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刘致龙老支书

今天2017年12月11日,是上杭县中都镇田背村老支书刘致龙周年祭的日子。就在去年的今天,我突然在“天下田背人”微信群看到田背村老支书刘致龙于当天凌晨因心梗仙逝的消息,令人感到十分震惊!

……我不禁想起2016年2月8日大年初一上午,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当时我们书堂裡族人都汇聚到公共大厅外面,准备拍大合影,刘致龙老支书正好路过这里,他与大家互相拜年,我当时给他拍了几张肖像,书堂裡有几位乡亲还邀请他与大家一起合影,他说:“不用!不用!”就离开啦。

 图一2016年2月8日大年初一,刘致龙在书堂裡留影。

2016年2月9日下午,刘致龙老支书散步来到我家,我又为他与家父刘以周在我家的新屋前拍了几张合影,这是我2016年最后一次给刘致龙拍照。当时看上去他的身体很好,但是没有想到十个月之后他就仙逝啦!刘致龙仙逝时享年77岁(1940—2016)。

 图二2006年1月25日除夕前几天,刘致龙请我去他家拍照。原来他家的这块被盗的"五代同堂"老匾被派出所追回了啦!

记得在2016年12月13日的“刘氏十一郎公宗亲群”群主发表了这样一段话(摘要)︰“致龙老人今晨入土为安了,他不但是我村、本族的活地图,更是一部活字典!八十年代初,在他的主持或参与下,我们编辑出版了《田背村志》《田背刘氏族谱》《中都镇志》《上杭刘氏族谱》等。在十一郎公坟、祠重修时,年逾古稀的他一直在指导我们的工作,他甚至不畏车途劳顿,带领后生们找寻祖辈迁徙的足迹。他长期致力于搜集、整理宗族史料,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极为宝贵的资料。他的离世,是我族、我村的巨大损失。治丧期间,惠东、棉洋、江西修水、永定硕杰、武平小兰、官庄、才溪等外迁宗亲及理事会,上杭县刘氏宗亲联谊会等通过各种形式,对致龙老人的去世表示哀悼,对其亲属表示了慰问!这一切也正是对致龙老人无私奉献的一生最大的肯定。让我们携起手来,群策群力,完善祖祠后续工程,修好族谱,以慰先人在天之灵。愿他老人家天堂之路一路走好!”

 图三2008年2月7日,刘致龙在他自己于1989年与同庚乡亲种下的同庚榕前留影

据本人在2014年1月27日在刘致龙那间卧室兼书房中翻拍到的他本人写于2013年相月的自述简历显示(摘要)——刘致龙,生于1940年3月6日,号子彬,笔名奋谦楼愚夫。1953年中都小学毕业,1966—1973年任田一生产队(中都公社最大的生产队)队长,1968—1980年任东风人民公社革委会常委,197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1973年任红田大队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1973—1984年,1987—1988年任田背大队支部书记等等。

刘致龙,1980—1990年当选为上杭县第八、九、十届人大代表,1985年被县委授予“优秀党员”称号,1987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脱贫致富先进工作者”称号,1988年被县人大授予“优秀人民代表”称号,等等。1988—1991年任《田背村志》(当时龙岩地区第一部村志)编辑组组长,1990年任组长并且编辑《刘氏家谱(十郎、十一郎合编)》,1996年、2011年参加中都镇镇志编纂委工作, 1997年被龙岩地委行署授予“方志先进工作者”,2003—2005年任上杭县刘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田背村《十郎、十一郎族谱分卷》《当代卷》组长。1996年任汀州刘氏家庙重修理事,1999年倡议重修刘氏十一郎一至六世祖坟,1984、1989年百花生日组织种植颐年、同庚榕……刘志龙还是上杭县琴岗诗社会员,多年来多次在诗词比赛、征文和客家知识竞赛中获奖。

 图四 2007215,山上巡查时刘致龙发现了一块老石碑,他兴奋地跪下去用树叶擦亮石碑表面……

我们这些60后,早在1970年代后期上中学时代,就对大队支书刘致龙、大队长刘长万等有很深的印象。那时每月都在大队礼堂放映一部电影,在中间换片时,刘致龙和刘长万都要用话筒各讲10分钟左右,他们讲话的内容不是抓好春耕,就是抓紧夏收夏种,到了冬季就是强调护林防火……等等。

