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126期【原创】史上首揭老君岩千年之谜:中世纪东方人文主义最伟大的艺术杰作
【向世界讲好泉州故事】系列之九
本文8353字 插图32幅 阅读12min
老君岩最重要的思想成就就在于它的“去神化”,而两三个世纪之后发源于佛罗伦萨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涌现出来的艺术杰作亦是以“去神权”为旗帜。两者不谋而合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精神,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值得注意的是,两者的时代背景都是贸易打造的商业主义之城,而商业主义的立身之本就是自由平等。
乡音君认为,就可观察文化的视野而言,这才是我们认识老君岩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之所在。好,闲话少说,直奔主题,首先,建议作者聊的是老君岩始创年代的千年之谜——
【向世界讲好泉州故事】系列之九:
揭开老君岩千年之谜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中世纪东方人文主义的伟大杰作
老君岩就是羽仙岩吗?
老君即太上老君,李耳,号聃,又号老子,是春秋末期卓越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汉·司马迁《史记》称他大约活到160—200岁。东汉末道教创立后,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并衍化为道教三大超神“三清”之一的道德真君。
泉州地方史志关于老君岩的记载语焉不详,致使老君岩的雕刻年代至今还是一个千年之谜。建议作者在本世纪初发表的“关于《光明之城》真伪论战”的长篇大论中就对老君岩的创作年代和文物价值就做了一番值得关注的探索。[1]
老君岩,原名羽仙岩。“羽仙岩,在(清源山右峰)罗山、武山之下……今曰老君岩。” [2] “(清源山)其下为羽仙岩,在罗、武二山之下,今名老君岩。” [3]毫无疑义,羽仙岩就是老君岩。
老君岩一直是露天的吗?
老君岩无遮无盖,露顶巍坐数百年。那么,老君岩有无岩宇石室,明代史籍前后矛盾,后人也为此争论不休。这也成为一大谜案至今未了,有必要厘清。
明·理学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建宁府推官季本(1485-1563年)咏六老峰诗亦称:“出门(指元元洞门)未数武,翼然见新宫。内有老子像,炳焕生龙光。” [10]。又据明·万历《泉州府志》(1612年成书)记载老君岩“今岩宇复新。” 这说明,老君岩镌成之后原有殿宇,但在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泉州发生8级大地震中坍塌,应当在不晚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故有地方史志所言:“今岩宇复新。”
老君岩的始创人究竟是谁?
老君岩所涉三大谜案已解两个,第三大谜案最为关键:老君岩的始创人究竟是谁?地方史志关于老君岩的创作者极为含糊,仅有 “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 [16]的记载。雕琢老君岩的“好事者”究竟是谁,史志查无。作者认为,南安水头朴里村清末秀才吴良亨整理的吕氏族谱却有“惠卿公倡建清源山老君岩”一说,虽尚难证实,但颇有意思。
作者作了一番考证:吕惠卿是泉州南安朴里人,王安石“变法”的二号人物,是神宗皇帝的重要顾问。王、吕志同道合,“事无大小,安石必与惠卿谋之”,吕惠卿父亲吕璹、岳父高惠连去世,墓志铭均出自王安石之手。与吕惠卿同朝为官的泉州人还有蔡确、曾公亮、韩琦等高官,吕蔡二人则是王安石亲自擢拔参与变法。吕惠卿坚行变法,功业卓著,其学识精湛,著述甚丰,[17]王安石赞其“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吕惠卿又是老子学说的推崇者,元丰元年(1078年),惠卿向神宗皇帝呈递其所撰《道德真经传》四卷,希冀作为治国之道。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去世,变法失败。崇宁五年(1106年),党争失势的吕惠卿辞官返乡,隐居南安。政和元年(1111年)五月卒,赠开府仪同三司。
