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最振奋人心的奋斗,就是高考时的奋斗。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接近想要成为的自己。
学而有时 金榜题名
文/小云
又是一年高考时,先来祝福所有高考的学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达成所愿。
对我来说,高考已是13年前的事情了。
尽管已经13年了,但是每当身处高考的日子,还是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紧迫感,就如同当年高考前每个失眠的夜晚。
今天,我想来说说高考这件事。
01
我出生在蓝田一个村落。
大概得益于“蓝田日暖玉生烟”,所以每每有人说起蓝田,都会摆出一个艳羡的眼神,激动的对我说:“听说你们蓝田盛产玉石,给我带上一麻袋”。我漫不经心的说着是啊,马路上、山沟里,到处都可以捡玉石,一捡一麻袋。
很小的时候,我只知道只要迈出二十里地,就能看见一个沟。然后再赶二十里地,又是一个沟。那时,我很想走出小时候那一个接着一个的沟。
直到长大后,我才知道,人生就是一个踩坑的过程。踩一个坑,努力爬上来;再掉入另外一个坑,再爬上来。如此而已。
我家有七八亩地,两三亩地都在沟里。
放牛、放羊、喂猪、养狗都是我童年里的日常。年龄稍微大点,我就跟着母亲翻地、耕种、除草、卖瓜、砍柴割草。
我印象最深的是——寡淡、简朴、苦累。
寡淡。
冬天的时候,已经鲜有来村里卖菜的商贩了,来了也就是白菜萝卜。妈妈在后院挖了一个菜窖,还不等霜降,就把萝卜白菜统统放在里面捂着。白雪皑皑,刨开雪,掀起木盖子,就可以在里面捡起几个白菜萝卜煮菜吃。
母亲还经常带着我在地里挖雪里红,我们看到大片大片的雪里红,顾不上高兴,就赶快挥着锄头刨起来,装满一笼,回家母亲就开始做腌制的咸菜。里面再放点泡好的黄豆,压着一个大石头,过一段日子,每天都可以吃咸菜了。
一碗包谷珍,萝卜丝、咸菜、炖白菜,就可以吃一个冬天。
简朴。
去县城的公共汽车大概一天两趟,母亲为节约几块钱的车费,都是走去走回,十公里的路,鞋子也磨破了好几双。
我们小时候都穿母亲纳的千层底鞋。
母亲白天都要忙着农活,晚上才有时间在十瓦灯泡的昏暗灯下,纳鞋底。我总是晚上起夜,看到母亲一针针的走线,针在额头上捋过,努力穿过鞋底,手拎的老高。然后再捋,再穿过鞋底,如此反复。
而我那时候运动量很大,一双鞋子总是穿不过一两个月,脚趾头就会戳破鞋面,露出大拇指。有时候,在沟里跑上跑下,鞋底都磨烂了。
最难过的是下雨天,那时候村里还没有修水泥路,一下雨路上泥泞一片,雨水混着泥土,深一脚浅一脚踩着泥水。虽然穿着雨鞋,难免会遇到雨鞋漏水的时候,脚在鞋里和着稀泥,感觉糟糕透了。
苦累。
吃水也是很费事的。还没有自来水的时候,我们要在村西头挑水吃,一担水一毛钱。有时候停电便会停水,水停了我们就要去沟里担水,去担水的那个沟叫做“担水沟”。
担水沟很深,有一段路非常陡,二百多米长,六七十度斜坡,母亲担着一担水,晃晃悠悠在前面走着,她不时将担子从左肩膀换到右肩膀,然后又从右肩膀换到左肩膀。
我内力非常想帮母亲分担,但又充满了无力感。于是,就拿着两个十斤的油壶,下沟运水。回家后,卸掉门槛,从门底下钻进去,把水倒在水缸里,然后再爬出来。
母亲知道我们嘴馋,喜欢吃苹果,就在二亩地里都种满了苹果树。冬天的时候,村民们就在麦地里放羊,羊会吃苹果树,于是母亲带着我去沟里砍枣刺,用枣刺在地周围一圈。那天天色昏暗,母亲在沟里一刀砍下去,一条蛇腾的从枣刺下面蹦出来,吓得我们撂下镰刀就往沟楞上跑,惊魂未定,一身冷汗。
至于翻地、砍柴、割麦……其劳动强度,对于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也就是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了。我很好强,总是多砍点柴、多割点草,尽自己的极限。
有时候,实在扛不动的时候,就让快步回家的人捎话给家里人来接。离家最后几里路,天已经很晚了,非常黑,我又非常累,实在没什么气力,眼巴巴望着家里人来接。
02
小时候经历过很多困苦,但是我并没有因为这些经历而变得奋发向上,卓越超群。
因为我知道,家里总是会收到父亲的汇款单,而母亲总是节约。
我跟小伙伴儿一起打包子、蹦弹球,母亲总是在饭点满村子的喊我吃饭,而我也因为玩性正浓而顾不上,总是免不了要挨上一顿揍。
直到初中,家里的一点变故,让我变得不爱说话,不太合群,我总是一个人默默的坐在课桌上,下课了看看书,或者睡觉。窗外就是同学们跳皮筋的身影,我望着这样一幅活跃生动的画面,感觉自己是有点的格格不入。
