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纵队兴冲冲报告打下扬中,陈毅听后喜笑颜开,为何让立即撤离
长达五个小时的江南情况汇报终于结束了。吃过晚饭,两个穿蓝灰色军服、佩“抗敌”臂章的人信步走到湖边高岸上。
这一天是一九三八年六月十日,阴历五月十三。芦苇那边是茫茫二十里的固城湖。一轮橙黄的月亮正从雨云后面露出脸来,青蛙低声歌唱,蚊虫开始在晚风中成群地打旋。梅雨时节,黄昏温暖而宁静。两人的谈话声也不高亢。可是,如果日本华中派遣军的总司令,或是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听到这些谈话,是会心惊肉跳的。这两个军人,一个三十七岁,一个三十一岁,正是后来主宰华东战局的陈毅与粟裕。当时,陈毅是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粟裕则是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四月下旬受命率领先遣支队开赴江南进行战略侦察,于今已有一个多月了。今天,正是粟裕向进抵苏南高淳县的陈毅作了详尽的汇报。
“刚才你说到长江边丹阳县北部有一支抗日自卫武装。你再详细说说。”
粟裕眨了眨长睫毛,他不知道陈毅特意提起这支部队是什么意思。他客观地介绍:带头组织起这支队伍的管文蔚,是失掉组织关系的共产党员,他的家就在丹阳县京(南京)沪铁路以北的访仙桥。“八·一三”以后,他在家乡发动群众,撵走了只收捐不抗日的国民党区长,组织起许多自卫团,成立了总团。现今,丹北抗日自卫总团辖有各乡的自卫团八十多个,编入自卫团的青壮年有一两万人,其中拿枪的基干队有两三千。不过听说这队伍成份也比较复杂,拜师父收徒弟,和江北的国民党部队也有来往。
“成份复杂可以改造嘛!和江北国民党部队有来往那就更好了!”陈毅意味深长地一笑。
粟裕十分聪明:“怎么,我们还要向江北发展?”
“党中央有这个意思。毛泽东同志五月四日有一个电报给项副军长,目前还是绝密的,说在江南茅山根据地大体上搞起来之后,还应该准备分兵一部进入镇江、苏州、吴淞的三角地区去,再分兵一部渡江,进入江北地区。”陈毅望着粟裕惊喜的脸色说:“敌进我进,要囊括长江三角洲,嗨嗨,气魄真大!”
今年莺飞草长时节,陈毅亲自送粟裕的先遣支队从皖南进入苏南。为了保证这东进先锋队行军顺利,他长途陪护,送了一程又一程,过了太平、泾县、南陵,直到全部通过国民党川军郭勋祺部的防区(陈毅与不少川军将领有旧交),目送先遣队在青山石路上消失以后,才回返岩寺。他正要上黄山去看望在温泉休养的叶挺军长和邓子恢副主任,项英给他看了这份延安发来的绝密电报。
电报是一九三八年五月四日发出的,是“向敌后进军,发动广泛的游击战争的指示”。陈毅一看这个电报,顿觉胸怀开阔,热血沸腾。他登上黄山绝顶莲花峰,伫立于翻腾的云海之上,遥望锦绣江山,联系这电报的内容,不禁浮想飞驰,仿佛看见新四军的浩荡铁流正沿着扬子江南北两岸直指海边。这不仅是诗人的骋怀,更是战略家的纵目。长江是中国的大动脉。日寇从这条要道狼烟滚滚而入,占了上海、南京,使长江成了掠夺华中资源,补给华中派遣军杀人械弹的主要运输线。新四军要是能在长江入海口两岸这咽喉之地建立根据地,那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对日寇的打击有多沉重!我党我军的影响就可以通过世界十大城市之一的上海扩大到全国,到国外!
十几天以后,中央书记处又有电报,是“关于徐州失守后对华中工作的指示”,电报明确要求:“在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内应建立一个能独立领导工作的工委,其主要任务为发展游击战争。”这使陈毅对于开辟苏北的战略意图有进一步的领会,不仅要派兵,首先要建党,要使新四军的铁流化成党领导下的与敌后千百万群众紧密结合的大军。
在渔火星星的夜色中,陈毅充满激情地向粟裕说了这一切,给粟裕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最后,陈毅又说:
“一到茅山,我要很快地派人去找到管文蔚,要改造这个部队,把长江沿岸控制起来。长江上需要架起一条跳板,让我们的主力可以自由自在地渡江北上!”