作者推断:“吕惠卿倡建老君岩极有可能是他在家乡修建内市桥、镇安桥时的又一举动,意在传扬老子人本主义思想,'人之生也,万物皆备于我矣’”。[18]
吕惠卿身后被《宋史》列入“奸臣列传”, 这恐怕是方志不便其名故以“好事者”概之。吕惠卿列为“奸臣”,又连累了其岳父高惠连。高惠连 (973—1068年),字公溥,晋江安平(今安海)人,咸平二年(999年)进士,是安海历史上发迹最早、官阶最高的显贵,其从政五十多年,政声斐然。但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高惠连以朝奉大夫知泉州军时,却做了两件得罪泉州社会的大事而为千夫所指,一是“断石笋”[19],二是“迁府学”[20]。
位于南安官桥镇内厝村虎头山麓的北宋高惠连陵园。高惠连(972~1068年),字公溥,宋代晋江安平(今安海镇)人。其先祖在盛唐、五代累世替缨,均有功绩。北宋初年徙居安海,为闽南望族。此后两百多年内,高氏人才辈出,计有“一门五代二十进士”“三代七登科”“父子同金榜”等等传奇。高氏一族在宋代科举中取得的功名,达到令人咋舌的程度竟在48科中共登进士58名,足称宋代宦族。南宋泉州太守王十朋赞叹道"泉南一郡,不如高家一门!”(来源:网络)
颠覆文化传统的老君岩
如果我们将老君岩与国内现存的古代“太上老君”造像作比较的话,你便会强烈感受到泉州老君岩之伟大。无论是号称我国现存最早的嵩山崇唐观的“老君造像”,还是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的唐代道教石雕造像艺术代表作的“太上老君像”,抑或是北宋元丰年间重庆大足石刻石篆山“老君龛”,都与泉州老君岩不可同日而语。
若无比较,便无高低。若无感悟老子思想之深邃,若无治大国若烹小鲜之气度,何来老君岩之浩然大气。吕惠卿不能不为其在位时未能实践《道德经》平天下之夙愿而耿耿于怀,因此著《道德真经传》以存世,倡建老君岩以铭心迹,坐宴青山,睥睨天下,千古而不朽矣。
作者在“论《光明之城》”一文中分析说:“纵观天下道观,自古以来'太上老君’如此造像,绝无仅有。唐玄宗时,老子累封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诏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道教则奉为'大赤天太清境道德天尊’。将政治地位如此崇高的“太上老君”偶像塑为凡间草民,在当时来说不啻惊世骇俗之举。如此颠覆文化传统之举,没有朝廷高官发声,谁人敢为?而宋时泉人却见怪不怪,怡然自得,社会舆论波澜不惊,由此可见这座中世纪国际都市的文化包容。” [22]
从美术史角度的观察
泉州老君岩是在清源山一天然巨石上雕凿而成,“其地有石天成,略见头目髭须之状。” [23]作者从美术史角度观察。他认为:“老君岩已没有了云冈石窟中以北魏'瘦骨清像’为代表的犍陀罗造像艺术的刚硬风格,却蕴涵有龙门石窟中以唐朝'雍容大度’为代表的、佛教艺术开始'中国化’的圆润风格。” [24]“犍陀罗艺术传入中国的情况,可以沿着早先由商人以及佛教朝圣者踩出的丝绸之路了解到。佛教雕刻在移植中国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它的自然,变得简朴、抽象;但原先的希腊现实主义仍表现在如衣服的裙子一类表面细节上。因而,希腊艺术风格明显地影响了伟大的亚洲各文明。” [25]
“刻划渺难察,奇巧疑天工。”[27]“他不高高在上,而是席地而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令人亲切之感油然而生。有艺术家称,泉州老君岩的微笑比起'蒙娜丽莎的微笑’更为玄妙,而意大利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则是16世纪初方才出现。”
