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不仅是口号,还需要人们去反思去实践

本文导读:

男女平等不能仅限于口号,还需要更多人去反思去实践。

单凭《从不、很少、有时、总是》这略显另类生涩的片名,就预示这部美国电影是聚焦冷门题材的小众化作品。没错,这部由女性导演执导、女性占多数的团队拍摄出的低成本电影,平静讲述了一个女高中生瞒着家人偷偷堕胎的故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比较遥远的故事,却让我这个成年男性观众心潮难平,隐隐然对女性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这个故事的时间背景大约是2019年。奥秋是一名17岁的女高中生,生活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处偏僻的小镇。她的家庭条件不太理想,母亲再婚,既要工作还要照顾几个年幼的女儿,继父酗酒粗鲁。奥秋本人长相平平、沉默寡言,不太善于交朋友,唯一的朋友是表姐斯凯乐,她们既是同学,也会在每天晚上到超市当收银员勤工俭学。

有一天,奥秋发现自己的腹部微微隆起,她怀孕了。奥秋偷偷跑进镇上的诊所,通过检查验证了这个消息,她已经怀孕十周。胆怯的她希望能悄悄堕胎,但一脸慈祥的女医生却给她放了一部教学片,劝诫提醒她,堕胎在宾州被视为非法,她理应用爱去保护无辜的小生命。

内心恐惧的奥秋偷偷吃下大把止疼片,然后用拳击肚子的方式堕胎,但无济于事。第二次做B超时,女医生用扫描棒轻轻抚触她一片淤青的腹部,让她听已经清晰可辨的胎儿心跳,告诉她,这多么美妙,简直就是来自天堂的声音。

终于,同龄表姐斯凯乐发现了奥秋的异常,获悉真相后不惜偷拿了超市的当天营业款,陪着奥秋一早就坐上大巴车,赶往堕胎合法的纽约做手术。

两个拎着笨重行李箱筋疲力尽的少女终于来到了纽约的诊所。诊所的护士单独接待奥秋,请她例行回答一张调查问卷,每个问题只需在“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四个选项中选一个答案就行,简单得就像做一道选择题,于是奥秋开始腼腆地回答。

当“你的伴侣是否对你施加暴力”“你的伴侣是否违背你的意愿”这些问题接踵而至时,奥秋从始至终都平静得近乎麻木的脸庞开始抽搐、眼眶蓄满泪水,直至轻声啜泣!直到此时,观众才第一次体会到一个少女长时间忍受凌辱的无助和委屈,也许此时她才意识到,这个可能毁掉她名誉的后果,不能只由她一个人承受。

护士告诉奥秋,小镇诊所的检查结果并不准确,事实上她已经怀孕十八周,而这样的手术不仅需要更多花费而且要耗时至少两天。不得已,在诊所花光了所有现金、又冷又饿的奥秋和斯凯乐两姐妹,拖着行李箱在纽约地铁中消磨时间,以免自己露宿街头。奥秋在地铁站卫生间接通了妈妈的电话,她想寻求帮助,但顾虑再三后还是挂掉了电话。

斯凯乐想起在大巴车上搭讪自己并主动留下电话的男青年,虽然明知他动机不纯,还是答应同他见面陪他喝酒,并向他借买回程车票的钱。在男青年趁人之危强吻她时,同样无助的斯凯乐只能被动接受,而她的手指还和一旁的奥秋紧紧相扣!

第二天,奥秋躺在手术台上顺利做完了手术。在回家的大巴车上,奥秋和斯凯乐两名少女相互依偎,出神眺望着车窗外的冬日景色……

影片《从不、很少、有时、总是》节奏平缓、情节简单,好像是用肩扛摄像机在跟踪拍摄两个少女历时两天的小旅行,又好像在用这样一件波澜不兴的故事在拨动观众的心弦。虽然在我们的是非观念中,未成年少女意外怀孕是一件不那么光彩的事,但经过这部电影的渲染烘托,却能让人更多感受到,家庭对于女性健康成长的重要,感受到社会文化潜藏的各种对女性的歧视偏见。

影片始终没有解答一个谜题:谁是奥秋意外怀孕的罪魁祸首?但影片精心设计的细节好像又在始终诠释着这个问题。祸害奥秋的人虽然没有具体形象,却出现在影片的每一个瞬间,是所有在剧中一闪而过的男性角色。或者可以这样表述:男性群体亦或社会四处蔓延的男权思维,都在压抑摧残奥秋和斯凯乐这样的平凡女性。

