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通勤降低两分钟,你感受到了吗?

成都南北区域群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南北禁止通婚”,为啥?这不只是对南北发展差异的调侃,更是对南北通勤的吐槽。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也做了很多次讨论,相关链接:

社畜的崩溃从通勤开始,成都又上榜了!

弄哭8个人,成都“社畜” 通勤太!南!了!!

近日,新一轮的通勤报告——《2021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检测报告》出炉,本次报告选取城市增加到42个,并从通勤时间、通勤空间、通勤交通三个方面的10项指标呈现了城市通勤画像,试问成都社畜有好过亿点点吗?

看到这个数据UP君心里也是有点难受,45分钟以内的幸福通勤就是从家到公司耗时不超过45分钟,成都有多少人能达标呀!《报告》给了我们答案。
据《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主要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为76%,城市要知道城市 “ 45分钟以内通勤 ” 比重目标为80%,离目标着实还是点差距哦。

这都不算啥,毕竟成都是重点 “ 困难户 ” ,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为70%,这比目标值整整少了10个点,也就是说目标值通勤100个人里有80个人属于幸福通勤,成都100个人里只有70人才享受得到。

UP君的同事小B就是幸福的一员,从家到公司仅有2个站的路程,出门就是地铁,出了地铁就是公司大楼,整个过程不超过15分钟,幸福通勤凡尔赛的顶端人物,火车南站挤上1号线的痛苦从没体会过 ......

当然了,虽然小B是幸福的,但是成都还有相当比例的打工人还在经历“渡劫式”通勤。据《报告》显示,成都超过60分钟的极端通勤比重达到了13%,意味着每100人中就有13个人每天在经历极端通勤的洗礼。

这部分大多是从东西北面到国际城南上班的打工人。小C家住大丰,每天从家到位于天府三街的公司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时间。9点上班,需要6点半就起床,7点半之前必须出门,晚了就可能迟到,打车是不可能打的,远就算了还有可能堵车。并且现在通勤平底鞋才是标配,因为在地铁里不知道能经历什么。

小D家住大面,上班在天府五街,除了耗时约1小时20分钟外,他还表示,通勤就像是渡劫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才到公司,但是唐僧的取经路妖魔鬼怪中好歹还有美景、美女缓解心情,而从火车南站挤上1号线,遇上的只有被挤被踩的糟心事。特别是夏天的地铁里,还有各种奇怪的味道伴随一路。

▲ 火车南站下班高峰盛况

不少网友也表示,成都通勤越南越难。

不过,没有对比就没有安慰,看北京的极端通勤高达27%,是成都的两倍还多,是不是要好受点了。

成都通勤在时间上不达标,在空间上会不会有不错的表现呢?

通勤空间尺度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城市的辐射度,通勤空间半径则是反映了城市紧密通勤联系的空间范围。

要是通勤空间尺度的大小,超大城市肯定是当仁不让了,特别是北京,通勤半径高达41公里,UP君都为北京的通勤达人捏一把汗。

这一点上,成都表现还是很不错的,通勤半径为28公里,相当于以天府广场为起点,到1号线兴隆湖站的距离,UP君认为这与成都打造双中心城市格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 将成都和北京的通勤半径距离简单的标注了,方便大家更直观感受哈差距

那么,成都在通勤半径能打的情况下,职住分离度能不能延续呢?

职住分离度简单点说,就是从居住地到最近就业场所的距离,职住分离度越小,城市空间匹配就越合理,每天上班的路程就越小。显然这一点上,成都要走的路还很长。

《报告》显示,职住分离度最高的是北京,6.7公里的职住分离度,也只有北漂一族才能扛得住。但蓉漂也不容易,虽然比不上北京,成都职住分离度也达到4.8公里,在特大城市中也是无人能敌了。

UP君的朋友小L在天府三街上班,去年住在盛邦路,到公司大概20分钟,但是与多人合租,生活舒适度并不高。今年为了能拥有个人空间,搬到了大观,虽然享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但是职住分离度进一步加大,每天都要经历7号线转1号线的漫长通勤。

