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出汗,到底是气虚还是阴虚?中医给出几个说法
“爷爷和爸爸很爱出汗,但没想到我比他们俩更加严重!不止是夏天,连冬天也经常大汗淋漓。不少亲戚朋友为此还笑话我,还认为我肾虚。”
最近,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找我就诊时,谈到了流汗的问题,恰巧前几天,一位粉丝也在后台向我咨询一个类似的问题。
可见,出汗是目前很多患者都有的一个问题。那是否就如同那位年轻小伙子所说,出汗多是肾虚呢?
放宽心,问题可没你想得那么严重。
中医认为,汗是津液所化生,即是说在体内为津液,外泄于肌表则为汗液。汗的有无、多少是体内阴阳平衡或者失调的表现。
所以面对多汗的问题,中医多可分为气虚、阴虚这2方面来看。
一、坐着不动也易出汗——气虚
有些人坐着不动都会出大汗或者稍微运动就大汗淋漓,这多提示或为肺气不足、阳气虚弱。
肺主气,气固体表,能摄血摄汗液,肺气足,则像磁铁一样吸引住汗液,让它不往外泄;气虚,则失去牵引力,汗液止不住地往外流。
都市人工作压力大、精神长期紧张、生活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是引起气虚的重要原因。气虚的人除了易出汗,还常常感觉疲倦,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或常处于情绪低谷。
二、睡着了更易出汗——阴虚
有一些人白天出汗并不多,但是晚上睡觉时,特别是睡着后出汗就非常多,甚至湿透睡衣,但是醒来后汗就自动止住了,这种情况叫做“盗汗”,以阴虚火旺的人最为多见。
阴虚则阳亢,阳热亢盛,就会蒸发阴津而表现为出汗多。这类人常常晚上睡不好,还有五心烦热、口干舌燥、喉咙干痛、声音嘶哑、大便干结、易发脾气等症状。
对于不同的出汗情况,该如何调理?
1.气虚型出汗:补气固表
中医眼中,“气”指的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物质,因此久病之人必然伴随着气虚,这是生命物质损耗的表现,“表”指的是人体的防护功能。“补气”指的就是补充人体所需的动力,“固表”则是加强人体防护外界病邪的能力。在补气固表方面,中医常用的有白术、黄芪等药物。
白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术”,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其药性甘、苦、无毒,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它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水湿停滞的痰饮、水肿;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足肿等症。 除湿治痹宜生用;健脾和胃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黄芪在我国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了,在名目众多的中药材里,唯有黄芪被称为“补气诸药之最”,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更是将其列为上品,《本草纲目》中称黄芪为“补气之长,可治一切气虚血衰之证。”历代医家素有“外行重参, 内行重芪” 的说法,黄芪在补气固表方面的作用,甚至胜过人参。
2.阴虚型出汗:分脾、肺两调
(1)肺气虚。对于肺气虚的患者而言,除了会有气短自汗的症状外,还会易感冒,面白舌淡。
中医讲,“肺主白色”,除了山药,多吃一些白色食物,如百合、梨、银耳、马蹄、麦冬等,都有助于保护肺气。
(2)脾气虚。脾气虚患者除了爱出汗之外,还会有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适,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黄等症状。
中医五行学说讲夏季对应我们五脏的心。此时人体心气旺盛,出汗多,易伤气阴,因此夏季养心三原则:清火养心、养阴扶阳、补气补血。
总之,正常的出汗是一种生理现象,而有些情况下比较异常的出汗状态的确也是在提示一些疾病,如果真的出现了,一定要注意到专业医院进行检查。
参考资料:
[1] 哪种情形的大量出汗应被视为健康问题?.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8(01)
[2] 中医益气活血法治疗心系疾病.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12)
[3]滋阴补肾中药治疗糖尿病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内蒙古中医药.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