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维也纳·圣斯特凡大教堂

奥地利·维也纳·圣斯特凡大教堂

奥地利国家地图,圣斯特凡大教堂在其上的东边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圣斯特凡大教堂

圣斯特凡大教堂

地点:欧洲奥地利维也纳市中心

时间:哈布斯堡王朝,公元1304年始建,两个世纪后竣工

风格:奇特的混合式,罗马风格、哥特式,巴罗克风格交融

规模:1座主体3座塔楼,南塔高136.4米

圣斯特凡大教堂平面图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英语:House of Habsburg,公元6世纪—1918年),欧洲历史上最强大的及统治领域最广的王室,曾统治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帝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哈布斯堡家族亦称奥地利家族,奥地利1278年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长达640年的统治。18世纪初,哈布斯堡王朝领土空前扩大。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成立了以奥为首的德意志邦联,1866年,奥在普奥战争中战败,邦联解散。1867年与匈牙利签约,成立奥匈帝国。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解体。

欧洲最高的几座哥特式古建筑:

欧洲最富盛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等,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圣斯特凡大教堂以136·4米高的塔尖,是继乌尔姆敏斯特大教堂(德国,占地面积8260平方米,年代11-13世纪,高度161.53米)和科隆大教堂(德国,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东西长144.55米,南北宽86.25米,南塔高157.31米,北塔高157.38米)全世界第三高的教堂尖塔,成为维也纳标志性建筑。

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是维也纳市中心的哥特式教堂,也是欧洲最高的几座哥特式古建筑之一,带有东欧教堂的浓厚地方色彩。在教堂顶盖外面,绘有大面积的色彩缤纷的图案纹,有“维也纳的精魂”之称。公元1304年始建,两个世纪后竣工,被认为是积几百年建筑艺术大成之杰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战后重建,历时10年,于1958年基本恢复旧观。大教堂由1座主体楼和3座楼塔组成,以南塔最为壮观,高136.4米,成锥体形直插云天。镶嵌在屋顶上的青黄两色的瓦片光彩夺目,鲜艳瑰丽。铺反的屋顶上引人注目的由黄、绿、黑三种颜色组成的臂章图案以及代表哈布斯堡王朝的双头鹰。

中世纪(The Middle Ages),指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是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的一个中间时期。始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终于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最终融入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中。中世纪历史自身也分为前、中、后期三个阶段。术语“黑暗时代”“黑暗时期”一般指中世纪早期。

大教堂内有1467至1513年间由尼可拉斯·格哈德·凡·莱登设计建造的国王弗里德里希红色大理石墓碑。教堂内北侧厅是安顿·皮尔格拉姆设计的布道坛和管风琴脚。

塔内有费加罗厅,著名作曲家莫扎特曾在厅内为《费加罗的婚礼》谱写了闻名于世的乐章。大音乐家海顿8岁时参加过这里的少年唱诗班。每逢节日,前来教堂祈祷膜拜的人络绎不绝。

最早的建筑部分是现在的大门和左右两侧的门墙,为罗马建筑风格。哈布斯王朝统治奥地利后,又对教堂进行了重新扩建,修建了南北两座高塔。南塔先造,具有哥德建筑风格。北塔后建,又具有文艺复兴的味道。十八世纪时,大教堂又进行了一次扩建,同时对外面的墙壁以巴洛克建筑风格为基调进行了整修。

整个教堂的建筑风格呈奇特的混合式,朝西的正门是罗马风格,尖塔是哥特式,而圣坛是巴罗克风格,将这些不同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是人们历时四个多世纪并不断改建、修建的结果,又是维也纳人折中调和才能的体现。

教堂建筑浩繁精美,两排哥特式的柱子,把教堂的正殿隔成三部分。放眼望去,从圣坛背后的玻璃窗画射进的一缕缕五彩缤纷的光线,为巴洛克式的圣坛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氛。

左侧的布道坛是教堂内最精美的一座哥特式艺术品。1515年,教堂建筑师皮尔格拉姆不仅把四个布道师的半身像塑造进去,而且还把自己以一个“ 倚窗眺望人"的形象塑造在布道坛的底部。他在这里开出一扇窗户,自己便半倚在半开的窗上,手中还握着他那把心爱的刻刀。

