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苑】房怀山:老家

春节期间,我为乡下老家写了春联:故园多情常邀明月入梦境,柴门有意总关春色等归人。虽不严密,但却如小石击水,平静中引起无限眷恋与遐想。

老  家

“故乡,是清明的那炷香,是中秋的那轮月,是春运时的那张车票,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口音。”观看《朗读者》中“故乡”专题,那亲切的画面、那时断时续如泣如诉的音乐瞬间将心中深埋已久的乡愁振痛。良久,老家那木门土舍、牛车农具、草垛篱笆、连同沙丘枣林还在脑海里闪现,那长长的村路、柔情的炊烟、草丛间流淌的渠水伴着难以名状的思绪,还在泪光中蜿蜒……

老家在沙苑边缘的一个小村,小村有一个朴素而大气的名字——麦城。印象中,村子总是安分宁静,几乎从未有过狂放和张扬。一如淳朴善良的父兄,总是默默地彰显着人道和规矩,从容面对世间的悲欢离合。

很小的时候,我们与伯父、堂哥三家十五六口人居住在不足三分地的小屋里。尽管所有空间都被大人最大限度地利用,家,仍然让人感到拥挤和压抑。每年,父亲都向大队递交庄基申请书,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每次都批不了。1979年春,也就是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年头,我们终于有了新的庄基。那段日子,我们三家几乎天天沉浸在欢乐中,因为有消息说堂哥家的庄基也将在年底前批下来。

圈院墙的日子是忙碌的,刚上小学的我每次都以传话送水为由去现场看看。合龙口那天,天气格外晴朗。在一阵炮竹声中,父亲以铁锨为笔在墙头上深情地写下“北望五谷丰登兆”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那娴熟洒脱的动作几乎是一种书法表演,在乡亲们长时间的喝彩声中我第一次为父亲骄傲。因为在那个灰色的年代,我们一直是生产队里的下层人,父亲除了干活一句多余话都不肯说,许多人都把他与愚昧、麻木联系在了一起。当时的父亲想必是感觉到了改革开放春风的温暖,那七个字里该含着多少情愫啊!

有了新家的日子是幸福的、快乐的,那段日子大队的高音喇叭经常播放一些流行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那就是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等等,在美妙的歌声里,世界的一切似乎都有了情感和灵性:春天,帮大人干活回来,屋前那绕着炊烟呢喃翻飞的燕子总是那么可爱;夏夜,在门前的场地上纳凉,《水浒》《聊斋》《三言二拍》的故事连同浩瀚的夜空总是那么神秘;秋日,在高高的玉米桩和花生垛子下,一家人围坐着或摘豆子或剥棉花,那浓浓的亲情总是那么温暖;冬晨,推开房门见到满世界瑞雪时的那种惊喜至今还那么清新。最令人难忘的是在那个桐树开花的季节里,父亲牵回了家里的第一头耕牛,他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抚摸着牛背兴奋地向正在院里捡粮食的母亲问道“你看这牛咋样?”“让我娃说,美不美?”母亲边说边微笑着将一条早已准备好的红绸子挽在牛角上。一阵风吹来,树上的桐花簌簌下落,打在父亲的肩头,撒在母亲的簸箕里,钻入我的书包……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父亲那落地生根的锄头执着地翻着季节的辗转轮回,翻着命运的沧桑无常。他那被压抑了几十年的激情得到了释放,他操持庄稼的殷勤与精明,他为人的诚恳与热忱曾让很多人为之赞叹。在我教书的第六个秋日,父亲不幸患病离开了我们。临终前,他对家的无限眷恋成了我们永远的痛。我将父亲安葬在与家相望的枣林里,给他看家里温暖的灯光、看田间枝头丰硕的果实,让他听村里的鸡鸣犬吠,听小路上牛铃的吟唱……

老家的欢乐是伴着父亲的去世而淡化或终止的。一段时间,由于不再操劳那么多土地,我回家也就没有以前殷勤,后来调入县城工作,回家的次数就更少了。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年底,一场大雪过后,由于担心年久的房舍,我在一排漂亮的楼板房中间走进自己低矮的家。院里疯长的杂草、室内厚厚的尘土、几处墙角的蜘蛛网似乎都在诉说着人去楼空的悲凉。电话里儿子的埋怨妻子的催促把我的情绪搞得烦乱,天气渐黑时,我又不得不离开。就这样,那个凝聚着父亲心血的家,那个承载着童年欢乐与梦想的家渐渐淡出了自己的生活。

故乡,是年少时总想逃离而年老时又想回去的地方,是珍藏过去的相册,是整理心情的驿站,也是蕴藉能量的温床。人到中年,每次回老家都像在穿越一个时代,经历一次阴阳两隔的团聚。有老家,真好!

 作者简介:房怀山,陕西大荔人。大荔县教育局干部。

(0)

相关推荐

  • 李思民║秋雨里,想起父亲

    秋意就这样渐渐深了. 我躺在老家老房子的老床上,任秋雨敲打在鳞鳞千瓣的瓦片上,淅淅沥沥由远而近.这样的雨夜,无疑会渲染出一片诗意的悲凉. 子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睡,飘零的叶凋落在迷蒙的屋前,窗外萧萧斜雨 ...

  • 【大荔文学·诗歌·黄波】童年的冬天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71 童年的冬天 文/黄波 大山脚下 静卧着农家 冬天抖抖身子 落下一幅北方特有的童画   穿着开档裤的娃娃 舔着糖葫芦上的冰碴 小伙伴们馋得直淌哈喇子 ...

