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130)中国之幸有易经
易经(130)汉武帝如何处理小康之槛
商朝时候,中原的经济发展已经很富裕,财货美女都数不胜数,作为纣王,他要做什么?当然是改革,进取。
然而纣王认为天下太平,国家富裕,自己也权力无限大,可以为所欲为,他竟然真的是为所欲为。
整个春秋战国再次将易经所说的每一个爻辞都生动地演过一遍。独尊儒术的的汉武帝,会不会看这些书。汉武帝能创下惊天伟业,而且寿命很长,这个人肯定是对自己要求非常高的,懂得克制善于用人。汉武帝采取的办法是什么?
抑制奢靡、将娱乐业从业人员打入社会底层。这样做的好处是,读书人都知道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汉人给后世留下多少豪迈壮语,即使是今天我们也读后汗颜。
男儿当马革裹尸!
犯我强汉,虽远必诛!
今天我们去读法律专业,一定是认为这个专业是有钱途地位,谁在意为天下争取公正这个不合适的想法,大家连想法都没有。
汉武帝曰:“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
王夫之评论说:有是心,为是言,而岂不贤乎?戒后世以为情,立大法、谨大防以为才,固通志成务者所不废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周公曰:六五身居尊位,值班国事倾颓之会,当图振兴再造之功,但以其具柔中之德,似难一旦奋然有为者,所赖正应九二,得刚中之臣以辅之,虚已尊贤,维持不逮,用此式廓前烈,为中兴令辟,善继善述之名归焉。
文景之治,有点像宋仁宗之治,天下财货增加,官仓里的粮食和钱财多不胜继,但也正国承平太久,人心思堕,欲望横流。
古罗马、古马比伦、古埃及等国家都没有能渡过这样的迷乱,古罗马为了让民众享乐,建设官妓,搞娱乐场所,鼓励发泄欲望,从而导致整个国家民生堕落。古巴比伦更是淫乱不堪,我们从今天印度神庙留下的很多雕塑也能看到,那个时代的印度人每天都在思考什么?正是不思进取,精神堕落导致了这些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只是芸花一现。
而汉武帝呢,对内增加生产,对外进行了扩张,将大汉朝的产品向外传播,从而使汉朝顺利渡过了这个中等收入陷阱。使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的状态得到了调整,这也给中国后来能靠一个泥制的瓷器而赚去全世界的贵金属打下了基础。
和汉武帝不一样的是大宋朝在这个阶段,无所作为,司马光上台尽废前朝的改革举措,没有在那个基础进行优化,将好的想法整理成为制度化的条文。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孔子说:五之干蛊而用誉者,岂在上独力所能致哉?由其柔中任二,而二承以刚中德故也,盖运际艰难,虽英明刚断之君,锋不能不望臣邻之助况六五之柔中在上者乎?太甲之于阿衡,成王之于公旦,惟其倾心信贤,故能转危为安,易乱而治。古今称善守成者,无以加焉,诚任人之道得耳。
王夫之叹曰:“虽然,武帝之能及此也,故昭帝、霍光承之,可以布宽大之政,而无改道之嫌。宋神宗唯不知此,而司马君实被三年改政之讥,为小人假绍述以行私之口实。则武帝之为此言也,其贤矣乎!”
说的是武帝用人得当,而宋神宗却没有得贤之助也。司马一家以文学为生,司马迁光年为李陵(李广的孙子)说情,班固嘲其挟私成史为不忠也。
李陵这个人,很会打仗,然而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就好比今天我们说起汪精卫,不管其理论上说得多么好,但其带着日军打击抗日军的事实在那里,汪精卫这一家历史耻辱岂能洗白?
政治学和文学有着差别,圣人黑即是黑,白即是白。汉武帝罢百家,尊儒术,又怎么会是一时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