南塔 (Suedturm)被亲切地称为Steffl(小斯蒂夫),有343级台阶,其顶可以把维也纳内城的景观尽收眼底,而且还可以把由25万片彩瓦组成的圣斯特凡大教堂顶部观察得一清二楚。北塔有重达20吨的铜钟,被昵称为普默林(Pummerin)。1683年,维也纳人战胜了奥斯曼帝国的侵略,把缴获的枪炮铸成了这座铜钟。第二次大战后,人们把残片收集起来,重铸了这口大钟。

教堂有一座庞大的地下墓穴。当年人们在废除圣斯特凡墓地时,把成千上万个维也纳人的尸骨放置在此。此外,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员还把自己的内脏放置在此。(哈布斯家族成员的心脏安放在皇宫的奥古斯丁教堂,尸骨安葬在附近的纳骨教堂)

2001年随维也纳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站在维也纳美泉宫山坡的高处远眺维也纳市中心所看到的圣斯特凡大教堂。

教堂前的圣斯特凡大教堂铜铸模型

教堂前的圣斯特凡大教堂铜铸模型

巨象之门:圣斯特凡大教堂保留下来仅有的罗马式建筑风格部分。

巨象之门:圣斯特凡大教堂保留下来仅有的罗马式建筑风格部分。

专门圣方济会圣徒约翰尼斯·卡皮斯特拉诺的巴洛克式布道坛。建于十八世纪。中间的圣人就是圣徒卡皮斯特拉诺,他的脚踩在被击败的土耳其入侵者的身上。

圣斯特凡大教堂的外墙装饰非常美。讲述的都是圣经故事。

浮雕描绘的是基督蒙难地

屋顶最早建于1490年,毁于二战战火。现在看到的是1950年重建的,北侧屋顶上鹰的徽记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双头鹰徽记

教堂北侧广场

费加罗厅,著名作曲家莫扎特曾在厅内为《费加罗的婚礼》谱写了闻名于世的乐章。

教堂中厅

主祭坛的这幅画描绘的是教堂守护神圣·斯特凡被乱石砸死的情景

布道坛:1510年奥地利建筑大师安敦·皮尔格拉姆的作品

建筑大师皮尔格拉姆的自雕像

布道坛

建筑大师皮尔格拉姆的“凭窗瞭望像”

建筑大师皮尔格拉姆的“凭窗瞭望像”

建筑大师皮尔格拉姆的“凭窗瞭望像”

布道坛扶梯下面有一尊雕像,命名为“凭窗瞭望像”,表现建筑大师皮尔格拉姆从窗户探身审视自己作品的认真形象。手里拿的是创作建筑作品用的设计和制作工具。

北塔顶上能看到这座巨大的钟,直径3.14米,重20132公斤,排行欧洲第二。原来这座钟铸于1711年。1945年的大火烧坏了悬挂大钟的木架。钟掉到地上砸碎了。这座是1951年用原钟残骸以原样铸造的。

主祭坛北侧是维也纳新城圣坛

雕琢精美的洗礼盆是用萨尔茨堡红色大理石制作的

通向墓室的甬道顶上有一个手的雕塑指出前进方向

地下墓穴,其中又分为地下墓穴 Katakomben 和 皇家墓穴 Kaisergruft

主祭坛的南侧大理石台基和围栏中安放着神圣罗马帝国腓特烈三世皇帝的石棺

地下墓室:“牙痛基督”雕塑

地下墓室:除了棺椁之外,通道两侧的架子上放着大小不一的各种坛子罐子。里面存放的是王室成员的内脏,不包括心脏。心脏安葬在离圣斯特凡大教堂不远的奥古斯汀教堂里,也同样放在类似的容器里。

地下墓室停放的棺椁(拼音:guānguǒ )

南塔的343级台阶,螺旋楼梯

教堂内陆下室旋转楼梯

教堂内陆下室旋转楼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