  • 诗画 |《老 家》​石建农

    油画  老 家 每一个兵团人都有一个老家 先辈来自黄河长江五岳华夏 他们在时代大潮中援建新疆 屯垦戍边绽放青春光华 辛勤劳作献了青春再献子孙 天山脚下成为他们的新家 等到退休已经满头华发 再不能够回到 ...

  • 【大荔文学·散文·杨发兴】大山情思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42 大山情思 文/杨发兴 时常梦到这样一个场景:一座青绿的大山前,有三五户炊烟袅袅的人家,一条清澈见底有小鱼儿游动的溪流,四五棵茂盛的青松,一片参差不 ...

  • 端午2021

    端午又叫端阳.2021的端午,没事,来茅坪陪家人看龙船赛.今年时值疫情,龙船赛只由几个村举办,但没有去处的人们,来的也不少. 茅坪,是古代木商发源地之一,地处湘黔交界,曾是贵州最大的土材集散地. 三年 ...

  • 故乡的云 - 美篇

    故乡的云 2020.03.15 菊儿 阅读 406故乡的云   [文字]菊儿 [图片]惠芳 [音乐]故乡的云 二十二岁开始离开家乡,一晃过去了许多年,当年的那个年轻的女孩子已经成为了两个孩子的母亲,很 ...

  • 近乡也怀思乡情

    近乡也怀思乡情 这么多年来,很少远离过家乡.近年,基本每个周六妻子都会陪我回离县城只有二十几里路的老家,和姐姐妹妹一起陪年迈的父亲吃顿午饭. 回家这样勤,漏不过家乡的增砖换瓦,房起房落,伐木新植,新人 ...

  • 背山的女人

    题 记 再悲催的生活也不能阻止我彪悍的斗志和坚定的笑容,前方的路依旧漫长,我若不坚强,生活便真的没有了希望. 背山的女人(上) 孟庄,一个定格在鲁北平原上毫不起眼的小村落,村民世代以耕田为业,民风淳朴 ...

  •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我老家的邻居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62 我老家的邻居 原创/张玉兰 一九五九年黄河滩大移民,我们上八户村移民到安仁镇,新华村,一个村分到了四个小村,郑家庄,刘其营,赵家寨,我家分到佘家营 ...

  • 【大荔文苑】房怀山:妈妈,麦子熟了

    妈妈,麦子熟了 文/房怀山 妈妈,麦子熟了,您能看见村边那殷实的黄吗?您能听见那撩人的旋黄旋割吗?我不至一次的置身麦田,望着或静或动的麦子,走进你我关于麦子的过去,将思念拉的好长好长-- 麦子,北方人 ...

  • 【大荔文苑】房怀山:从容为师

    某日,一位校长谈起她学校的一名女教师,说其心境豁达,处事得体圆通,说其清逸脱俗,大度大气,说其生活幸福,爱写诗,会拉小提琴,四十多岁,儿子西安交大研究生已经毕业--言谈中,一向严谨自信的女校长流露出满 ...

  • 【读书心得】房怀山:品读人生大境界 成就自在大人生

    品读人生大境界  成就自在大人生 -<丹韵词音>读书感悟 文/房怀山 <丹韵词音>最早是以电视节目的形式在2012年春节期间<文化讲坛)栏目中出现的,是著名文化学者于丹2 ...

  • 【大荔文苑】雷会喜:我的老家在朝邑

    老家的记忆 文/雷会喜 陈旧的老宅,它是雷氏家族的根基,虽不那么辉煌可它却留下了多少代老前辈的足迹和功德,随时代沧桑巨变,历经雪雨风霜相传至今,看似简单陈旧没有发展,仅保留着老前辈的原始风貌,但它却给 ...

  • 【大荔文苑】彭拥军:师恩如山

    师恩如山 文/彭拥军 除了入门师父陈叔,还有一个对我影响最大的人,那就是我第二个师父--王西运叔叔(我一直这么称呼他).那天我骑电动车从农场去县城去看他.一路上车流如梭,特别到了城里,更是车多人多,叫 ...

  • 【大荔文苑】王锁学:镰山社火

           写在前面:春节的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的积累与发展形成的, 它包括于各个层面,社火就是一种,经过多少年代的演变,各个地域大同小不同,  镰山的社火有它那历史的印迹.今天回首倒也让人回味无穷 ...

  • 【大荔文苑】彭拥军:农场要通天然气了

    儿时在澄县的新城村老家,从记事起到上完小学四年级,每天放学回家,母亲她们若没把饭做好,坐在地活前拉风箱的事,无疑就是我的了!干锻工的父亲,为了补贴家用,在我儿时起,就支起炉子,和伯父.叔父他们一起烧火 ...

  • 【大荔文苑】秦金平:战友情缘

    战友情缘 文/秦金平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5月1日,艳阳高照,天气炎热.吃过中午饭,我独自骑着电动车到沙苑湖观景游玩,骑到创业路口,等待红绿灯的间隙,手机铃声响了,打开手机接电话.电话是战 ...

  • 【大荔文苑】黄远青:祭礼

    在去西汉村家访的时候,偶然遇见村民们正在出殡埋人.在灵车经过的村头.巷口.路边,有一些年龄长者摆了一张张饭桌,上面放着四碗菜肴.四个馒头.一柱香.一卷烧纸.灵车经过时,老者点燃了烧纸,插上了清香.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