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下痞痛案
桑某,女,41岁。
初诊时间:2010年4月4日
病史简要:胸闷,胃痛反复发作三年,久治不愈。
刻诊:胃痛,胸中闷,反酸,肠鸣。舌质胖淡水滑,苔薄白。左脉缓散,右脉弦细偏数。
这个病人,胃病三年多,西医检查说是糜烂性胃炎。吃东西稍微不对劲,就胃脘疼痛,也就是我们经方讲的心下痞痛,胀的厉害,还往上反酸水,肠鸣而大便失调。常感到胸中满闷。
舌质胖淡水滑,苔薄白,这是一派水饮证候的表现。
左脉缓散,右脉弦细偏数。这样的脉,首先是代表有水饮,“单弦为饮”嘛。“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有没有里热参与啊?有的,起码脉象偏数。
另外,她说,胃里烧心泛酸,这也是有热的表现。还有一个现象她没说,就是颈椎病。微有头晕的,脖子不舒服,脑袋不舒服。
大家要记住一点,两手脉象浮沉、大小不一样的,一般都是有颈椎病。西医说的颈椎病,我们中医辨证来说,一般是寒湿水饮造成的。
那么,她这个病,有点经方基础的人,都会马上认为,这是个痞证。这个痞证,是属于哪个方证的痞证呢?我们看看条文依据:“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金匮)”那么,有人问了,人家病人不呕啊!呵呵,反酸水,是不是“呕”?都是气机上逆啊。病人肠鸣,大便不调,时而正常,时而便溏,这都是水热互结的问题。而生姜泻心汤以及甘草泻心汤,一般是以协热利的痞证为对证。因此,充足的证据证明,这是半夏泻心汤证。
但是,我们还要进一步细辨,不要有任何疏漏才行。病人的热象,在舌脉上表现的不充分,因此,她还是以水饮偏多为主,还会有个饮证存在的。
饮证的表现,也就是说,这个饮证的证据在哪?在于她的胸中满闷,颈椎病的那个头晕,肠鸣,舌质胖淡水滑,苔薄白左脉缓散上。
左脉缓散,代表左侧的脏器有水湿不化。左侧的脏器,有表现的,就是胃和左侧的大肠吧?她的这个饮证,符合哪个方证病机呢?
我们看看这条:“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水饮上逆的症状,心下或胸中满闷,眩晕,这是苓桂术甘汤的主证。
她这个病,痞证是典型的,同时,还有明显的饮证吧?
我们在用半夏泻心汤的同时,更要把饮证去掉,疗效才会更好。因为病人以水饮偏盛啊!这个病,辨为太阴阳明合病,属太阴。
处方如下:
半夏60 黄芩30 干姜30 人参30
炙甘草30 黄连10 大枣12个 桂枝40
茯苓40 白术40
四付水煎服。
我们把苓桂术甘汤的桂枝和白术,加大了用量,目的是加大降逆化水饮的力度。
二诊:2010年4月10日
上述证状有所减轻,原方四付继续服用。
三诊:2010年4月16日
刻诊:胸闷,胃痛,明显减轻,无反酸,肠鸣明显减轻。舌质淡胖水滑,苔薄白。右脉寸沉弦缓,关尺浮弦。左脉寸弦缓,关尺浮缓。
脉象变化很大,尤其是都在偏于缓和,偏于左右脉平衡了。这是向愈的表现,效不更方,原方继续服用四付。
四诊:2010年4月22日
刻诊:轻度心慌,无胃痛,胸闷,肠鸣消失。舌质淡红水滑,苔薄,右脉寸微沉,关尺缓。左脉寸微浮,关尺缓。
病已基本痊愈,续服原方四付巩固。
三年顽疾,四诊,合十六付方剂,得以收功。熟记方证是基本,了知方证病机,才是目的,学经方,只要用心根本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