、木、石为材料,选材粗大、考究,建筑技艺高超。祠堂的雕刻皆为传统题材,多为祥瑞之物。尤以门楼的雕刻装饰最为宏伟壮观,门楼上雕刻有花卉、亭台楼阁、麒麟、大象等,尤其是那大型凤凰雕塑最为精美。门厅和“爱敬堂”的柱础、月梁、轩、牛腿和雀替等亦皆雕刻精细,惟妙惟肖,具有很高的综合艺术价值。
据宗谱《爱敬堂记》,因祖遗之堂渐就颓废,明嘉靖二十年合族鼎新之。后于清朝多次维修,是我县格局保存最为完整的宗祠之一。2012年,列入淳安县历史建筑修缮工程,再现重光。
附:
爱敬堂记
人伦之道,爱敬而己矣。爱本仁,敬本义。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爱所以为孝也,敬所以为悌也。孝经云: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二者统之,乃足为孝。又谓:母取其爱,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则是事父之孝尤所当重而兢兢不敢少阙。予谓:兢兢于事父之孝而不敢少阙,乃能尽乎爱敬而可以得爱敬之实。何也?天下莫不有本,水宗大海而山祖昆仑。父者,人之始也。寻其始而爱为真爱,敬为真敬。推以事母,推以从兄,更推之以事君,爱敬之心皆从此出矣。予石塘鲍氏,先世居路口,迁于十二都石塘,后更卜居十五都,而不忘其旧,仍以石塘名里,子孙繁衍,代有杰人,号为望宗。明嘉靖二十年,以岁时祭祀及婚姻诸事莫不聚族而处,而祖所遗之堂渐就颓废,不克垂之久远也。于是会族人鼎新之。又以斯堂之建,非美仑美奂之是饰,将以合千百子孙之祇承而无忝乎祖宗者。名曰爱敬堂,其可为训乎?予于是知予祖之名斯堂,其意深远也。人有爱,爱必先于父,人有敬,敬必先于父。父,吾身所自出也。身所自出有父,父所自出有祖,祖所自出更有远祖。远祖于吾身虽渺而以事父之爱敬极之,讵有不蔼然相接者夫!至以吾身与远祖接,爱必极其爱,敬必极其敬,而凡爱所当爱,敬所当敬者,盖施之而不穷。故人贵溯乎其始,以敦乎其本,合一族之人,以爱敬事其祖。其即孝经事父之孝也夫!
时康熙丙子岁一阳月上浣朔日九辰百拜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