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登瀛山
登瀛山
两年了,听说瀛山书院修缮工程基本完工,于是一家三口趁着“五一”假期一道造访这处心目中的文化圣地。这次造访,姜家区块管委会汪永明、郭村文人章建胜两位好友一路同行。
县七届政协期间,整理《瀛山书院志》,心有所触,曾经去瀛山实地探访书院遗址。漫步田间地头,沿着羊肠小径登山,仅仅寻觅到“半亩方塘”、得源亭、大观亭、登瀛桥。遗址在荒烟蔓草之中,一派破败景象,惨不忍睹。那么孤寂,令人扼腕唏嘘。
看旧志,淳安历史上书院众多,教育兴盛,不愧为“文献名邦”。然而,真正有详细书院历史记载的,也仅仅只有瀛山书院。《瀛山书院志》历经六修,是我国学界书院研究的经典,这使淳安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闪耀着一缕智慧之光。
瀛山书院由宋代詹氏创建。詹氏由此人材辈出,不仅有“五子登科”,更是培养出状元詹騤。理学家詹仪之,与朱喜、张栻、吕祖谦等理学名家友善,开展教育教学、学术交流,并刻书传播,崇学之风盛极一时。历代府县官员极为尊崇,无论兴废,都对瀛山书院不断修建,薪火相传,一直延续到民国。一代代瀛山学子贤达,从这里走出,为教育发展、社会治理写下了不平凡的一页。
时代变迁,世事沧桑。瀛山书院没有挡住历史的潮流,历经岁月的磨难,仿佛一缕青烟飘散于青山绿水之间。
岁月轮回,万古沉浮。文化文脉一息尚存,终究会迎来觉醒和复苏,彰显生命的坚韧和顽强。瀛山书院,就像一颗蒙尘已久的明珠,一定会重放光明。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新世纪以来,修复瀛山书院的愿望在当地民众中开始发芽,一批文化人开始奔走呼唤,上书建言。章村学校还积极传播瀛山文化。我县党政领导慧眼识珠,上下呼应,将瀛山书院修复列入了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
脚步再次踏上瀛山这片土地,我已顾不上天气炎热,行动不便。拾级而下,看到“半亩方塘”已经疏浚,得源亭中留下的碑刻正由工人刷洗清晰,露出真容。登阶而上,一座崭新的书院已经在旧址重建。白墙黛瓦,映入眼帘。堂室完备,匾联耀眼,书院气息弥漫山巅。格致堂、双桂堂、先贤祠相递相连,站立其间,仿佛听到了学子们的朗朗诵书声,看到了南宋大儒们商讨“格物致知”的盛况。登上苍老的大观亭,天风吹来,远近响答,犹如孤寂多年的老人重新焕发生机,向着四方学子发出尊教崇学的召唤。
触景生情,感慨良多。瀛山书院重生了。这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情感的寄托,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精神的激励。温故而知新,书院的修复,彰显的是一种传承的力量。播种下一粒文化的种子,潜移默化,才能开出文化的鲜花,结出文化的硕果。
我喜欢徜徉于大自然的山水之间,更愿意到瀛山书院走走,感受一抹穿越千年的文化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