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男团”出道引热议:这种父母,才是孩子人生的贵人
- 父母的教育,影响孩子一生
前段时间,“天府少年团”在成都宣布正式出道。
这个最小年纪7岁,最大年龄11岁,平均年龄仅8岁的男团一经出道,便备受争议。
人民日报、央视等官方媒体纷纷发文抨击这种养成系乱象。
好在迫于种种压力,“天府少年团”在宣布出道仅4天后彻底解散。
除了谴责公司把孩子当赚钱工具外,也不乏大量批判父母的言论:
“让孩子们好好上学吧,放过他们吧。”
“太离谱了,这些孩子的父母也有问题。”
“家长都没有心。”
在本来应该好好读书的年纪,却被父母当成摇钱树,不免让人担心这些孩子的未来。
不由想到因为长相酷似名人而走红的贫困小孩范小勤。
本来凭借捐赠的学费,范小勤可以好好读书。
可面对巨额签约金,他的父亲开始让孩子参加各种商业演出,出场费一度达到6位数。
或许他的父母以为,这个决定会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殊不知却耽误了孩子一生。
随着范小勤长大模样改变,公司觉得他失去了利用价值,便和他解约,放弃了他。
已经13岁的范小勤再次回到学校时,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
周国平曾说过:
“家庭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校,父母才是孩子一生中最关键的老师。”
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直接决定了孩子的人生。
父母目光短浅,是孩子一生的悲哀。
- 父母没有远见,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有句话说:
“父母对孩子未来的规划,完全体现父母的格局。”
没有远见的父母,看不到教育的长远收益,往往只顾及眼前利益,毁掉孩子的未来。
经典纪录片《出路》里,生长在甘肃会宁农村的马百娟便成为父母教育失败的受害者。
马百娟家里生活贫穷,母亲患有智力障碍,哥哥早就出去打工,父亲已经60岁,还是孩子的马百娟几乎成为家里的全部劳动力。
每天早上吃完热水泡馍,马百娟就赶去上学,放学回家就开始喂猪、做饭等一系列农活。
马百娟生活中唯一的光亮就是读书,她知道那是她摆脱生活重压的唯一方式。
她还计划着自己的未来生活,她说:
“长大后去北京上大学,然后去打工,每个月挣1000块。”
可这些早就被父亲扼杀在摇篮里,父亲只希望她早点嫁人。
迫于压力,16岁的马百娟,只能听从父亲的安排,嫁给了表哥。
在最应该求学的年纪,却过着与年纪极不相称的生活。
而后,她成为表哥陶瓷厂的一名工人,日复一日吸着粉尘。
相比之下,纪录片里的徐佳虽然同样出生在贫困家庭,可父母坚信,只有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所以父母砸锅卖铁也支持徐佳读书。
徐佳先后参加三次高考,才终于考上一所理想大学。
毕业后,他成为一名普通的工薪阶层,在大城市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车子,改变了命运。
同样的出身,因为父母的教育不同,导致孩子命运不同。
看到这样一段话:
“没有远见的父母,不舍得花精力和财力去培养孩子,还会亲手折断孩子飞翔的翅膀。
而有远见的父母,为孩子谋得深远。就算家境贫寒、条件有限,他们也会想方设法的栽培孩子。”
父母没有远见,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没有远见的父母逼着孩子放弃学业和追求,无异于亲手扼杀了孩子的未来。
- 真正的教育,不会急于求成
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仅仅十岁的孩子们,被家长送到“名媛速成班”。
顾名思义,这种培训班就是在短时间内将一个人培养成名媛。
孩子们穿上华丽的蓬蓬裙,不少女孩头上还戴着皇冠。
坐在餐桌前,手拿刀叉,穿着与年纪不相称的服装、做着与年纪不相符的举动。
更有普通工薪家庭砸钱送女儿上“名媛速成班”,期待实现个人阶级的跨越。
常言道:“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
一个人身上的贵族气息,不是短时间内用金钱可以买来的,而是日积月累慢慢熏陶出来的。
真正的教育,也不会急于求成,而是让孩子打好基础,踏实走好每一步。
郎朗父亲发现他从小就对音乐很敏感,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还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甘愿放弃自己的工作,专门陪伴孩子开始钢琴学习之路。
郎爸首先让郎朗练习“坐琴”,从5分钟到15分钟。
大一点后,就开始教他五线谱,还找老师教郎朗学习弹钢琴。
郎朗每天5点多起床练琴一个小时,中午回家吃饭也要抽出45分钟练琴,每天放学回家后还要练琴4个小时,即便是大年三十,也要练琴。
每次学习和练习,郎爸都陪伴在郎朗身边。
正是父亲的引导,让郎朗一步步成为世界级钢琴大师。
朗爸培养孩子的体会是:
做家长的,必须有“四心”,就是爱心、耐心、恒心和信心,缺一不可。
古语也有言:“欲速则不达,见小利而不为。”
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教育永远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有远见的父母绝不会急功近利,他们会教育孩子踏实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步,通过持之以恒的行动,让孩子不断接近想要的人生。
- 父母有远见,是孩子最大的福报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持续25年的跟踪调查试验。
试验人员对智力、学历和出身差不多的一群人,展开25年的追踪和研究。
发现25年间,这些人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27%的人没有理想,生活没有目标。
25年后这些人大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不如意。
60%的人有些想法,但目标比较模糊。
25年后这些人大多生活在社会中下层,只是维持稳定的生活,没有什么大的成就。
10%的人有目标,并且制定了短期的规划。
25年后这些人大部分都成了社会的中产,诸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而只有3%的人因为有明确的理想,并制定了清晰的长期规划。
25年后这些人都成为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要知道,有规划,有目标,才能不断走向人生巅峰。
《论语》中有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孩子。
父母要通过慢慢影响,默默滋养他们的天性,告诉他们脚踏实地,才是教育的成功。
在《你好生活》第二季里,高君雨一眼被认出是当年的“点读机女孩”。
她拍摄点读机广告时才8岁,如今,她已经是一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大三学生。
当年凭借广告大火后,有很多人找她拍广告。
可为了让她更好地成长,自初中后,母亲李翠霞就不让女儿接广告。
还一直强调学习对于孩子未来的重要性,一定要让孩子经历完整的学习历程,同时也不阻挡孩子对演绎事业的喜爱,业余时间鼓励孩子上兴趣特长班。
在人生十字路口,正是母亲的理性选择和规划,让高君雨如今收获学业有成,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发展。
著名教育学者刘墉曾说过: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只要你能肯定他、引领他、让他发挥,他就能让你刮目相看。”
有远见的父母,永远把自己当成教育路上的第一责任人。
他们懂得对孩子加以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孩子搭建命运的阶梯,让孩子受益一生。
《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叫做: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
文章中,将家庭教育详细的分为了5个层次。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最后一个层次:父母竭尽所能支持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
有远见的父母,懂得选择与坚持,引导与尊重,培养与教育。
让孩子遵从自己的选择、发现自己的热爱,引导他们走出自己的未来,才是有远见的父母最应该做好的事。
都说,家庭教育,藏着孩子的未来。
再好的老师,也比不上有远见的父母。
有远见的父母,懂得教育的重要,给予孩子丰满的羽翼闯荡世界,才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人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