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中医的没落与当代科学研究的某些现象
虹野:中医的没落与当代科学研究的某些现象
文/虹野
中医在医疗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小,甚至被人冠以“伪科学”的名头。中医之所以被称为“伪科学”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医理论的根基不可靠,也就是说我们无法知道“元气”、“阴阳”、“五行”、“经络”等最基本的概念是否是真的。而在此基础上的中医诊病方式就显得不那么可靠。
科学,则要求知道推理的结果的“真伪”,要求结果具有可重复性。而实践中,中医由于医生的经验和人体的复杂性以及中药质量的不可控性,其治疗结果则难以保证。
在应用领域的失利,或许在国人的眼睛里是中医药失败的主要因素。因为我们会发现中药治病没有西医治病更具有针对性。所以我们认为西医是科学的,而中医则不是科学的。
随着生物学的发展,基因理论借助于计算机和大数据,却也把这种普遍性的西医治疗方式推向了个性化,从这点上中医和基因治疗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中医却更系统,基因更微观。
西医借助于实验和统计方法成了一种科学,而中医则因为缺乏最基本的实验研究没有数据支撑而变成“伪科学”,只是可惜了中医的系统而完美的逻辑体系。
或许不少人认为中医中的“元气”、“经络”等基本范畴太过于飘渺与虚无,不像西医的血液、骨骼、病毒、基因等那么直观。但是存在的事物太多是无法用眼睛看到的了,比如各种电波,其显现方式或许并没有找到。可是国人在研究中医的时候却是很少研究基本理论,而大都在应用领域,似乎只有应用好了,才会体现中医的价值。但是却忽视了,没有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医就变成了无本之木。如果有朝一日,“元气”和“经络”被人们用某种方式给呈现出来了,那么中医的逻辑体系就会大放光彩。可是相对应的中药的体系又会是一个什么现状呢?按照国人只重视应用和效果的惯性思维,中药可能已经消失吧?
当前科学研究中,也有这么一种现象,我们的论文数量已经很多了,但是大都集中于应用领域,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很少,这是很可怕的。应用的东西早晚都 会过时的,一个国家的科研体系依赖于别的国家的理论是非常可怕的。甚至在应用的过程中更有不少因为对基础的理解不清晰导致结果的错误,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比如高考分数是教育中所谓的唯一公平性的结论,这种违背基本的统计学原理的结论给教育带来了很大伤害。
科学从来都是慢慢发展的。中医的基本概念如果是虚无的,那么西方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似乎也有不少都是虚无的,比如气质、性格。但是气质的分类建立在了统计学的基础上,有了数据的支撑似乎就变成了科学了。而中医药则没有数据,所以理论基础不扎实。而现代科学研究,由于是应用,数据可能不少,但是却不是支撑基础的,所以就有不少纂改数据的“科学研究行为”。
当前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不仅仅是数据的问题,也不是有了数据就会科学,而是科学是一个体系,有基础理论 和应用体系。基础是明事理,应用是验证,反过来推动基础研究。而我们把科学当做一种效果,只追求应用的效果,把科学当做科技,那意味着未来和中医趋势可能会雷同。如果别无选择,或许中医依然存在,如果有竞争则无法生存。中医需要理论支撑,科学也需要,当然我们更需要科学生长的环境!那就是评价体系了!(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