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到兰州后,听了碧血碑的故事,默然良久后,下令修建烈妃庙

王文元陇上读碑録之五:

                                百尺高楼碧血碑
1872年8月,正是天气炎热之时,左宗棠进驻兰州。他这位当了差不多6年的陕甘总督,总算可以在陕甘总督衙门内发号施令了。
清代的陕甘总督衙门由明肃王府改建而来的。肃王府坐北朝南,北到黄河,东到东城壕,西到通渭路,南至张掖路,四周的围墙长约1000多米,自南朝北修建有辕门、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内宅、后楼,后楼北部为后花园,最北为北城墙,城墙之上又建有楼阁…… 同时,在兰州城区形成了以肃王府为中心的兰州城区经济繁华路段。
从明初到如今,肃王府门正对的大街和东西两侧的大街,依旧是兰州市区内最为繁华的地方之一。后来,随着大明王朝的灭亡,时光斗转星移,肃王府最终变成了陕甘总督府。
陕甘总督府的背靠兰州城墙,城墙则依黄河而建,在城墙之上修建有高达三层的城楼,初名为远源楼,下临黄河,故俗谓之望河楼。文雅的名字叫拂云楼,言其高耸。这座拂云楼在明代就有,这里曾是历代肃王和他们家眷,登楼远眺,看景赏月的绝佳之地。在拂云楼上,南可望见五泉苍翠,北可见白塔之雄,远望则天高云淡,近观则有晨钟暮鼓。
这里登高望远,面对白塔山,目极黄河上下,胸中豪情自然而生。左宗棠在中秋之夜,登楼赏月,写下: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
一天,左宗棠上北城墙,路过一石碑,上面草书,飘逸纵横,询问总督府的旧人,人们说这是前明肃王写的诗碑。历代肃王熟读《淳化阁帖》,多是书法高手。这通诗碑写的潇洒从容,大有怀素的风格。而总督府的旧人也告诉他,这碑就是碧血碑。于是,他们给左宗棠讲了,流传在碧血碑后面的故事。听过后,左宗棠大为感慨。
这个故事就是碧血碑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崇祯末,李自成起义军主力逼近从西安出发进逼北京,同时派出部将贺锦西进,攻占今甘肃各地。晚明时,由于财政破产,民不聊生,早已不得人心。贺锦部逼近兰州后,城里的官吏,便心生开门迎接之意。于是,贺锦部轻松攻占兰州。等肃王府人得知贺锦部逼近时,想逃已经来不及了。肃王妃颜氏、赵氏、顾氏、嫔田氏、杨氏等人,带领宫人试图登上拂云楼,投河自尽。可是,追兵来的很凶猛,她们行动迟缓,颜妃就以首触肃先王所书碑死,诸妃嫔及宫人刎毙、缢毙、自掷毙,顷刻立尽。末代肃王的几个儿子也四散逃命,有的逃往河西,有的逃到河口。末代肃王朱识鋐在护卫张鼎的背负之下,从水洞中逃出。后在靖远他什堡被贺锦部属所获,送到西安,被李自成处死。而张鼎因为救主忠心,被释放回家。也有人说,贺锦攻破兰州以后,朱识鋐藏到总兵官营内被郡人告发,后被杀于营中。被追捕回兰,后在处决于军营中。
在死难的妃子中,有一位熊姓妃子,来自永泰城,民间俗称熊娘娘。对此,正史中,对此并无记载。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次文物维修,才彻底解开3这个历史谜团。
1987年3月中旬,维修兰州庆阳路白衣寺塔的人们正在对塔刹进行加固,当人们打开顶部琉璃球时,发现了明代佛经、鎏金佛、大小宝石、珍珠、金银首饰、铜镜、藏文书写的丝绸以及没有墨迹的丝绸。其中一枚金镙丝嵌白玉鱼篮观音簪,重达37克,主体一枚用白玉雕雕刻的提篮观音像。簪挺为银质,与金莲连为一体,有铭文“'崇祯五年,肃王妃熊氏,施。’”   还有一件,镂空金莲玉雕送子观音银簪。重点为玉雕观音,面容莹润慈祥,周围用镂空金叶镶边,加以固定。观音下为呈莲花状的宝座,莲叶上还有印压出叶脉暗纹,叶片间则缀饰以宝石、珍珠,展现了大明皇室的雍容华贵气派,也展示了明代雕饰的精湛工艺。