影片一开始,正在学校晚会舞台演唱的奥秋就遭遇了迎头棒喝,台下一个不怀好意的男生冲她大喊“荡妇”,而坐在一旁的奥秋家人居然毫无反应!演出结束后,受到侮辱的奥秋坐在餐馆中,一边继续忍受那个男生在不远处的嘲弄眼神,一边还要听面前的继父喝着啤酒对自己冷嘲热讽。而她能做到的唯一反击,只是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把一杯水泼在男生的脸上。

奥秋的继父酗酒成性,对她充满了轻视和敌意,甚至让我严重怀疑他就是祸害奥秋的元凶。当母亲担心面色难看的奥秋生病时,他说奥秋是脑子有病;他最大的乐趣就是挑衅奥秋,当着全家人的面,指桑骂槐骂自己的小狗是“荡妇”。奥秋的母亲,一直对丈夫对奥秋的精神虐待和欺凌无动于衷,或许她只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为了生活牺牲了长女。所以,当奥秋一连几天没有回家,她连一个电话都没有打过,甚至在女儿身无分文打来电话又突然挂掉时,居然没有担心过,没想着要打个电话追问一下。

这样缺少关爱温暖的家庭,只会把本来温顺善良的女儿推进火坑,而家庭之外蔓延肆虐的男权思维,更是死死压榨着女性的自尊。

在超市里,一个结账的肥胖油腻中年男人,只因为漂亮的斯凯乐对他有礼貌地笑了一下,就放肆地约她参加午夜聚会;超市经理不仅在奥秋和斯凯乐每天上交营业款时放肆亲吻她们的手,更在斯凯乐因为奥秋不舒服提出请假时果断拒绝,理由竟然是“我看不到你们会觉得很孤单”,那种高高在上予取予求的嘴脸真配得上一记耳光!在纽约地铁看到两个少女睡眼惺忪横卧车厢座位的男子,尽管也是西服革履人模狗样,却依然不忘对她们做出不堪的下流姿势;还有那个慷慨借钱的男青年,从头到尾都散发着对斯凯乐身体的觊觎窥探,所以才会不失时机地索吻占便宜……

影片中出现的每一位男性形象几乎无一例外,都对女性有着偏见,只把女性看作可以消遣欺凌的第二性。在如此烘托下,奥秋和斯凯乐这样两位彼此支持的少女,成了在偌大现代化都市中惊恐万状的小兔子,可怜至极!当奥秋不得不用“从不、很少、有时、总是”这般冷冰冰词汇回答问题时,她遭受过的伤害淋漓尽致地顺着泪水倾泻而出,而那种有了委屈和痛苦无人倾诉,只能埋在心里默默承受的感觉,足以让每一个观众动容,即便观众是男性。

更让人悲伤的是,对女性的欺凌漠视不仅来自男性,还来自其他女性。那位小镇诊所的年迈女医生,单从奥秋的眼神就能判断出她的悲伤和委屈,却避而不谈女性权益和自己应当提供的实际帮助,反而大而化之去宣讲珍爱生命、堕胎不合法的大道理;那位纽约诊所照本宣科如复读机般一遍遍复述问题的护士,身为大都市的白领阶层,又怎么会懂得去保护一个外地乡村女孩儿的自尊呢?

繁华的大都市,折射出女性的柔弱与无助,干瘪宣扬个人自由的社会,却没能为弱小女子留下一道发声的缝隙,默认恃强凌弱到处滋生。如今距离最初的世界女性平权运动早已过去百年,而如今的女性,甚至是年轻一代的00后女性,居然还要继续生活在男性欲望的阴影下,能让自己安全的唯一方式居然还是默默隐忍!

片中唯一的亮点,就是奥秋与斯凯乐两个女孩儿间的相守相伴。如果没有斯凯乐的果断,奥秋可能一时无法下决心终结痛苦,如果没有斯凯乐的陪伴,奥秋也没有胆量孤身远赴纽约。同样,没有斯凯乐“明知山有虎”般的自我牺牲,两个女孩儿可能做完手术却没钱回家。女性之间的扶持,女性之间的友情,使这个故事有了最起码的温度和相对圆满的结局。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不会永远隐忍,永远甘于身处男性的威压之下。我想,温馨健康的家庭氛围、对男权思维的改造、女性自强性格的修养,以及社会文化社会法治的完善,都是改善女性地位的有力措施。只是,男女平等不能仅限于口号,还需要更多人去反思去实践。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罗振宇是骗子吗?

家有小女  自在欢喜

写作,绝不苟且

听说“小升初”改摇号了,我送女儿进了语文辅导班

家庭教育的难度,;绝对超乎想象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教材

小小说:《噩梦》

阅读能力,才是响当当的硬功夫!

为什么方鸿渐的女人缘这么好?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