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象 | 舌苔厚腻 是体内藏了看不见的痰

家长主诉:孩子的胃经常胀气,很瘦不长肉,个子也很矮,嘴唇颜色偏白。最近孩子口气比较重。
胃经常胀气说明脾胃可能有点问题,人瘦则意味着孩子吸收不好,个子矮说明孩子的营养不怎么充分,嘴唇偏白是气血不旺盛,口气重则意味这个孩子脾胃有积滞,胃气上逆。
那么从家长的描述来看,发现孩子的脾胃有问题。脾胃具体有什么问题呢?从舌苔上表现,舌苔特别厚腻、粘腻,这是典型的痰湿重。
所谓痰湿,不是我们看得见的痰
关于痰的概念,中医把痰分为两种:一种痰是我们能咳出来的痰,叫有形之痰,这也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一种痰。但是还有另外一种痰,是无形之痰,也就是体内粘稠的液体。比如身体内的湿气过重了,或者营养代谢的物质代谢不出去了,留在身体内,逐渐变得粘稠,粘稠以后会阻碍经络的运行,这种粘稠的液体,中医叫做痰,也叫无形之痰。
无形之痰是中医里一个特殊的概念。我们经常说这人痰湿重,并不是说他咳嗽有痰,而是说他体内湿气重,形成了无形之痰,身体里粘腻的液体比较多。因此,中医说一个人痰湿重,就是指的无形之痰。

痰重于湿,所以先要化痰

这个无形之痰在体内多了,有什么表现呢?我们来看一下孩子的舌苔,舌很厚,对吧?舌头有黏黏的感觉,很结实的样子,说明什么呢?说明不但有湿气还有痰。一般只是湿舌苔,是松散的,是散开的,而不是铺满的,没有图片上那么密。而痰重的舌苔就会比较黏腻,很厚的状态。
痰重的舌苔,我们就要先化痰。中医有句话叫做“怪病多属于痰”或者“百病皆生于痰”,什么意思?就是很多病,怎么治都治不好,那就从痰论治,把痰化开了,这病就好了。所以很多老中医,特别喜欢化痰,把痰化掉了,身体气血运行正常,身体就会恢复的。所以化痰是中医里一个重要的治病方法。
痰湿重,可以用二陈汤
类似这样的孩子,舌苔很厚腻,这是痰比较重。舌头里面有红点儿,说明里边有热,也就是说痰积多了会产生热的,所以必须要先化痰。化痰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呢?化痰的祖方:二陈汤。
二陈汤由四味药组成:陈皮、茯苓、半夏、炙甘草。
首先说陈皮,陈皮具有行气化痰的作用陈皮就是橘子皮,橘子皮把它放在那里陈化,时间长了药性就会变得和缓。所以我们一般不用新鲜橘子皮,用陈皮。
陈皮哪儿产的最好呢?广东新会的陈皮最好,那里的气候特别适合橘子皮陈化,橘子皮一般放3到5年,也有15年20年,放得越久越好。广东人习惯把陈皮泡茶喝,或者做汤,随手把陈皮往里面一放。因为广东那边湿气重,很多人因湿而生痰,所以他们就用这个去湿化痰的陈皮。这味药在二陈汤里十分重要,可以去药店买陈皮,如果能买到新会陈皮更好。
除了陈皮还要加茯苓,茯苓可以健脾渗湿,还要配半夏,半夏也有燥湿化痰的作用,最后加炙甘草和中。这四位药配在一起就是二陈汤,二陈汤就有行气化痰作用。
如果觉得麻烦,一味陈皮也可以
如果不想用上面的药方,或者觉得麻烦,家长可以去药店只买陈皮,陈皮能很好的化痰。不要小看这个陈化的橘子皮,越陈药性越醇厚、越和缓。
用陈皮泡水,或者用水把陈皮煮一下,开锅三分钟就可以,然后拿这水当茶或者饮料喝,稍微放点糖也是可以的,不放糖也很清香。另外,做菜的时候也可以放几片陈皮,也有行气化痰的作用。
孩子们喝点陈皮水,慢慢地把中焦打开,痰化掉了,这时候体内的热也会出来慢慢散掉。然后你会发现孩子的脾胃慢慢恢复正常了。
另外,建议孩子平时可以经常吃点萝卜白菜,可以降气化痰,对孩子有好处,也可以喝点杏仁饮品,杏仁也有行气的作用。
最后做一个总结
症状分析
「胃胀气」脾胃有问题
「人瘦、矮」营养吸收不充分
「嘴唇偏白」气血不旺盛
「口气重」脾胃有积滞
舌象分析
「舌苔厚、黏腻」有痰湿
中医里的痰
「有形之痰」咳出来的痰
「无形之痰」体内粘稠的液体
「舌上有红点」体内有热
调理方法
「化痰」二陈汤
「陈皮」行气化痰
「茯苓」去湿气
「半夏」燥湿化痰
「炙甘草」和中
(建议找当地中医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斟酌具体用量)
「经常吃些萝卜、白菜」
「喝些杏仁饮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