一个星期以后,威震江南的卫岗处女战获胜了。陈毅的动作很快,他派出的二团二营营长段焕竟迅速联络上了丹北自卫总团。七月一日陈毅亲自指挥夜袭京沪铁路新丰车站的战斗中,就有丹北等地的自卫团配合,火烧日军兵营,破铁路,拆电线,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七月上旬,陈毅在丹阳县延陵镇附近约见了管文蔚。
向万里长江上架设跳板的工作开始了。
一九三八年十月,有几位从延安分配来的干部由新四军军部派到一支队来了。要从项英那里得到干部是颇不容易的。陈毅一见,喜上眉梢,在司令部驻地宋巷里亲自款待,掏钱叫警卫员买了一堆新挖的红薯,煮了一大锅,边吃边谈话。
交谈中,陈毅得知其中一位身材魁梧的同志叫惠浴宇,是苏北海州人,又见他性格豪爽,便刮目相看,问了好一会苏北的情况。后来,陈毅又在自己的住处同惠浴宇谈心。
“你就先到挺进纵队去做工作吧。有丹北地区作桥头堡,我们不久就要把跳板架过长江去。你就能通过管文蔚部队的关系,到江北去活动。首先和扬州泰州一带的地方党组织联系上,共同开辟江北的工作,发动青年参加抗战。还要和友军联络,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在这方面,你是有特殊的有利条件的哩!海州人。苏鲁皖李明扬李长江部队的大头子有不少是徐海地区的人。江苏省主席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的部下更是如此。'会说泗阳话,腰里皮带挂’嘛!他们同乡观念很重,你大有用武之地!”
三四个月以来,在茅山抗日根据地初建、战斗频繁、工作丛杂之际,陈毅一天也没有放松按中央指示分兵北渡的准备工作。他对苏北各种政治军事势力已作了不少调查研究。他亲自对管文蔚详细讲解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他经过请示,接受了管文蔚的请求:丹北自卫团由新四军改编和指挥,派军政干部加强领导,恢复管文蔚的组织关系。
接着,就由一支队政治部主任刘炎去丹北,委任管文蔚为丹阳游击纵队司令。随后,便陆续派去许多干部。九月份的第一批就有郭猛、张震东等二十多人。这次也是刘炎去安排的,还宣布扩编游击纵队为挺进纵队,下辖四个支队。张震东为挺进纵队参谋长兼一支队支队长,负责军事工作,郭猛为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兼一支队政治委员。从此,他们就在陈毅、刘炎的指示下开始了挺进纵队“党化”的工作,逐步把一些不适宜在部队工作的人员作了必要的清理和安排。陈毅在十月初到挺纵视察的时候,这支地方武装已初具规模了。
陈毅对于主力渡江的地点,一直非常关心,一有机会就亲自沿江踏看。他跋涉过龙潭附近的江滩,视察过武进逸北的港湾,也登临了江阴要塞的旧堡垒。
“江阴天堑望无涯,
废垒犹存散似沙。
客过风兴敌惶急,
军民游击满南华。”
这便是他在江阴的黄山炮台上吟成的七绝。
陈毅对惠浴宇笑着说:“前几天我还到长江中流去了一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坐在小帆船上看大江,特别感到气势雄伟。我给他们讲东晋祖巡渡江击楫誓复中原的故事。'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为了找一个好渡口便于主力渡江,我已经看了好几个地方。这次到了新老洲,这是长江中间靠近江北的一个沙洲,土地倒很肥沃,人口有十万。可惜它离南岸太远,鬼子巡江的炮艇每隔二十分钟过一次。那天管文蔚还特地用了一条快船。我们的船刚到新老洲堤外,鬼子炮艇就来了,探照灯乱晃,机关枪把我们的船捅了好几个洞。警卫班上了岸一顿好打,才把鬼子打跑了。看来新老洲这渡日不利于大部队过江。还是扬中好。呣,我已经给张震东他们说了,要找机会向扬中发展。”
末了,陈毅给惠浴宇布置任务说:“你到苏北以后,主要的工作是建党。我们要建立一个苏北工委。苏北现在是日本军队和国民党军队的天下,要去建党,硬是要等挺进纵队控制了扬中,发展到苏北才行,党没有枪不行啊!”
没想到过不几天,挺进纵队的通讯参谋便兴冲冲地来报告。
“我们部队打下了扬中!”
