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石 || 袁渡王洲村:此洲地胜黄州地

袁渡镇王洲村位于抚河中游西岸,是“三府(抚州、宜春、南昌)四县(临川、进贤、丰城、南昌)”交界处,东临抚河,西接三江口镇,南面有株山,北座温家圳。这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墟,也是抚河之畔的重要集镇,很早以前就是抚河航道重要的商埠码头。南来北往的商人船夫,各种艺人、江湖术士、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聚集于此,把五花八门的经济文化带到这里,使这里成为商业繁华、人流密集的集镇,令周边府县的人羡慕不已。民间曾流传这样的童谣:“王家洲,三夜灯四夜戏,不嫁王洲嫁哪里?”

王家洲最早的名字叫黄洲。《王洲王氏重修族谱序》记载:“仲公授黄州教谕,迁临川北乡之王洲,生子二,幼子葭公回迁湖广之黄州府,兄弟分离时,取其两面相府符合,将王洲宗庙冠以黄洲老庙,此黄洲名之来历也。”这里说的仲公,就是王季友四世孙王椿(字子邳)第七子王仲(字景中,号成辅)。王椿战死之后,他的十个儿子分迁各地,第七子王仲到湖北黄州任教谕,退休后带着长子王茯(字子馨)迁于抚河之畔的洲地上,次子王葭入赘于黄州,便在黄州落籍。为了纪念在黄州当官的经历,同时让两个儿子世代不忘兄弟之谊,所以把洲地取名为“黄洲”。后来,王葭四世孙王达到黄洲寻祖,访获王茯四世孙王简,相聚甚欢。临别时,王达赠诗曰:“百十年来老族门,至今人似昔时人。此洲地胜黄州地,幼子孙同长子孙。上马满斟离别酒,到家重念送行文。不知别后相逢处,白雪红梅又几春。”这是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的事。

落籍黄洲之后,得益于这里便捷的交通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王姓族裔快速发展壮大。经过十数世的蕃衍,发展成为拥有三支十数房数千人的大村庄,“烟户两千余”。《黄洲赋》中描述:“大乌衣之门巷,罹青简之缣缃。聚千家之丁户,开万亩之土疆。水面曳丝丝之杨柳,岩头老松柏之苍苍。”又有《黄洲全图诗》云:“环洲四畔水茫茫,宛在中坻宅我王;鹤岭鸾骞钟秀脉,麟峰鹄立峙明堂。千章古木常垂荫,七宝名岩屡发祥;鸣吠相闻弥廿里,室卢斗角普三房。长湖远隔义公寝,中巷遥连孝子坊;地出甘瓜徵土德,坟封柏木料骸香。男勤女俭宗风古,士励官清世泽长;动我溯洄桑梓念,操觚肯惜赋家乡。”把王洲人文风物描写得淋漓尽致。

早在公元901年,王洲就建立了圩市,当时隶属临川。明清期间,王洲的墟市已经十分热闹,每逢农历二、五、八、十开墟(当街),吸引着十里八乡的邻村居民前来购物。清朝同治年间,黄洲改名为“王洲”,一直沿用至今。晚清至民国时,王洲的手工业已十分发达,各种商铺、客栈、棉纱、手工作坊林立。袁渡镇素有“毛笔之乡”的美称,其生产基地就设在王洲,王洲毛笔厂的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乃至出口到东南亚各国。后来,单一的毛笔制作业逐渐发展为毛笔、圆珠笔、水芯笔、油墨等种类齐全的文化用品加工制造业,为王洲的特色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纷至沓来,参观选购,王洲村也赢得了“小香港”的美誉。

1963年前,王洲村属临川县箭港公社,公社驻地就设在王洲。1963年5月,因抚河西堤加固改造,王家洲脱离临川,划归丰城市袁渡镇管辖,仍设箭港公社,公社驻地设在王洲。1964年4月,袁渡、佛岭、箭港三个公社合并为袁渡公社,驻地王洲。之后,公社合而复分,但王洲一直是公社的驻地,直到1968年10月,公社驻地回迁袁渡,王洲自此成为袁渡公社(乡)辖下的一个行政村。沧海桑田,白驹过隙,流淌于王姓族裔骨血里的基因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作为江西首任状元、唐代著名诗人、政治人物、学者王季友的后裔,王洲人自古就有崇文尚礼、敢为人先的优良家风。千百年来,生活在抚河之畔的王洲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以战天斗地的勇气抗争抚河的泛滥肆虐,以耕读传家的睿智改变自己的命运,把这片古老的故土打造成为抚河之畔一颗璀璨明珠。

昔日的繁荣已然不再,先贤的音容杳然无踪,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古老幽深的巷道和鳞次栉比的楼房中寻找到一些当年的痕迹。从开基祖仲公退休来到这里落籍开基,经过一千多年蕃衍,端的是家风淳厚,文武济美,历代达官显贵、文人杰士灿若星辰,有以文学显者,有以忠义传者,有以孝友著者,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数十年,使这个抚河之畔的村庄蜚声四海,名扬九洲。时至今日,从王洲走出来的商界精英、社会名流也是多不胜数,遍及于各行各业。在抗战期间,王洲村曾经走出了一位浴血沙场、舍生赴死的抗日英雄,他就是王厚元。