最有价值的是,簪把上刻有“崇祯五年八月初十日肃王妃熊氏施,伴读姚进兼装”铭文。这句铭文,不仅证明了簪子的身份,而且证实明肃王的确有个妃子姓熊。
这枚簪子给我们见证了一段晚明传奇。景泰的永泰城一带流传一段熊娘娘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崇祯年间的一天,肃王(应为末代肃王朱识鋐)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一只凤凰在王府上空盘旋三圈后,向北飞去。肃王的术士说,梦的意思是王妃要在北方寻找。于是,肃王派出太监护卫,拿着一面宝镜,一路向北寻找王妃。他们通过龙沙古道,来到了景泰的永泰城。永泰城也叫龟城,这里是明代甘肃新边的一座要塞,城内驻扎着千余人马,设有参将、游击等武将。此时,永泰城刚刚修好不久,正是人丁兴旺之时。
永泰城的官员得知消息后,决定在城内的隍庙里唱三天大戏,吸引周围的女子前来,以便王府人员挑选。唱戏这天,永泰城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王府的人拿着宝镜四处查探,结果大失所望。宝镜中没有显示哪位姑娘是未来的王妃。这下,可把王府的人难住了,按照术士对梦境的推算,应该就在这一带啊!到了第三天,王府的太监发现一位满脸疮疤的女子躲在柱子背后看戏。他无意中拿出宝镜一看,大吃一惊,发现一只凤凰盘旋在柱子上。太监认为,这位满脸疮疤的女子就是他们要找的王妃。可是,满脸疮疤的女子怎么能当王妃呢?肃王府的人左右为难。”只好冒着危险将这位姑娘请上车,准备返回兰州交差。此时,永泰城内外一片哗然,人们都说,这样的姑娘怎么可以成为王妃娘娘呢?
当车队走到半路上,轿车中的熊姑娘说,她浑身发烧要到路边的水池中洗一下。谁知这一洗,脸上的疮疤,身上的皮痂全部脱落了。这似乎有点凤凰涅槃的意思。熊姑娘大变样了,变成了聪明美丽知书达礼的姑娘。这个地方至今还在,当地乡亲们称为美丽嘴子。而距离永泰城不远地方还有熊娘娘的墓。
这时,人们才发现末代肃王妃有熊氏,而且很可能是正妃。民间传说中的故事并非人们虚构的。后来,熊娘娘家乡的人听说熊娘娘在兰州遇难后,永泰城的乡亲们堆土为墓,以为纪念。
据说,死难肃王妃子们,被就地埋葬在拂云楼下的花园里。自此后,天阴雨泾则血痕斑斑,故而称碧血碑。可谓是,吴宫芳草埋幽径,千年古墓成荒丘。
左宗棠听后默然。1873年,他命人在墓前建烈妃祠,将碑移至墓旁,表其墓曰:“贞烈遗阡”。后来,又修建了亭子,将石碑移到亭中,并撰联:一抔荒土苍梧泪,百尺高楼碧血碑。
这就是碧血碑的来历。碧血碑是的诗是,为肃懿王朱缙鐀书写的诗,诗的名字是为《次司马太恒吴老先生韵兼送之甘州》,肃王送别一位朋友写的。民国靖远张慎微、杨绍周,会宁万继臣等对缺字予以拟补,其全文应是:次司马太恒吴老先生韵兼送之甘州
边城春柳解婆娑, 别殿香凤舞彩罗。
白简暂违双凤阙,丹衷直上五云阿(读ē),
平戎漫讶龙堆远,策马频从鸟道过。
最是识荆离乱后,不堪回首阻长河。
1878年,在左宗棠的同乡好友郭嵩焘的建议下,他将陕甘总督衙门的花园,即节圆,开辟甘肃首个公园。郭嵩焘曾任驻英大使,对西方的公园,比较了解。他建议:目前西方各国都市,皆设有公园供市民游览,官民同乐。兰州为陕甘总督驻节之地,可仿西方开辟公园,以庆升平。
左宗棠采纳了郭嵩焘的建议,开放节园,供市民游览。每年,四月开放“节园”任市民游览,而且划定,在北城墙上,西至西城门,东至东城门为游览区。另外,购买抽水设备,修建了“饮和池”,汲黄河水入城,过园积池,使之澄清,与民共饮,这算是兰州自来水的雏形。同时,为游人提供免费茶水。同时,左宗棠篆书写了《和饮池记》,如今石碑虽已不再,但拓片依旧在流传。不过,在封闭落后的时代,难免因人废事。左公离开后,节园又为禁域。
1923年此园改为中山西园。1976年,碧血碑被移到兰州市工人文化宫金天观西廊。而原有的古城墙、拂云楼、烈妃亭也早已烟消云散,只留下黄河水,哗哗东流,不舍昼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