到了1979年我们高中毕业了,高考成绩出来后,我和刘和生同学都是差十分、八分没有考上大学,记得是在当年炎热的8月份的一天,刘致龙支书特意邀请我和刘和生同学来到他家老屋的那个很小的阁楼上谈话,他对我们说︰“你们高中毕业了,是我们村里文化最高的青年,今后可以为村里做更多的工作和贡献……你们可以一边回乡劳动一边帮助生产队或者大队做会计、出纳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感觉到刘致龙支书对我们青年人寄以极大的期望。

后来我和刘和生等同学都买好了劳动手册(当年我们的父母那一辈人用来自我记录每天何时何地参加生产队劳动的小册子。到年底用它与生产队的记工员核对后作为年终分配、分红的重要依据。),有一天晚上我们带着劳动手册来到大队部二楼小会议室散心,旁听刘致龙、刘长万等大队干部的一个小型会议,有趣的是当天晚上我回家时竟然把新买的劳动手册遗忘在小会议室啦!

1980年秋天,我和刘和生同学经过一年补习终于分别考上了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大学4年我只回过2次家,再后来留京参加工作后,一般每年春节回家,都能够在田间、路口邂逅一、二次衣着朴素的刘致龙老支书。

后来的二、三十年时光正所谓日月如梭一晃而逝……

在最近的十多年间,在我春节回乡期间,至少有三几次刘致龙老支书到我家邀请我与他爬上村里的几座山的山顶(如火炉岽(崠))拍摄田背村几个角度的全景照片,或者到比较远的山里考察寻访有年头的老石碑等等。有一次在春节前刘致龙还带领我拜谒了在田背村怀远亭附近的老红军、老将军刘振球夫妇的陵墓,然后从鸭神下到大片里再到坑子尾最后到中心组绕了一大圈回到背坑、书堂裡。有几年春节期间我把前一年跟他一起拍的田背考察、风光照片及有关杂志赠送给刘致龙,他总是表示感谢,并且如获至宝地收藏起来。

 图五刘致龙说起家乡史话和人物故事总是如数家珍……

在最近的十多年间,我至少二、三次在春节前后到刘致龙那间小书房拜访、拍照,他那间卧室兼书房在田背村是很少见的,十平米左右的房间除了一张木床、一张木头老桌子以外,其它空间都被几个大书架的书本、杂志、各种资料占满啦。记得其中有上杭县老照片画册、上杭、中都、田背的史志、族谱资料等等,不过许多乡亲都有同感的是刘致龙老支书写的字是比较难看懂的。但是他每次拿起任何一本老相册或者他自己手抄的资料,他都能够讲述一个又一个生动有据的故事……每次看见他那些珍贵的老照片和资料,我就情不自禁地用相机翻拍,多次积累下来我翻拍了不少他的收藏品……

 图六2011年2月7日,刘致龙老支书在田背村上沙田间留影。

今天2017年12月11日,是刘致龙老支书仙逝一周年的日子,我在工作之余从个人的视角写下这篇文字并且配图,难免挂一漏万,仅为一家之言。让我衷心表达对刘致龙老支书的深切怀念和永久的纪念……

(写于2017年12月11日)

忠厚朴实的傅培志

刘科芬  刘增荣

傅培志出生于1905年,卒于1984年。他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创立了中都乡第一个信用互助组,他在1960年出席了福建省农村工作会议……

