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何以宜人

沙面不是一种面,也不是一种面条,而是一个地方。是流淌了两千多公里以后就要汇入大海的珠江,最后途径广州的时候的一个自然形成的沙洲。这个沙洲和广州的陆地之间的联系,全凭了跨越隔断沙洲与大陆联系的叫做沙基涌的人工河上的几座桥。

在已经遥远了的殖民时代里,远没有现在的桥多,两边的交通大致上是全凭了一两座桥。这样就很好管理,只要在桥上设卡就可以闲人免进,就可以保证沙洲上的国中之国的地位。

在这个现在看来有点匪夷所思的国中之国中,西方人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生活格局来建设和布局,三四层的别墅之间常有宽阔的绿地,就着广东本地一年四季都在快速生长的参天大树,形成了一片片英式的花园笼罩于大树树荫下的舒适与惬意。广州虽然热,但是只要有树荫,凉爽就会如期而至;在这样凉爽的树荫下,西方人聚居于沙面这样的好地方,既在中国又享受着尽量模拟了他们自己的家乡的一切。

这在积贫积弱的中国完全是一种无奈的耻辱的现场,留存到了今天却已然成了建筑与环境意义上的绝无仅有的文物。隔河相望的广州老城西门地区为雨水淋黑了白墙的当地人理想中的西门大屋,在沙面的洋楼对比下,总显得缺少这里的新鲜和开阔,缺少几分更易于交流的公共空间。

在这样活的文物环境里,人们可以收获在刻意为之的所谓仿西方的古镇里所断然没有的真实的生活栖息与生命味道。成了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们一处著名的婚纱摄影广告摄影基地,或者就只是盘桓闲坐津津有味地观看那些同样津津有味的观看者的最佳场所。

尤其是在这崭新的共享单车时代里,人们骑着小黄车小橙车迤逦而至,这里停停那里看看,从这个角度照一张相,从那个角度瞄着摄影的模特欣赏一阵子;很有点美不胜收的意思。

拍婚纱的,坐到台阶上拍大腿的,拍腿上的丝袜的,拍脚上的新款鞋的,随处可见的香艳场景里的巧笑倩兮也知道都是做出来的商业姿态,但是就是不可否认得好看。年轻女人们聚集于此,本身又成了风景的一部分。看着那些穿着短裤坐在高高的台阶上格外显示着自己的美腿的年轻女人们的拿姿作态,真地就有一种生活都是由这样美好的情景与事物组成的错觉。

知道是错觉也依旧不愿意打破这个错觉,至少身在沙面的时候还不愿意,身在临江、临着白鹅潭的水面的沙面公园里也不愿意,只有过了桥,走到珠江码头上看到矮矮的同时也是光秃秃的沙基惨案纪念碑的时候才不得不正视刚刚所经历的一切。沙面的格局和气氛是欧洲的,让人舒适,让情绪甜美;很有一点人人和蔼,人人相亲的大同世界的意思。但是当年对这种气氛的营造和维持,却是铁血意味上的,刀枪并举,一点都不含糊。

90年前1925年6月23日,就是这么美好的生活环境里的英法租界里的武装力量,在沙面桥头的沙基这个位置上,悍然开枪,打死了52名、打伤170多名为五卅惨案鸣不平的示威学生和群众。英法殖民者对内的美好与对外的野蛮相辅相成浑然一致,让人、让整个被欺辱的民族都莫名愤怒却又无能为力。

人类的美好生活的基础还首先在于普遍安全的保证,然后才是基于民族独立基础上的平等和自由、民主和博爱。这很残酷,但却一直是千百年来的人类历史中流淌着无数惨痛的鲜血的事实。今天沙面大树浓荫下的祥和和美好、柔软和美艳,都是这样的基本事实之上才盛开了的花朵。

横亘在沙面公园之上的跨江桥的两侧都是在广州很容易盛开的那种鲜红的花,它们的旺盛和浓艳很能吸引来自寒凉的北方的游客的目光。这些花朵在沙面的上空凌空盛开的景象,既是对历史的追怀也是将不无沉痛的历史做了观光之处的勇气的标志。

因为,从建筑与环境学的角度上说,沙面是永远值得肯定的标本,即使是今天也有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它何以就可以在方寸之地里营造出如此美妙的环境气氛而还真实地让人生活其间的,仍然是一个令人很愿意琢磨的秘密。也许正是这种美妙的秘密感,使这一片建筑得以在一个个历史时期之后依然幸存至今。它作为广州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建筑与环境和谐关系的审美典范,作为历史事件的重要现场,作为摄影基地,作为俊男靓女展示生命中的美好的舞台,都有着永恒的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