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玉】二十年收获的不仅仅是三喜,还有“扬”
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也就是告诫人们要少说话,多做实事。如果用这句话来形容杨三喜,是再合适不过了,甚至可以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古言良训。至于文章标题的寓意,是小编取自杨三喜名字的谐音,他二十年执身如玉,收获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丰满,还有扬名玉界。
来自河南的杨三喜,有着北方汉子的憨厚与质朴,沉默与寡言。从1996年来苏州至今,已经过去二十年了。在这20年里,在事业上杨三喜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白玉雕刻。
20年来,杨三喜对白玉的感情是不言自明的
走进他的工作室
看他的办公桌
没有所谓的办公标配
看到的几乎全是白玉
有设计好的、有正在设计的
……
可以想见杨老师平时工作的心无旁骛
在雕刻题材里,人物雕刻对料子的要求很高,尤其是白玉。而杨老师做了十几年的人物雕刻,近两年才涉及到一些其他题材,如花草类。数十年的玉石雕刻经验,已然练就了他的“火眼金睛”,一看到白玉料子,立马知晓料子的优劣和料子的用途。杨老师说到他曾获金奖的《雄才大略》,当时拿到那块原石的时候,根据原石形状的独特性,顺势做出了熊的模样,成品简直就是浑然天成。
在我们聊天之际,有徒弟拿一些在雕刻的物件来问他的意见,他即刻停止与我们的交谈,和徒弟交流起来。虽然他们的声音很小,但我们仍然能看到他们的专注与认真,哪怕是小的细节也不会轻易放过。在这期间,我被杨老师办公桌上一块设计好了的原石吸引了,就忍不住问了一下杨老师。他说,“这个是设计好的,都准备动手雕刻了,但我突然发现料子的边上有一块小的裂缝,不处理的话也可以雕刻,可这不符合我的风格,所以我就放在这了,要把它磨平重新做。”后来得知,这块料子的价格不菲,如果重新磨平,会有一些经济损失,但杨老师并不把对价格的追求放在首位,他对工艺的精益求精,正是他对作品艺术性至高追求的最好体现。
我们很好奇,也很不解,市场行情的波动,定会影响雕刻师的选择。20年只专注于一种材质的雕刻,实属难得。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撑着他呢?说到此,杨老师微笑着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坚持罢了。做了太久的白玉,对其他的材质就没有什么感觉了,到最后还是觉得白玉最好。”或许我们没有听到高谈阔论,但这就是最好的答案了。坚持20年如一日,深居简出,埋头钻研,早已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了。
20年对白玉的钟情,20年的精心付出,他也获得了应有的殊荣。我们应该庆幸,在这个浮躁与戾气充斥的社会,有像杨老师这样的一群“手艺人”,他们不为外物所动,坚守自己所爱,在方寸之间雕刻出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坦然。他们的精神是我们最好的人生指引。
《雄才大略》
《道法自然》
《戏曲人生》
《文武双全》
《童子戏佛》
《观音牌》
《桃园三结义》
《英雄》
《刘海戏金蟾》
《独占鳌头》
《天马行空》
(完)
图:杨三喜
文:罐罐
责任编辑:独木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