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军 漫谈高考死人
漫谈高考
作者 高军

午间,烟熏火燎煮面条之际,一朋友发来消息说他们那里又一个大学生自杀了,我听了没感觉到什么心生波澜,反正是:高考年年要死人,神州处处添新坟。有什么大惊小怪哩。
紧接着又发来一段话:“高考季,看到一则大学生自杀的新闻,心塞。多少父母望子成龙,多少学子十年寒窗,高考这座独木桥带来的辛苦,大部分国人无法避免。而少部分幸运儿过了独木桥的,便成为众人艳羡的对象,亲朋好友教育孩子的榜样,众多学弟学妹的偶像。在大多数人眼里,只要考上大学,光宗耀祖不说,必定前程似锦,幸福一生。可现实真的如此吗?一线二线城市房价足以让任何一个名牌大学生望而生畏,就算考上大学去大城市工作,不过是换一个地方做房奴。上八小时的班,坐六小时地铁公交。寸土寸金的城市,蜗居是难免的痛。”
对于这段话,不想说什么也无需赘言。但是对于国情民风国民之疾本应视而有感,闻而有触。
考试者?考也,试也!分而言之,考者检查也,试亦非正式的实验。考试,说白了也就是出去旅游时一张票而已,排队买票先来后到买上买不上又有什么呢?飞机票没了还有火车、汽车呢……再还有四轮车、脚踏车呢,最不济也可以徒步……
2500年前孔子提出“学而优则仕”后,中国人考了几千年也试了几千年。其结果是在功名利禄的漩涡里挣扎了几千年,头破血流,刀光剑影,腥风血雨。违背了考试的实际意义,把本来是作为衡量一个人轻松的应该到什么地方去更适合、快乐的有效安排途径变成唯有目的性高官厚禄纵冠于人性之上的一个无形的笼。
《儒林外史》里走出了一个人所共知的范进疯子,他疯了倒也没什么,反正还活着,可悲的是当代天之骄子一边在给范进脸上吐唾沫的同时上吊者有之,投河者有之,服毒者有之……总之是千奇百怪各种自杀乱舞在这个黑色的六月,呜呼哀哉!讽刺之极。
可悲的是《儒林外史》还有个杜少卿却被人们很少记起,杜少卿生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之家,如莲不染于泥,言行离经叛道,思想民主。他蔑视科举,视功名富贵如浮云。他还说:“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他不愿做官官运上门他却装病拒绝出仕说:“好了!我做秀才,有了这一场结局,将来乡试也不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罢!”转而与一帮志友挥金如土,浪迹于秦淮河畔,酒肆之中。此乖张言行是不是对《儒林外史》上追名逐利风气之极大讽刺呢?杜少卿老婆也开明,也敢同丈夫一起在人群中拉手游山吃酒。他反对多妻制,认为破坏了人类自然男女平衡,他说的最经典的一句话:“若我多娶一个老婆,那么天下便多一个光棍,此事不中”。他这样一个人,在那个时代是一个奇葩,那么对于现如今的为考试而自杀者是不是一个响亮的耳光?这样一个杜少卿,古往今来也许只有一个人能与他对等,那就是《红楼梦》里的宝玉少爷。
年年考试,年年死人。反正死的多了也就见多不怪也,你死你的,我不考试种地也活的好好的。
古往今来但凡大成就者都没怎么读过书考过试,反倒是心里素质强大。秦始皇,曹操,刘邦,毛泽东……,哪个读过书考过试,不照样也名震天下,史标古今吗?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书里来的,是社会实验中来的。美国人、日本人为什么牛,因为人家是实验的多实验出结果不怕实验不怕失败把科学放在一种平和淡定愉快的实验气氛里进行,心里素质强大。
中国人,一个字,穷啊,穷怕了,想着就是升官发财,那么升官发财的唯一途径在中国即是考试。有人说中国父母辛苦,可怜,为孩子怎么怎么样付出,其实他们才是刽子手呢?付出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为他们摆脱贫穷,扬名立万,是他们一步一步,一天一天把孩子推上了死路,当然,中国老师也包括在这些穷人里面。
有个家长这样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核心,我们做爸爸妈妈的看着孩子这一路的不易,着实心疼,几千个日日夜夜,起早贪黑,我们陪着,多少次课外班、补习班,我们接送着...期间,太多的艰辛、太多的苦累,我们都陪孩子哭过、笑过、努力过!不为别的,只为孩子人生的起点能高些,工作选择面能大些,将来的生活能够过得轻松些,可怜天下父母心,好好考吧!孩子们,考好考坏爸爸妈妈都爱你们!未来都会给你们一片属于自己的蓝空 ”。
这段话看来让人很感动,为天下父母无私的爱感动,但是也很心疼,心疼话里很多矛盾纠结的地方,什么是高起点?谁也不知道。“考好靠坏爸爸妈妈都爱你们。”这话说的很好,然而“未来都会给你们一片属于自己的蓝空”,属于自己的蓝空到底应该由谁来给?父母能给得了吗?父母给的那到底是属于谁的的蓝空呢?
一句话,好好活着用身体勤劳好好挣钱,人类从茹毛饮血到今天的科技时代,经历过多少失败苦楚,还有什么不可以看开?
那么说到挣钱,一个尖锐的问题在中国就产生了,你不升官发财即意味着你挣不到钱混得不好。因为国家鼓励你升官发财,父母盼望你升官发财,亲朋羡慕你升官发财。你没有快乐,没有自由,没有自己,你在无形的黑洞里旋转、疼痛、挣扎、奔溃,最后寂灭。死了以后亲人还要给你嘴里含着铜钱,手里握着铜钱,不管你愿不愿意,活着的人愿意了就成。
“民以食为天”,虽然说农业、粮食国之根本,民之根本,生命之根本,但是中国人素来瞧不起农民,身为同样都是农民的夫瞧不起妇,妇看夫不顺眼,父瞧不起子,子亦不尿父,亲朋好友对当官者趋之若鹜,对为农者嗤之以鼻。一个脱离了对劳动尊重的人不是什么好鸟,一个脱离了对劳动尊重的民族必然没有出路,再不要谈什么泱泱大国山河锦绣,国计民生一派繁荣。
琴棋书画本来是作为人精神领域里高雅怡情的东西,而中国人却把这些东西作为谋生的手段,给孩子同时报舞蹈、绘画、钢琴……等好多个课外班就等着哪一天用这些挣钱哩,且不管孩子的死活哩,用电视剧《白鹿原》里白嘉轩陕西话说:“这是给先人羞筋哩!”
50年代有个伟人说了一句话:“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到农村去,回到农民中去,那里真的是大有作为。人生处处是桃园,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回地里种旱烟。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人生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什么事都不要绝对化,要适可而止。永远有你达不到的东西,又何必苛求,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就是错得很错了,做了善事不去贪名,恶事不要去做,万事万物都有天理自然,珍惜自身,遵从天性,不给父母留忧患,便可终享天年。
那么为个鸟考试搞得上刑场、赴火海般悲壮不值得,说穿了不就是为了以后能吃得好些穿得体面些走在人群中风光一些吗?有什么大不了的?更何况陪上了性命,愚蠢之至,迂腐之至,要不得,不中也!
我女儿,十一岁,书读一流,文做一流,琴字皆佳。而作为单亲之家的孩子,我最害怕看到的就是她那与年龄不相符的灵慧懂事处处优秀。
因为,优秀的背后,是她以孩子的童真快乐作为代价换取的。我需要的,是一个健康快乐的女儿,她是不是女博士女富豪女政客都没有关系。谨以此句,与诸位家长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