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读懂奇石:如同悟道,需要时间
Youth Day
小时候学唐诗非常机械,只知道跟着大人一句句地念,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记得第一首诗是外婆教我背的李白的《静夜思》,第一句“床前明月光”尚能理解,那时候家中住平房,晴朗的夜空下皎洁的月光会透过薄薄的纱窗洒在床前,此情此景至今记忆犹新;接下来的一句“疑是地上霜”我很久才明白,因为当时牙牙学语的我并不明白“霜”为何物,直到上学后冬天的早晨出操,看到操场边的枯草一夜之间变白,如同罩上一层乳白色的纱,那时候我方才明白何为“地上霜”。最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读了十几年才真正读懂,在家未出门时天天望着月亮都没有太多感想,而在离家后的第一天夜晚望月静思潸然落泪……
一首唐诗从蹒跚学步读到离家远行方解其中味,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我们常常陷入迷局、遇到疑惑,受到挫折,只有经过很长时间的沉淀之后,方能领悟出其中的道理,生活如此、工作如此、兴趣爱好也如此,比如爱上玩石之后,我才一步步得以成长!
记得玩石之初被身边的石友们裹挟着去山上捡石头,那个时候大家都是低头默默地捡拾,“工作”态度严谨而认真,但是我却显得不够安静,原因是对捡到的石头我看不懂,不知道它属于什么石种,优劣如何,是否值得收藏,于是总是急不可待地问身边的人,石友们很够哥们义气,他们一边耐心地给我讲解,如何识别形、色、质、纹、韵,瘦、漏、透、皱、秀,一边将自己捡到的美石借给我做“样本”,边看边学。感觉那个时候捡石头就像小学生临帖一样,尽管找不到和师傅们的石头同样精彩的,但在正确的引导下成长很快。
玩石头的人都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遇到的疑难问题解决以后,新的问题又来了。玩石之初只是不认识石种,即便捡到好东西也叫不出名,随着玩石石龄的增长,和石头之间见面的次数多了,彼此之间越来越熟悉,摸出门道后通过纹理、质地、色彩、外形、结构、特征能够识别出种类和产地了,但是新的问题出现:如何从同类石种中找出精品,于是我们开始观察奇石的完整性、油润性、精美性、独特性,从而判断奇石的观赏价值、艺术价值、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
从相识到相知的过程很漫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懵懂走向成熟,从好奇发展为挚爱,从冲动而变得理性。尽管在赏石中经常遇到新的问题出现,但研究和解决的过程是开心且快乐的。
有人说不是不想玩石,而是因为看不懂;有人说玩石很简单,喜则留不喜则弃。其实这些想法都会错误的,玩石头的目的是为了欣赏奇石的意境和神韵,感悟大自然神奇地创造力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和人生启迪。如果只是囫囵吞枣地一带而过,又怎么对得起奇石亿万年的颠簸流离,不屈不挠地与恶劣环境的抗争,静守荒野默默地等待。
初次接触奇石就好比我们接触了一个不知名的新朋友,只有通过时间的推移,我们才能看出此人是否与自己三观相合,是否值得深交。玩石者只有与石头长期相处,才能慢慢地培养出感情。我敢保证没有天生就不爱石头的人,关键是看你如何去打开心门,让赏石文化走进你的内心。
读懂奇石如同悟道,需要时间,让我们像童年读唐诗那样,花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去品读、感悟吧,相信有石相伴的人生丰富多彩、幸福欢乐!
以上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