扬中是万里长江中第二个最大的冲积沙洲,土地肥沃,物产富庶,早在清朝便设立了扬中县。扬中以北有小沙洲作为“桥墩”,距江北较近,到江南也不太远,是在日寇控制长江的条件下来往大江南北的好渡口。日军兵力不足,没有在扬中设立据点。可是盘踞在扬中的,却是一帮土匪部队。头目叫贾长富,是个帮会流氓。这部队专收地痞恶棍,对群众苛捐杂税,绑票勒索,奸淫抢掠,无恶不作。这贾长富脚踏两条船,投到韩德勤管辖下的江苏省保安第九旅张少华部下,讨了一个团的番号;又和日寇暗中勾结:他给日寇看守长江交通线,日寇则任他在扬中横行称霸。他还奉张少华之命,不断派遣武装特务过江,暗杀挺纵的干部和地方进步人士。扬中人民早就多次过江来请求挺纵讨伐这支身兼土匪、汉奸、顽固派的反动武装。挺纵也早想为民除害,但是过去挺纵缺少军事骨干,又不知道新四军意向如何,未敢轻进。现在部队经过新四军的初步训练,又得到了陈毅的指示,管文蔚、张震东、郭猛他们就决定出兵了。好在打得再闹猛,也是地方部队之间的摩擦。三战区追查起来,新四军事先的确不知道。
通讯参谋在茅山脚下宝捻镇附近的一个庄子上找到了陈毅,报告说:挺纵分两路在扬中登陆,迅速解放了老郎街、八字桥等地,最后又拿下了扬中县政府所在地三茅镇。现在,管司令已去老郎街召开群众大会了。
陈毅一听,不由得笑逐颜开,边听边说:“你们很主动嘛!”但是听着听着,他眉头轻轻地皱了起来,忽然问道:“你们抓了多少俘虏?缴了多少枪支?”通讯参谋如实回答:“俘虏二十几个,缴枪十几支。”陈毅警觉起来,详细地追问一路进军的情况。参谋一一回答,陈毅一口口地抽着烟。
“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在查明了战况之后,陈毅目光闪闪地询问。
“管司令说,准备马上建立我们自己的县政府,接着就组织各个抗敌协会,自卫团……”
“喔,就这样在扬中住下来了?”
“是啊,”参谋一听语气不对,有些惶惑。
陈毅把烟头一扔,立起身来:“你赶快回去,就说是我的命令,让挺纵立刻撤回江南,越快越好!”
“……?”
“怎么?不懂?你们顺利拿下了整个扬中,才抓了那么一点儿俘虏,可是贾长富一个团哪里去了?上天了?他们一定预先得到你们要出击的情报,回避了,隐蔽了。你们忙着开群众大会,挂牌子,他们保九旅三个团,还有附近的保四旅何克谦的土匪武装,只怕已经在向扬中开进了,马上会把你们包围起来打。你们抵挡不住的。不解决贾长富的部队,你们休想在扬中站住脚军你有没有骑马来?警卫员,备两匹马。你连夜赶回去!”
通讯参谋走后,陈毅还是不放心,生怕参谋过封锁线出事误了大局。挺纵还没有电台。陈毅只好亲笔再写一信,派了副官和警卫人员再次送去给管文蔚,要他们切勿为眼前的便宜所惑,必须立刻撤出,并把撤退的情况及时告知。陈毅反复地计算着国民党部队按常规集结和开进的时间,深感只要再拖延一天不撤,挺纵就有背江作战,大受损失的危险。
事实正是如此。贾长富果真得到了挺纵行动的密报。他把部队分散隐蔽在三茅镇附近的乡间,严密封锁消息,一面向韩德勤、张少华请援。正是通讯参谋向陈毅报告的时候,韩德勤已令保九旅的另二个团和保四旅的一个团急速开进,分批渡江。顽军准备以四个团里应外合,把扬中团团包围,一鼓消灭挺纵。当挺纵按陈毅命令立刻撤回,最后一批部队登上船队的时候,顽军的炮弹已打到江滩,贾长富手下的亡命之徒也已尾追而来了。
陈毅后来又分别找管文蔚、张震东,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告诉他们要注重和对方斗智,要知己知彼,要注意保密。指挥员特别要有丰富的军事知识,熟悉古今中外的各种战例,才能不上敌人的当。陈毅说:“没有知识,什么事都做不好。我们常说我们是'绿林大学,出身的,可是能打败黄埔军校、陆军大学出身的。其实,我们的军事领袖最有知识。毛主席的知识多么丰富,不但精通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掌握辩证法,对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和战例研究之深,也是国民党的将军望尘莫及的。”