值得一说的是,通勤时间上有幸福通勤45分钟,通勤空间上也有幸福通勤5公里。

在调查城市中,单程平均通勤距离最远的还要数东莞和北京,分别为13.3公里和11.1公里,北京就不用说了,通勤半径和职住分离度那么大,通勤距离肯定也近不了;而东莞,UP君猜测应该是有不少家在东莞而上班却在深圳的打工人拉高了平均值。

成都同样很难,单程平均通勤距离高达9.0公里。5公里幸福通勤占比仅为46%,在整个榜单中都属于垫底水平。

UP君去年住在离公司约4公里的地方,上班地铁2个站,只需要15分钟就能达到公司,而今年为了节省房租,搬到了离公司8公里外的地方,成功搬出幸福通勤距离,每天公交转地铁需要近50分钟,幸福通勤基本和UP君绝缘了。

不得不说,高新区作为城南CBD,汇聚了众多企业,但房价较高,对于成都大多数打工人来说,不管是城南买房还是租房都是个难题,所以为了减少买房或租房成本,更多人选择了离高新区更远的地方,这也导致职住分离度越来越大,通勤时间、距离成本更高。

不过,近年来成都致力于打造15分钟生活圈,随着城市的发展,成都未来职住分离度将会越来越合理。

相比去年,《2021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检测报告》将轨道覆盖范围指标从上一年度的1000米缩短到800米,不过报告还是很贴心地计算了1000米覆盖率。只是成都的数据不太理想。

纵览轨道1000米和800米覆盖通勤比重,广州依旧是王者级别,占比超过30%;而深圳也有不错表现,800米覆盖通勤比重达到28%,这应该与深圳去年开通2号线三七、8号线一期等多条地铁线路有关。

但是成都就有点意思了,城市轨道800米通勤比重仅有26%,要知道成都地铁去年五线齐发,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超过515公里,位居全国第四,城市轨道里程超过了深圳,为什么会这样呢?

△ 成都地铁线路图

UP君对比了《报告》中的成都2020年度地铁里程,显示并未有明显增长,所以该报告应该只是将18号线纳入了计算,另外4条年底才开通的线路则未计入,所以轨道交通800米覆盖范围才没有太大变化。

不过,也不难理解,成都轨道交通里程去年年底才大规模上涨,对于2020年度通勤数据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成都轨道交通带来的变化应该会反映在2021年度报告中,期待一下。

正如成都发布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成都今年上半年轨道交通平均通勤从42分钟减少到40分钟,通勤时间降低2分钟,我们判断成都轨道交通成网,更多地承担起了远距离通勤的重任并节省了通勤时间,也从侧面反映出成都轨道交通覆盖占比应该是有所增长的。

当然,这样变化,对我们这些生活在成都的通勤人,特别是在去年被轨道交通覆盖的人来说,感受无疑是最深的。
小编A住在东光小区,去年年底五线开通之前,要坐地铁到位于天府五街的公司,需要先乘坐两三站路的公交车才能搭乘7号线转1号线到达公司,全程耗时约1小时。现在,可以8号线转1号线,或6号线转9号线再转1号线等多种线路规划,时间也缩短到45分钟左右,且无需再等公交,出行时长更好控制。

▼▼▼

如报告所说,通勤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关系着居民幸福感,影响着城市宜居性。职住是城市空间的核心功能,决定了城市结构、空间绩效和运行成本。

不可否认的是成都的职住分离度还处于较高水平,来往城南的社畜每天都挤满了1号线。虽然成都公共交通体系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并不能改变城市格局,只是有助于减少通勤时间,想要彻底改变职住分离度,还是着力于缩短通勤空间,这就是打造15分钟生活圈的意义,关于15分钟生活圈,UP君已经做过详细分析,请移步:从中央到地方,为什么都纷纷加注步行生活圈

关于城市通勤问题,大家还有意见或建议,留言讨论哇!

-  END  -

/ 特别推荐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