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一多,就是火!一张方子,排肺痰,去肺火,让我牢记至今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丹溪心法》、《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 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永远也忘不了我的老师。

我承认,我是一个驽钝的人。但我入了医门以后,他对我尽心教导,竟然也让我这个粗鄙的人,有了一些长进。

尤其是,他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些验方、配伍,毫无保留地说给我,让我受益匪浅。

我记得,有一回,我随老师出诊。

不多时,来了一个老爷子,60多岁,是个农民。

什么毛病呢?就是咳喘。

他这个咳嗽,已经历时八年了。八年来,他用过很多药,很多疗法,皆效果平平。

刻诊,见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而且咳痰特别多,特别粘稠,自述胸里头满闷啊,似乎被什么东西堵在那里。同时,头晕乏力,自述觉得心烦。

我老师带着我看,发现整个人口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我老师当时就跟我说,你看见没有,有痰,同时还有火。你知道为啥不?

我摇摇头。痰,它是潮的,湿的,怎么能引起上火、有热象呢?我不理解。但是这个患者,确实口干、舌红、少津液,脉数啊。

我老师看着迷迷糊糊的眼神儿,他笑着再强调说:你记住,痰一多,就上火。因为痰把气给憋住了。气郁,就会化火。

接着,看我老师开了一张配伍。方见——

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生山药60克,玄参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

结果,让我分外震惊的是,老患者药用6剂,咳喘多痰消失,口渴心烦之感缓解,舌头伸出来有了津液,也不那么红了。这样巨大的转变,让我震撼。

我老师跟我讲,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配玄参,重用山药,这个配伍得记下来。它是调治痰多气滞,久郁化火的经验配伍。它是陕西那边一个中医老前辈刘师的经验,在业界挺有名。

我一听,赶快用小本子记上,回去背诵。没办法,我脑子笨,只能靠烂笔头了。

这里头什么道理呢?我给你简单地试着解读一下。

从这个老人家咳喘、多痰,痰质黏稠的特点看,他肺中有痰无疑。痰浊这个东西,黏黏糊糊的,肯定会郁滞气机的运行。古人讲,气有余便是火。气郁日久,肯定会化火。有了火热之邪,就灼伤阴津,导致患者口渴、舌红、少津、心烦。同时呢,火热之邪还能灼津成痰,加重痰浊在胸肺的淤积。

在这个过程中,你得明白一个基本道理,津液和痰浊,是两回事。津液可以让人口不渴、不上火,但是痰浊不一样。痰浊作为一种病邪,对人体是无益的。它阻滞津液的输布,加重上火。所以说,你不能以为,痰浊较盛的人,他就不会阴虚口渴。这是曾经困扰我的问题,我今天重点给你提出来。

分析到这里,咱们都懂了,要想解决的话,必须一方面化痰浊,另一方面还要清热去火。

怎么办?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山药、玄参的搭配,确实比较合理。其中,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都是降气化痰的。气顺则痰消,这没啥好说的。患者久咳,必然伤肺气。故而用山药补肺止咳。在这个基础上,用玄参滋阴清热,润体燥。这就是基本意图。说起来,很简单。

可以说,这么多年来,我对这张配伍是十分信赖的。事实表明,痰多久郁而化火之人,用这个配伍,不错。我希望大家也能把它记下来。非专业人士,你可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一下。专业读者,不妨也有所借鉴。我感觉,它有实用价值。

最后,我还想提到我的老师。是他老人家,不厌其烦地教给我一些道理。我今天所知道的这些,大多数,都是老师,以及其他前辈们的经验传承。这就意味着,我作为一个杏林中的小学生,必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断学习的姿态。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