傅培志的童年时代在田背凹头过着贫穷的生活,他还有一个哥哥。1918年傅培志13岁了一直没有条件上学,那年他就跟随本村刘永芹的祖父前往江西的一家药店当学徒工,年幼的他在几百里之外的他乡以艰辛的劳动养活自己并且贴补家庭,几年的耳濡目染他也学会了一些医药知识。三年后的1921年,16岁的傅培志回到了田背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此,年轻的傅培志在田背以半农半商的方式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起初,傅培志曾经在每年的六月份村民夏收时节自制湿米糕到田间地头去卖,他每天一大早挑着头一天晚上蒸好的上百斤的湿米糕到本村的几处夏收田地里卖,说是卖湿米糕其实傅培志是直接去田地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换取村民们刚刚收获的湿稻谷,当然是一斤湿米糕换好几斤的湿稻谷,上午10点钟左右,夏收的村民们用湿稻谷从傅培志手里换几斤湿米糕当作点心吃,而不到20岁的傅培志往往一个上午要跑两三个地方,最后他汗流浃背地挑着一百多斤的湿稻谷回家,傅培志就是以这样踏实辛苦的劳动维持一家的生活。

不过,傅培志年轻时代更加重要的谋生手段是在家加工制作米粉干,在本村或者邻村出售。从收购或者换购稻谷到完成制作米粉干,要经过大约20道工序,其中的劳作是十分辛苦的。1930—1940年代的田背村,每个自然村都有几家人家过了农忙时节制作米粉干销售,所以年轻的傅培志想方设法以米粉干的过硬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赢得了比较固定的顾客,从而才能基本维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傅培志家庭被评定为贫农。土地改革以后,家家户户都分得了田地,傅培志响应政府发展生产的号召,积极参加田背村和中都的政治活动,他与其他同志一起夜以继日地干工作,无私付出不计报酬,他的表现得到了乡里领导同志的关注和肯定,领导鼓励傅培志向党组织靠拢,于是傅培志很快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1952年傅培志47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田背村只有陈嫦娥、邱凤娇和傅培志等3名共产党员,陈嫦娥任党支部书记,1953年针对社员中存在的购买化肥、农药、农具资金不足的现象,傅培志和傅增昌等响应政府号召,联合起来,发展生产,他们各入股50元作为启动资金,紧接着他们又发动一些农户每户入股5元成立了中都乡第一个信用互助组,傅培志任组长。

信用互助组的成立正当其时,它解决了一些农户季节性资金短缺问题,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1954年信用互助组进一步扩展到各个村,社员个人入股金额为每股2元,扩大了其发挥作用的范围。

1955年,信用互助组转为罗田信用社傅培志担任主任,刘科芬任会计,罗田信用社在中都乡的经济生产领域发挥着更加有力的作用。1956年罗田信用社又转为中都信用合作社,傅培志担任主任,刘科芬任会计,中都信用合作社在中都乡的经济生产领域发挥了更加全面、及时的保障作用,傅培志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傅培志在成立信用互助组的同时还建立了农业互助组,后来与陈嫦娥互助组合并组建了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曙光农业合作社,这个时期的傅培志身兼数职,不知疲倦地干活,他积极投身到各项政治活动中去。他曾经担任田背大队党支部委员,担任过田四生产队(当时全中都最大的生产队)政治队长等职务,1960年春天,傅培志作为先进代表出席了福建省农村工作会议……到1965年,60岁的傅培志回到了老家田背村颐养天年。

傅培志一生为人忠厚朴实,做事踏实认真,做买卖货真价实,作为共产党员他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他言传身教要求自己的儿子诚实劳动。他经常教育后辈干工作要以身作则,光明磊落,诚信待人,他们家形成了良好的家风传统。

(0)

相关推荐

  • 年轻有为魄力强 支书干得响当当

    年轻有为魄力强 支书干得响当当 刘会强 盖元芳 张利广 现年42岁的穆振勇2018年当选为了石家庄市平山县三汲乡穆家庄村的党支部书记. 上任后他不等不靠,积极召开了全体党员.全体村民会议,认真听取了全 ...

  • 瑶山天坪老庵基是桐坑庵?

    瑶山天坪桐坑庵? 明嘉靖.清乾隆光绪淳安县志寺观载:桐坑庵在县北一百六十里,与昌化县界,成化十七年重修. 桐坑源头现为瑶山天坪村与临安湍口镇桐坑村交界处.据嘉靖淳安县志知县姚鸣鸾<淳昌二县界石记 ...

