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潮祖教授讲中医思维(四)
病机考虑因素(续)
9、考虑五脏六腑宜通。
五脏的病机百分之八十都是不通的病机,比如风寒束表、风热犯肺、饮食积滞、大便闭结、水湿阻滞。
9.1 五脏的结构特点说明五脏六腑宜通。
(1)肺主宣降
宣降两字概括肺脏所有的病机,任何病都是宣降津气。肺脏系统从鼻窍、咽喉、气管到肺泡是一个管道系统。
(2)脾胃主纳运升降
脾胃从口腔、食管、胃、小肠到大肠是一个管道系统。
(3)肝主疏泄调节
肝主身之筋膜,疏泄调节气血津液精五个方面的基础物质。肝脏从肝小叶、肝管、胆管到十二指肠是一个管道系统。
(4)心主灵通
心藏神主血脉,主神灵宁静,血脉流通,核心为“灵”和“通”。心为君主之官,英明则神灵宁静,神志清晰,神志方面的疾病主要都是神昏谵语等神方面的病变。心脏从心脏、动脉到静脉回来是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
(5)肾宜藏化
肾藏精主水。精藏后还要化,阴精化生为阳气营血。肾脏从肾小球、肾小管、输尿管、膀胱、尿道也是一条管道系统。
五大系统都是由大大小小不同的管道构成的管道系统,所以宜通,而中医是清理通畅管道的工人。气血津液精作为五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必须要能到达五脏。
9.2 《内经》从生理、解剖到病理都描述了五脏六腑宜通。
(1)生理
《内经》描述气血津液都涉及到五脏六腑宜通。
“人受气于谷,谷人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说明肺虽主气,但五脏六腑皆以受气,都要通到五脏。
“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说明五脏六腑要通过血来营养,如果不通则不能到达五脏六腑。
《素问·经脉别论》,对水液运行的描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从口入后,饮入于胃,下降的过程;“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上升的过程;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通过肺通调水道, 使津液宣发输布于体表,上升的过程;肃降下输于膀胱,下降的过程。最后通过肾元的气化,把水液蒸发成气,通过肺敷布于五脏六腑,才使“水津四布,五经并行”。
(2)解剖
《素问·调经论》:“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
(3)病理
《素问·调经论》:“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则百病变化而生”。病理上不通就要病,比如寒邪外袭则影响经脉,血脉阻塞不能够流通就出现颓然而退。
《素问·热论》:“五脏不通则死矣”。比如肺司呼吸,如果闭着十分钟不呼吸,人就无法生存,所以说五脏六腑宜通。
9.3 治法方面体现了五脏六腑宜通。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如果肝木郁结,那么就要升发,向外达;“火郁发之”;“金郁泄之”,肺要泄之;“土郁夺之”,夺之就是消痞导滞或泻下通便的方法;“水郁折之”,都是通。
按照大的治法归类的方剂,很多都属于通,如: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理气剂、理血剂、除湿剂、祛痰剂、开窍剂、消导剂。治疗不通的只有固涩剂和补益剂。
基础物质发生病理改变不外乎是不通,太通,亏损。按照大的治法归类的方剂,很多都属于通,如: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理气剂、理血剂、除湿剂、祛痰剂、开窍剂、消导剂。其他太通用固涩剂治疗,亏损用补益剂治疗。
(未完待续)
编辑:肖晔 何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