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十三首 陶渊明
讀山海經十三首*
陶淵明
其一
孟夏艸木長(1),繞屋樹扶疏(2)。眾鳥欣有托(3),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4),頗回故人車。
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5),流觀山海圖(6)。俯仰終宇宙(7),不樂複何如!
*山海經:一部記述古代山川異物、神話傳說的書。
(1)孟夏:初夏,農曆四月。(2)扶疏:枝葉茂盛紛披的樣子。《韓非子·揚權》:“為人君者,數披其木,毋使本枝扶疏。”(3)“眾鳥”句:眾鳥因有樹可依而欣喜。(4)窮巷:陋巷。 隔:隔絕。 深轍:大車所軋之痕跡,此代指貴者所乘之車。(5)周王傳:指《穆天子傳》,寫有關周穆王的有關傳說。(6)山海圖:《山海經圖》。古人疑《山海經》依圖畫而述之。(7)“俯仰”句:頃刻間遍遊宇宙。俯仰,俯仰之間,指時間短暫。
其二
玉台淩霞秀(8),王母怡妙顏。天地共俱生(9),不知幾何年。
靈化無窮已(10),館宇非一山。高酣發新謠,寧效俗中言!
(8)玉台:玉山上的瑤台,即西王母的居處。《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三百五十裡,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淩霞:高出雲霞之上。秀:靈秀,秀美。怡:安適愉快,和悅。妙顏:容顏美妙。(9)天地共俱生:謂王母與天地同生。幾何年:多少歲。(10)靈化:神靈變化。無窮已:沒有窮盡。仙館非一山:《山海經》之《西山經》說西王母居玉山;《大荒西經》說西王母“處昆侖之丘”,郭璞註:“王母亦自有離宮別館,不專住一山也。”
其三
迢迢(tiáo)槐江嶺(11),是為玄圃丘(12)。西南望昆墟(13),光氣難與儔(chóu)(14)。
亭亭明玕(gān)照(15),洛洛清瑤流(16)。恨不及周穆(17),托乘一來遊(18)。
(11)迢迢:遙遠的樣子。槐江嶺:即槐江之山。《山海經·西山經》:“槐江之山……多藏琅玕、黃金、玉,其陽多丹粟。其陰多采黃金銀。實惟帝之平圃?。愛有謠(yáo)水,其清洛洛。”(12)玄圃:平圃,亦作“縣(懸)圃。”《山海經·兩山經》“平圃”,郭璞注:“即玄圃也。”《楚辭·天問》:“昆侖縣圃,其凥(居)安在?”王逸注:“昆侖,山名也。其巔曰玄圃,乃上通於天也。”(13)昆墟:即昆侖山。光氣:珠光寶氣。《山海經·西山經》:“南望昆侖,其光熊熊,其氣魂魂。”郭璞注:“皆光氣炎盛相餛(kǔn)耀之貌。”(14)儔:比並。(15)亭亭:高高聳立的樣子。玕:琅玕樹,即珠樹。《山海經·海內西經》“琅玕樹”郝懿行注:“《玉篇》引《莊子》雲:'積石為樹,名曰瓊枝,其高一百二側,大三十圍,以琅牙為之實。’是琅玕即瓊枝之子似珠者也。”《本艸綱目·金石部》:“在山為琅玕,在水為珊瑚。《山海經》雲,開明山北有珠樹。《淮南子》雲,曾城九重,有珠樹在其西。珠樹,即琅玕也。”(16)落落:同“洛洛”,水流動的樣子。瑤:同“滛”。(17)周穆:周穆王。《穆天子傳》言其駕八駿游於玄圃。(18)托乘:搭車。
其四
丹木生何許(19)?乃在峚(mì)山陽(20)。黃花複朱實(21),食之壽命長。
白玉凝素液,瑾瑜發奇光(22)。豈伊君子寶(23),見重我軒黃(24)。
(19)丹木:《山海經·西山經》:“峚山,其上多丹木,員葉而赤莖,黃華而赤實,其味如飴,食之不饑。丹水出焉,西流注於稷澤,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湯湯,黃帝是食是饗。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歲,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黃帝乃取峚山之玉榮,而投之鐘山之陽。瑾瑜之玉為良,堅粟精密,濁澤而有光。五色發作,以和柔剛。天地鬼神,是食是饗;君子服之,以禦不祥。”(20)峚:逮本作“密”,今從李本、焦本改。山陽:山的南面。(21)朱實:紅色的果實。(22)瑾瑜:皆美玉。(23)伊:彼。君子寶:即《山海經·西山經》中所說“君子服之,以禦不祥”之意。(24)見重:被重視,被看重。軒黃:黃帝軒轅氏。《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
其五
翩翩三青鳥(25),毛色奇可憐(26)。朝為王母使(27),暮歸三危山(28)。
我欲因此鳥(29),具向王母言(30):在世無所須(31),惟酒與長年(32)。
(25)翩翩:輕快飛翔的樣子。三青鳥:《山海經·大荒西經》:'西有王母之山。有三青鳥,赤酋黑目。”郭璞注:”皆西王母所使也。”後因稱傳信的使者為青鳥。(26)奇可憐:甚可愛。(27)王母使:西王母的信使。又《山海經·海內北經》:“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昆侖虛北。”《藝文類聚》卷九十一引《漢武故事》:“七月七日,上(漢武帝)於承華殿齋,正中,忽有一青鳥從西方來,集殿前。上問東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來也。’有頃,王母至。有二青鳥如烏,俠(夾)侍王母旁。”(28)三危山:《山海經·西山經》:“三危山,三青鳥居之。”郭璞注:“三青鳥主力西王母取食者,別自棲息於此山也。”(29)因:因依,依託。(31)具:通“俱”,完全,詳細。(31)須:通“需”,需要。(32)唯:同“惟”,獨,只有。長年:長壽。
其六
逍遙蕪皋上(33),杳然望扶木(34)。洪柯百萬尋(35),森散複暘穀(36)。
靈人侍丹池(37),朝朝為日浴。神景一登天(38),何幽不見燭(39)。