  • 守耕打兔子(一)​

    守耕打兔子(一) 文/程守业 蜈蚣岭那个叫九龙潭的泉水可真不小,一路流下来就流成了一条河.这条河在一个拐弯处冲出巴掌大的一片滩,滩上建着一个村.村边有片杨林,无论是从山里下来的,还是从川里上山的,先看 ...

  • 刘继红 | 含辛茹苦慈和母

    [往期回读] 小巷故事多 我在这里守望你    今天 坚贞不屈生身父 看海    昏黄烛火下最美是你 我想给您一个像样的工作室 粥香十里   送粮趣事    流浪猫 奶奶的草窝       傻子的弹弓 ...

  • 小说看台 | 朱道能:大人望种田,小伢盼过年!

    拜 年 ◎朱道能 大人望种田,小伢盼过年.吃过腊八饭,我做梦都掰着指头数日子,一心盼着过年,盼着拜年. 除夕之夜,大人们拨长灯芯,点亮油灯,边做活边守夜.家境好的,炸点鱼卤点肉.一般人家,也要炒点瓜子 ...

  • 记忆中那些渐行渐远的老房子(3)----龙心陆坑山

    南胜吾乡吾土林清和13400933048 挖掘南胜的人文历史,展示.宣传.推广美丽家乡! 陆坑山,也叫六坑山,是南胜镇位于山旧线过石盘岭左拐进去的隶属于龙心村的一个小组.走进陆坑山小组的村道,远远望去 ...

  • 记忆中的1987,老挂历上的12位女明星,依然是人们心中的女神

    美丽的记忆,给人的感觉,宛如一阵凉爽的风,恰似一首动人的歌,1987年老挂历上的12位美女明星,依然是人们心中的女神. 1.杨丽萍,1987年1月份挂历上的美人.从小酷爱舞蹈的杨丽萍,以孔雀舞闻名,被 ...

  • 第四届“百花苑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参赛作品 134 | 王清波:记忆中的中山街老屋子

    春 节 特 刊 记忆中的中山街老屋子   王清波 二月的襄阳,春风吹拂,花红柳绿,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双休日里我和几个朋友到樊城中山前街拍摄古建筑.中山前街(俗称前街),可说是樊城最早的街区,也是&q ...

  • 一位外国人记忆中的淅川老县城

    欧拉,男,1935年生于淅川老县城,系挪威某大学教授.他,黄头发,蓝眼睛,高鼻梁.胡子特浓,像两把上翘的刷子.说话叽哩瓜啦的,听不懂,得听翻译的.只会说一句汉语:淅川,我的故乡. 我,生于淅川县城(指 ...

  • 《记忆中的闫老》文/龙翔蓝天||诵/春晖

    记忆中的闫老 文/龙翔蓝天||诵/春晖 编辑:沐兰 因为是邻村,所以我和闫老的相识其实很早.他喜欢书法,因此我一直在关注着他.后来他知道了我也喜欢书法(我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随心所欲的涂鸦而已)他便推荐 ...

  • 大城根脉:记忆中的武汉老街巷

    " "峡尽天开朝日出, 山平水阔大城浮." 如果说汉口是汉水冲来, 整座江城则是长江浮起. 我们的城市称其为大, 也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造 ...

  • 老照片:这是几十年前的江苏徐州,看记忆中的老徐州

    通过一组昔日江苏省徐州市的老照片,带大家去逛逛昔日的徐州城,感受时代变迁,城市发展.图为昔日湖滨菜场.菜场是一个最具有市井气息的地方,这里有各式新鲜蔬菜和各式美食,这里是美食天堂. 图为昔日徐州城市街 ...

  • 老照片:那些上海人记忆中的老电影院,满满的回忆

    上海的老电影院众多,这些电影院承载了许多老上海人难忘的回忆.通过一组老照片,带大家去看看昔日上海的那些老电影院.图为昔日的国泰大戏院. 图为昔日的大光明电影院.这个电影院位于上海繁华的南京西路上,这里 ...

  • 速写 | 记忆中的老上海

    我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许多美丽的城市,这些城市有着独特的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与文化就浸润在每一座建筑里.每一座庭院里.每一个小小的风景里,每一个活生生的小人物里.虽然时间已经来到了202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