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家的院子
在微信传播的渠道里,关于理想的院子已经有很多很多典范化的模式。或者深山小院,或者花团锦簇之中的平房院落,各个都是投入了大量心血和时间的精心之作。一时间,那样的院落成为了人们共同的想象对象,看着那每一幅照片,想象自己就住在那样的院子里,享受着人居与自然的和谐,享受着生命里春夏秋冬分分秒秒的时光。这就几乎已经成了一种新时代里的集体潜意识,成了高高在上的理想生活样板。
没有想到的是,三姑家的院子其实就是这样的理想中的院子的模样。
三姑家的院子很大,是将周围另外三家的院子都买过来以后拆除了房子形成的。只院子就有五百平米,还不算南北的房屋。这在肃宁河间这一带的村子里都是非常罕见的。更有意思的是,整个院子四面临街,周围邻居也都是平房,没有高出院墙很多的建筑,而院子里的房子和墙头也基本上是一般高的,在四面八方都形成齐平在一个高度上的天际线。
这样一来完整的墙圈就将天空画成了一个均匀的圆,好像这个院子本身就拥有全部完整的天空。加上院子很大,坐在院子里就好像同时拥有了天和地。这样的好感觉是别的院子里怎么也难以企及的。
一般院子要实现这种天地在胸的视觉感觉都需要借助高处的平台虚拟着来完成。但是这里的却是可以用脚步丈量的,是可以一步一步地走过韭菜地苜蓿地,走过李子树,走过核桃树,走过柿子树,走过苹果树,走过石榴树来完成的。从南屋走到北屋,从西墙下的鸡窝厕所到东墙下的柴禾间和书法影壁墙,整个院子里走上一圈就已经是在锻炼身体了。
住在这样的院子里,可以真切地体会到古人所云之晨起披发行于庭院的意境;盖着吸足了春日阳光的被子,经过了一夜深长甜美的酣眠,在似乎能听到几十公里深的地底岩浆和缓流动的安静里醒来,如从深水之中钻出来一般的喜悦盈满了心怀。开门一脚便已经走到院子里,走到有着完整的天空和大地的院子里,呼吸着春天欣欣然向上的气息,眼前这属于自己的世界,这在茫茫宇宙之中属于自己的一个角落给予人的,是无限的辽远,是生命中一种难得的崭新愉悦。
乡人邻居都喜欢到这个院子里来串门,坐在院子里说话甚至说是来帮厨,做完了饭并不吃,马上就走,只为了在这里待一会儿。当然所帮之厨,往往都是在院子里割下一把韭菜或者苜蓿,再到鸡笼里拾取两个鸡蛋包饺子。不过,这种古老的串门说话的传统,即便是在乡间也已经式微;而在这里依旧兴旺,其中的原因首先是姑父姑姑的人好,再就是这院子里待着人就舒服。
的确,坐在这样的院子里就哪儿也不想去了,一下就失去了再去别的什么地方的动力;不论任何名山大川,都成了外在于这个世界的地方,都是去去就一定还要回来的虚无缥缈。在这个位置上你是心安气定的,你拥有了好像只属于你自己的一个面对世界的位置。要知道,很多很多人,尤其是现在的都市人,毕其一生都是找不到这样一个理想的位置的。
这时候,榆叶梅正在春天的院落里浓艳地盛开着。午饭以后在它的花阴下小坐,信手在小本子上写着些思绪。不过,此情此景让人怎么也不能专一地投入书写本身中去,而是一再地站出来,站出来看自己坐在花阴下的样子,为自己能这样在午后坐在院子里的花阴下书写而赞叹不已。午后的花阴,居然就是人生至高的享受。
及至回到屋子里,坐在炕头上,即使正午以后外面略略灼热起来,屋子里仍旧有阴凉宜人的风不断地吹来。回档的颐养之气仿佛滋生自地面与墙壁,或者窗户外面可以望见的院子里的任何一个细节。
这样充盈着诸多近于不可言说的细节的乡居的安静与安详,是城市里住着的时候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的。只有身在现场,这种表白不透却又明确存在的好感觉,才会源源不断地包围着你全部的身心,让你忘记了言说,而一味地沉浸。
这是有院子的生活,有500平米的院子的生活。整个人都被天地之气包裹着,那种安谧安详的安静,那种天地予人的时时刻刻的滋养,让人感叹着禁不住要又笑又哭:这才是人本来应该有的生活的原本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