(33)蕪皋:即無皋,傳說中的山系名。《山海經·東山經》:“無皋之山,南望幼海,東望榑木。”(34)遝然:遙遠的樣子。扶木:即榑(fú)木,亦作扶桑或榑桑。《山海經·大荒東經》:“湯穀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35)洪柯:大樹枝。尋:古代的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36)森散:枝葉舒展四布的樣子。暘(yáng)穀:同“湯(yáng)穀”,日所從出處。《楚辭·天問》:“出自湯谷,次於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幾裡?”《淮南子·天文訓》:“日出於腸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37)靈人:指羲和,神話傳說中太陽的母親。《山海經·大荒南經》“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丹池:即甘淵或鹹他,太陽沐浴處。《山海經·大荒南經》:“有女子名曰羲和,方(為)日浴於甘淵。”(38)神景:指太陽。景,日光。(39)何幽不見燭:什麼陰暗的地方不被照亮。幽,陰暗。燭,照亮。
其七
粲(càn )粲三珠樹(40),寄生赤水陰。亭亭淩風桂,八榦(gàn )共成林(41)。
靈鳳撫雲舞,神鸞調玉音。雖非世上寶,爰得王母心。
(40)粲粲:光彩鮮豔的樣子。三珠樹:古代神話中的樹名。《山海經?海外南經》:“三珠樹在厭火北,生赤水上。其為樹如柏,葉皆為珠。”(41)八榦:指八株桂樹。《山海經·海內南經》:“桂林八樹,在貪隅東。”郭璞注:“八樹而成林,言其大也。”
其八
自古皆有沒,何人得靈長(42)?不死複不老,萬歲如平常。
赤泉給我飲,員丘足我糧。方與三辰遊(43),壽考豈渠央(44)!
(42)靈長:與神靈一般長久。(43)方:當。三辰:指日、月、星。(44)考:老。渠:同“遽”,忽然。
其九
誇父誕宏志(45),乃與日競走。俱至虞淵下(46),似若無勝負。
神力既殊妙,傾河焉足有!餘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後。
(45)誇父:古代傳說中的神人。《山海經·海外北經》:“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46)淵:即禹淵、禹穀,傳說中的日落之處。《山海經·大荒北經》:“誇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穀。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郭璞注:“禺淵,日所入也,今作虞。”
其十
精衛銜微木(47),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48),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47)精衛:神話中的鳥名。《山海經·北山經》:“發鳩之山,其上多柘(zhè)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huì鳥嘴),赤足,名曰'精衛’,其名自餃(xiāo呼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湮(yīn填塞)於東海。”微木:細木。(48)刑天舞干戚:一作“形夭無千歲”。刑天,神名。幹,盾。戚,斧。《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其十一
巨猾肆威暴,欽駓(pī)違帝旨(49)。窫窳(yàyǔ)強能變(50),祖江遂獨死。
明明上天鑒,為惡不可履。長枯固已劇,鵕鶚(jùn è)豈足恃!
(49)欽駓:神怪名。《山海經·西山經》:“鐘山,其於曰鼓,其狀如人面而龍身,是與欽駓殺藻江於昆侖之陽,帝乃戮之鐘山之東曰滛崖,欽駓化為大鶚,其狀如雕而黑文白笆,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鵲,見則有大兵;鼓亦化為鵕鳥。”
(50)窫窳:神怪名。《山海經·海內西經》:“窫窳者,蛇身人面,貳負臣所殺也。”又《海內南經》:”窫窳龍首,居弱水中,其狀如龍首,食人。”郭璞注:“窫窳,本蛇身人面,為貳負臣所殺,複化而成此物也。”
其十二
鴟鴸(chīzhū)見(xiàn)城邑(51),其國有放士。念彼懷王世(52),當時數來止。
青丘有奇鳥,自言獨見爾;本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51)鴟鴸:鳥名。《山海經·南山經》:“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士。”見:出現。(52)懷王:楚懷王,戰國末期楚國君主。
其十三
巖巖顯朝市(53),帝者慎用才。何以廢共鯀(gǔn)(54),重華為之來。
仲父獻誠言,薑公乃見猜;臨沒告饑渴,當複何及哉(55)!
(53)巖巖:本形容高峻的樣子,這裡代指顯赫的大臣。《詩經·小雅·節南山》:“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伊師,民具爾瞻。”顯朝市:顯赫於朝廷之中。(54)廢共鯀:指帝堯的臣子共工與鯀,因不賢而被廢棄處置。《尚書·舜典》:“流共工於幽州,放歡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處罰)而天下鹹服。” 《山海經·海內經》:“洪水滔天,鰭竊帝之息壤以埋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羽郊。鯀複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55)當複何及哉:又將怎麼來得及呢。意謂已是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