作者继而分析道: 清源山自古就是道教圣地,其三十六岩洞(又称三十六洞天)多为道家修真之所,最早为秦代大道者修真的清源左峰,名曰大道岩。据《闽书》、乾隆版《泉州府志》记载可知,老君岩周边就是规模庞大的道教圣地,宋代就建有北斗殿、真君殿。老君岩也并非'略施雕琢’可为。其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此庞然大物,矗立于道教圣地,没有一定的财力势力恐难竟成。若是吕惠卿倡建,家乡拥戴者自然不少,毕竟是吕当时还是朝廷重臣致仕,其登高一呼,谁人不应?当然,赞助者少不了思想活跃的泉州商人,雕琢者也必然是'好事者’慕名遴选的顶级艺术家。著名古建筑专家陈从周教授称老君造像“老子天下第一”,固然是赞美其雕刻艺术独步天下。” [29]
陈从周对老君岩的雕刻艺术赞叹不已:“此像拂细腻的长髯,联以流畅简洁的衣褶,旁补以妥帖精巧的小几。由于运刀统一,坐像在庄重中显出活泼,在协调中寓有变化。坐像令人感到浑然一体,毫无多余痕迹。”
老君岩的思想成就
作者运用跨文化观点作了比较分析。他认为,“老君岩造像不难使人联想到十五世纪意大利米开朗基罗的石雕杰作。1498年,他创作的《哀悼基督》,重在去神化,他将圣经里的圣母玛丽亚刻画成凡间少妇,并以她痛苦哀怨地默视躺在膝上死去的儿子耶稣来赞美人世间伟大的母爱。而三年后他创作的《大卫》也是取材圣经中统一犹太国和以色列,把犹太人带入了历史鼎盛时期的'大卫王’,把神变为人,通过歌颂人的内在力量,来表现对人文主义的追求。” [30]
通过比较,作者得出这样的观点:“与米开朗基罗同时代涌现的大师巨匠的绘画作品也无不通过把圣母变为人间妇女、把图像化为对人体的歌颂来象征人的价值和力量,突出以人为中心、主张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的思想诉求,其核心思想就是'去神权’。这与将近4个世纪之前刺桐老君岩的'去神化’,简直就是异曲同工之妙矣!” [31]
作者在文中还提出这样的看法:“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艺术的繁荣离不开首富美第奇家族的赞助,同理,没有宋代富裕的刺桐商人,很难想象会出现老君岩这样的惊世之作。到了元代,末等'南人’的社会地位熄灭了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再也没有出现也不会再出现像老君岩这样的艺术杰作。” [32]
通过以上的研究,作者对老君岩造像的核心价值作出如下描述:
位于泉州清源山南麓道教圣地的老君岩,是12世纪初艺术家在天然巨石上创作出的颠覆文化传统的最具人性化的老子造像。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是中国独一无二的、高度最高、体积最大的老子造像。这一中国美术史上的孤品,是唐以来犍陀罗造像艺术“华化”之后圆润风格的代表作,体现出东方艺术观与希腊现实主义艺术观结合的最高成就。
老君岩造像的思想成就在于“去神化”,它直接挑战帝国等级森严的宗教体系并完全摒弃国家宗教教化的意涵,将唐宋皇帝尊奉为帝的“太上老君”塑造为可近可亲的凡间老人,其微笑比16世纪初意大利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更为玄妙。15世纪末、16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大卫》等伟大雕塑作品所体现的“去神权”创作思想与老君岩“去神化”的精神内涵如出一辙。
正如文艺复兴发端于佛罗伦萨,老君岩出现在泉州都不是历史的偶然。它们都是以贸易繁荣的城市为时代背景。老子思想在宋代刺桐高度商业主义下发生“解构”和“延异”恰恰体现在老君岩造像的人性化。毫不夸张的说,老君岩造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东方人文主义最伟大的艺术杰作。[33]
下期乡音君将邀请建议作者聊一聊九日山最后一方祈风石刻背后的惊天大案以及九日山祈风石刻的历史价值等。欢迎诸位看官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