经过陈毅实际而深刻的教育,三个月后挺纵再一次攻打扬中,路数就大不相同了。
贾长富匪部有个“职业特点”,他们必须经常以连为单位分散到扬中的各个市镇港口,才能“财源茂盛”,敲诈勒索。集中守备或者下乡隐蔽,对他们来说都是苦不堪言的。何况春节将临,正是生意特别兴隆的时候!挺纵乃作出姿态,好像暂时不会进击。果然,贾部立刻分赴各地,以商民为“作战”对象。其分布情况,全部为挺纵掌握。
挺纵严密部署,严格保密,突然行动,一夜之间,即将贾团大部解决。其残部逃散乡间,后来也先后落网。国民党县长和县党部头子则任其逃去江北,因为抓住了反而不好处理。
与此同时,挺纵另一部即渡过长江,在江北控制了原属韩德勤势力范围的嘶马、大桥地区。
这样,从丹北到扬中,从扬中到大桥,一条宽阔的跳板在滔滔长江上架设起来了。
陈毅对此十分满意,半个月以后,他来到扬中老郎街的挺纵司令部,高兴地说:“老管,你们打得好!有了扬中,我们过江就容易了。这块跳板,你们一定要守住,不能丢失。”陈毅一路行来,对扬中的景色很是欣赏,时令虽是隆冬,可是村村碧水,户户竹林,他说:“这地方真漂亮啊!打仗,休养都好,有机会我很想来这里休养几天。”
可是现在不是休养的时候,陈毅和挺纵领导人都已经知道,韩德勤一听到“扬中失守”,顿时火冒三丈,拍案怒骂,立刻命令苏鲁皖游击总指挥部李明扬、李长江,保九旅、保四旅、保三旅一齐出兵“讨伐”挺纵,限期夺回扬中和嘶马,大桥等地,并悬赏“国币五万元”缉拿管文蔚。幸亏管文蔚和两李早有交往,做了工作,两李和韩德勤又素有矛盾,因而按兵不动。其他部队见挺纵战斗力已不同往昔,也迟迟未敢轻动。但是三战区对我军部的压力却很重。原来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和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是苏北同乡:韩正是顾祝同系统的人,韩之所以能得到江苏省主席的肥缺,一半是顾祝同在蒋介石面前保荐的结果。江苏的地盘有了损失,韩德勤向顾祝同哭叫,顾祝同便一再电“希夷(叶挺)军长、项英副军长”施加压力,要新四军军部“责令”陈毅限时将挺进纵队撤出扬中。
陈毅告诉挺纵领导人:前几天,项英副军长(按:可能到了苏南)就和陈毅谈及扬中,说能否叫管文蔚的部队撤出来?陈毅说,此事绝对不能同意,已经打下来了,怎么能撤?陈毅给项英献了一计,对三战区可以这样答复:管文蔚所部是地方部队,虽然归新四军收编,但新四军对他们一不给粮食,二不供弹药,所以指挥不灵,说话不听。三战区若能增加新四军饷弹,供给管部,就可以调得动了。
陈毅在扬中视察了整整一个星期。对扬中,他不仅当作军事上的跳板,还当作政治上的跳板。他对管文蔚很具体地交代了政策:
要把扬中的各界代表人物吸收到我们建立的民主政权中来,切不可把他们排斥在门外,更不能让他们逃亡到苏北。陈毅说:“这一点对我们将来争取苏北各界人士影响极大,切不可马虎大意。你要亲自做这项工作。”
要注意做好商人小贩的工作。扬中地处交通要道,商贩特多,来往苏北上海,关系复杂,影响很广。不要随便扣人家汉奸的帽子。除了个别证据确凿的汉奸特务,一般嫌疑分子不要逮捕,一更不能冤杀。
这些政策看来简单,此时此地却十分重要。丹北自卫总团开始时就曾因为不知道党的统战政策而错抓错杀。现在经过陈毅的指点,加上实践的体会,挺进纵队在扬中站稳了脚跟。他们既要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权,又要照顾到新四军军部和三战区的关系,就成立了一个实际上是县政府的扬中办事处。这办事处由挺纵政治部主任兼一支队政委郭猛当主任,而国民党扬中县党部委员王兴、资本家左道成等,也参加了抗日工作。这样做,对苏北的国民党进步人士和广大中间势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扬中的各种抗日群众组织纷纷建立起来。挺纵的二、三、四支队开到长江北岸,最有战斗力的一支队则镇守扬中。这块“长江跳板”架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