王厚元,字仰恩,幼时读书习武,少有大志,勤奋好学,身体高大魁梧。1937年投笔从戎,报考中央第四军官学校,远赴川滇所属独山地区接受军训。1942年在中央第四军官学校毕业,任第26师78团第8连中尉连长,荣获蒋委员长赐袖剑一把,剑柄上镌刻“杀身成仁”四字。1944年春节期间,厚元与白城游日学者章义湘之女、同窗学妹章奎英小姐举行婚礼。婚期未满,接到“火速归队”的电报,匆匆归队,率领全连开赴浙东,参加衢州保卫战,与日军周旋月余。6月26日,终因援兵未到,弹尽粮绝,全连官兵与日军短兵相接,浴血肉搏,杀敌多人。全连只剩下战士4人,厚元在激战中为国捐躯,年仅24岁。所属部队追谥哀状:“忠贞为国,永志哀荣”,还专门派员送抚恤金到王洲王厚元家进行慰问。

王洲村后侧,有一座历经千年的观音寺(庵)。观音寺(庵)红墙黄瓦,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观音寺(庵)旁有大佛寺,庄严肃穆,气宇非凡。观音寺(庵)和大佛寺复建于1994年,经过居士信徒十几年化缘筹款,到2005年始具现在规模。观音寺(庵)的前身是七宝禅林,始建于唐朝期间。七宝禅林的名字来源于抚河对岸的石背山,相传是女娲初天时落下的奇石,阳光照射之下,发出七色斑澜的彩光,故名七宝岩。因寺院与七宝岩隔河相望,这才有了“七宝禅林”的名字。七宝岩与七宝禅林相互呼应,相映成趣,古人咏赋七宝山的诗中有“隔岸相对望长空,豁悟忽闻禅院钟”的句子,成为王洲历史上重要的人文景观。

寺宇巍巍,梵音衾衾,观音寺(庵)如今已成为邻近地区善男信女祈福许愿的重要道场。而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王氏族裔们,依然在先辈们开拓的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续写着更加璀璨动人的新篇章。

(感谢王洪顺先生提供资料支持)

(0)

相关推荐

  • 抚州 才子之乡与文化之邦

    "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曾这样赞美家乡的胜境美景.他笔下的临川就是现在的江西省抚州市,这里曾孕育过很多名垂千古的文化巨匠,被称为"才子之乡" ...

  • 抚河扬声

    饮长江之水,虑黄河之族.学诸葛鞠躬,效范翁优乐.      斌斌

  • 瘦石 || 袁渡垱北村:将军仗剑起丰城

    垱北村俗称卢坊垱,位于袁渡集镇北约三里许,是卢姓聚居之村落.早前,因抚河水泛滥,百姓在此围堤种田,设立青洲围,卢坊垱位于青洲围之北,故称垱北,别称"青洲",是袁渡境内较早建立的村庄 ...

  • 瘦石 || 董家老塘村:风光形胜见神仙

    金姓的来历,多以汉武帝时汉秺侯金日磾为始祖,董家镇老塘村金姓也一样.据<老塘金氏族谱>载,金日磾三十七传至崇岳公(字嵩高),官至宋徽宗朝右正言兼延和殿侍读学士,后世尊称其为"正言 ...

  • 瘦石 || 孙渡长湖村:儒道商贾青花王

    发源于玉华山系的丰水河(清丰河)一路逶迤而下,流经石江.铁路.荷湖.丽村.荣塘后,开始东折进入孙渡,与芗水河汇合,水面更加巨阔,自古便是先民打渔撒网.龙舟竞渡的好所在.有趣的是,如此波澜壮阔的水系,在 ...

  • 瘦石 || 隍城大屋村:人文仙迹多胜游

    松湖镇,自古便是锦江流域商贸集镇和航运码头,又是通往省城南昌的重要通道,在丰城河西地区鼎鼎有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松湖街还是一个热词,虽说松湖镇隶属于新建县,但在集市做买卖经商的却多数是丰城河西地 ...

  • 瘦石 || 孙渡阳坊前杨:竹溪河畔大夫第

    从新城区孺子学校门前雷焕路走过,一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晚上更是路灯高悬,彻夜通明,俨然是一派城市气象.要不是知情人介绍,哪里知道这里曾经是溪水清清.炊烟袅袅的田园村舍呢? 阳坊社区居委会位于孺子学校 ...

  • 瘦石 || 白土齐园村:温情悠悠传话厦

    初秋时节,秋老虎依旧肆虐,炎炎烈日晒得皮肤灼痛.好在一路山色青翠,稻田碧波万顷,虽然久旱未雨,满眼的绿色足可养眼怡心,内心的浮躁稍稍有所平静. 华平兄从事基层文化工作多年,是地地道道的白土通,说起白土 ...

  • 瘦石 || 筱塘北下村:古村深巷大宅门

    顶着炎炎烈日,走进甘棠腹地.进入北下村的时候,被几个古老的门头吸引住.门头后面巷道笔直,巷道里的麻条石发出青幽幽的光,心里禁不住一阵激动.凭直觉,这里是一个非常有看头.也非常有人文底蕴的地方. 北下村 ...

  • 瘦石 || 秀市坑头村:颐养福地有洞天

    莽莽苍苍的大罗山一直向东延伸,经东安.杨家后,翻过一道山脊,便进入秀市的地界,山脚下便是秀市园坊村委会的上岭.园坊村再往东北行约三四里,便是坪荫居委会坑头村,国有坪荫林场的场部就驻扎在坑头村的北端.现 ...

  • 瘦石 || 孙渡瑶堆曾家:三省遗风传家远

    曾子(公元前505-公元前435),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郑城镇南武城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