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观潮
海宁观潮
海宁盐官是看钱塘潮最好的位置,乾隆曾到过四次,近世也有很多重要历史人物包括孙中山、毛泽东等都来过这里,公园里有毛泽东观潮诗碑和孙中山观潮亭。文化人到此观潮的更多,如今的观潮胜地公园有一组徐志摩偕友人观潮的雕塑,除了主人徐志摩,塑像人物包括任鸿隽和陈衡哲夫妻、朱经农、曹诚英、胡适、陶行知、马君武、Ellery(艾洛莉,美国教授)。很多人在观潮后会有诗文留下,潮是会激起普通人的精神上的某处,何况对于激扬文字的人呢。
到盐官不仅是为钱塘潮,所以我也没有特意赶在“潮神生日”的农历八月十八,而是在国庆长假,看一回钱塘的小潮,也是可以涤荡心胸的。盐官为历代海宁州(县)治所在,有很多的人文遗迹。如今的海宁市中心区北移至盐官东北的海州、硖石,新产业也落在新城,盐官正好保持了老城和观潮胜地的模样。
盐官吸引我的还有王国维、金庸、海宁陈家,以及离盐官不远的硖石徐志摩。中国近代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里有“甲骨四堂”的说法,四个人的字、号里都有一个“堂”字,王国维和郭沫若属于其中的两堂。同为甲骨知音,郭沫若对王国维的评价是很高的:“《王国维遗书全集》和《鲁迅全集》这两部书,倒真是'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一对现代文化史上的金字塔呵!”。处在鼎革时期的士人,命运注定不会平常。王国维首先是一个学者,也短时期任职已逊位清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在溥仪被驱逐出故宫,他就想投金水河殉清。他还是清华历史上黄金时期的“五大导师”之一,最终在导师任上投颐和园昆明湖自沉。说他是传统士人的殉清,似乎说不通,他的留学经历,和他对康德、叔本华、尼采的研究,他向国人介绍过托尔斯泰,也研究过莎士比亚、但丁、歌德,他是通中西文化的。同样是学贯中西的陈寅恪的那句表达士人情怀的名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最早就在写给王国维的墓志铭里。王国维的身上也许集中了鼎革时代士人的矛盾,他的困惑以至于自沉昆明湖,不是一般人能说清的。
盐官的王国维故居正临钱塘江,一条一车多宽的小道从房子东侧穿过,其他三边是树林、荒地,故居显的孤零零。附近有大片拆迁的瓦砾,估计周边原有建筑已拆,盐官正在大兴建设。门口王国维的雕像是几何线条轮廓,有点西方抽象雕塑的意思,和通常见到的晚清士人像大不相同,我猜测是不是为表达王国维学贯中西?故居是一个两进的普通院子,第一进一层,是些王国维的介绍;第二进两层,二楼复原他的生活场景;屋后有一个极小的园子。据说王国维22岁之前,就一直生活在这里,可以说是在这里度过他最美好的年龄。
金庸的故居距离王国维故居步行十多分钟的距离,如今称作“金庸书院”,院内布置是有着侠光剑气的。我这一代是在中学的课堂里偷看武侠小说的一代,所以虽说书院是新建,缺少了些历史的厚度,毕竟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这里也能满足我的好奇。
乾隆曾四次住进陈家的隅园,后被他赐名的“安澜园”,如今只有遗迹,不过盐官古镇里的陈阁老故居附近已辟成为“宰相府邸风情街”,吸引了很多的游客到来。海宁陈家在明清之际的三百来年,出了进士二百余人,其中宰辅者三人,尚书,侍郎、巡抚、布政使者十一人。典型的簪缨世家。乾隆来的次数多了,就有很多故事,许啸天的《清宫十三朝演义》和金庸的《书剑恩仇录》里,说乾隆是陈阁老的儿子,演义的清宫秘闻,丰富了民间的茶话。即便没有乾隆的身世演义,海宁陈家诗书传家的楷模是会传承给海宁的后人,不仅仅是影响陈家,也包括王国维、徐志摩、金庸等辈。
看完了盐官古镇的这几处遗迹,正好快到观潮时间。观潮胜地公园入口早已排起了长队,公园内的沿江大坝上也已是人群涌动。很多人摆开了桌椅和零食,有的围起了牌桌,看来已经是等了很久的样子。自“潮神生日”往后,观潮时间是逐日后移,今天的入口的屏幕上提示是四点半,观潮人是担心错过,早早等候。受女儿观潮情绪的影响,我也提前了一个半小时,找一处台阶坐下,静等潮头。等的过程太长,还是有些枯燥,会稍稍放松,不再盯下游的海口方向。人越积越多,临近四点半,人群开始紧张,都有点着急的头伸 往一个方向。有捣蛋的人喊一句“来了”,千米的大堤上人群都齐刷刷站立起来,知道是谣言,也没人计较,也少有人坐下。几次“来了”的误报之后,有人一句“真来了”,招呼了所有人站起来,有人往最近岸的围栏靠,捧着手机和相机。远远的现出一线白色,有人怀疑是跨海湾大桥,但也不死心,终于看着这白线向近处移动,真是潮头。又有人嫌移动的速度慢。
终于到得眼前,虽不是“潮神生日”,也有足够的震慑气势,潮头掀起的浪如一堵墙,撞击在江中测潮位建筑的柱上,一声轰响,在后浪的追击下,往上游移动。人群也慢慢逐浪松开,先看到的就在未尽的余味里离去。等候了一小时到几小时的时间,就为这短短的几分钟,心满意足了。
潮就是这样的瞬间,不过有猛烈的气势。人们就为这几分钟的气势,准备了很久,看来人在平淡的生活中都不想平庸,哪怕如钱塘潮头般只有瞬间的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