就在我觉得自己离人群越来越远的时候,张宝、春丽向我伸出了友谊的双手。
因为家里路远,因此中午放学一般都在学校啃馒头。张宝和春丽家就在学校附近,每天中午带我回家吃饭,睡午觉,然后再一起手牵手回到学校。有时候,她们看我上学辛苦,晚上也要留我在家里住。
她们俩不是很爱学习,总是抄我作业。有一次,她们抄的十道数学题就错了五道,虽然大家心里都没有不愉快,但是我却默默努力,暗自发誓要成为一枚学霸。难道只是为了方便她们抄作业?不得而知。
初三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去县城买了很多习题集。书太多了,桌兜里放不下,就全部堆在课桌上,左边一摞,右边一摞。每次上课,老师都忍不住拨一拨我右边那摞书,给我腾出更多的空间,用来写字。
那年中考,平时班级排名前五前十的我,却考了个年级第一。
放榜那天,看到我的名字在红榜的第一个,内心里说不出的喜悦。也初次尝到了学习给我带来的那种满足和快乐。
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到班级前五前十,到年级第一。
这是我少年时期最美好的一次胜利,自信、向往、渴求、美好……在内心拔地而起。
初中三年,冬天住校,春天、夏天、秋天,骑自行车回家。
不能回家,也不住校的日子,中午就带着馒头。
住校的日子,就带一个煤油炉子或者煤炉子,烧饭吃。
那时候,不太会做饭,每天吃挂面。有一次,
去银萍家里玩,看到她在做老瓦头,学会后,晚上做一顿饭,白天再吃上三顿。
因为做一顿饭实在太不容易了,刚开始用的煤油炉子,一顿饭要用两三个小时。
冬天,教室里的西北风呼呼的透过窗户灌进来,窗上钉的塑料纸经常被吹破,老师在每个教室配了两个煤炉子取暖,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取暖基本靠跺脚、挤人,已经意志力。
16岁那年,我终于离开村庄,开始了城镇生活。
03
高中时,学校里有暖气,我最喜欢的位置也是暖气旁边,冬天上课抱着暖气,晨读靠着暖气,教室里是节能日光灯管,明亮动人。
高一我的数学成绩非常好。数学老师为人比较不那么拘谨,45分钟的课总是上30分钟,留足15分钟供大家消化、做题、提问。数学课的课后作业我也基本都在这15分钟里完成。由于老师教学方法比较适合我,我每次都能考个班级前三。
后来数学老师调到西安了,数学就显得索然寡味。
高二开始分科,流传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数理化成绩好,也是高人一等的。正因为这样,我将更多精力都放在了数理化上,历史成绩奇差,偏科很严重。
用手指头都能想到,我果断选择的是——理科。
其实,选理科还是文科,家人并不会过问,只有老师最关心这个问题。他们总是想把擅长某些领域的人集中在他们所擅长的领域。
高中已然跟初中时的学习初衷略有不同,我知道上学可以离开村庄,远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枯燥生活,去过一种叫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住在高楼房里,走在没有泥泞的马上路,说着普通话,出入写字楼。
而高二下学期开始就再也不用上文科了,很多女生都不喜欢物理,偏偏我对物理情有独钟。每次上课,都听的全神贯注,也总是大胆提问,老师也总会送上鼓励的眼神。
有天晚上,我在做习题,物理老师走进来,我请他帮我解一道题。他那天正好感冒,双手支撑在课桌上,就讲起来,说着说着长鼻涕就差五厘米掉到我的课桌上,他努力一吸,鼻涕又回到空中,他赶紧掏出手帕擦掉鼻涕。
说起这件事情,我只是觉得我的老师非常可爱,他是一个很有耐心的老头,上课时总是喷一黑板的唾沫,底下有人睡觉的时候,他总是微笑着扯着嗓门喊:“睡觉的,赶紧醒醒了,人家都考上大学走了。”
高中时,我每周的生活费是5块钱,一个月是20块钱。我记得五块钱可以换7张饭票,一张饭票1块钱,五毛钱一顿饭。
一天三顿饭,我通常都是素菜,中午五毛钱一碗嘛事我就觉得香的不得了。还有从家里带的馒头足够了。
高中的时候,基本就很少回家了,有三个月没见弟弟,那次弟弟骑车来给我送馒头,我忽然发现以前还没有我高的他,足足冒出了我一个头。
我高中基本没长个子,净长体重了,体重飙升到三位数,穿着西装校服,显得格外别扭。直到现在,我也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学校会选择西装作为校服,为什么西装的颜色是深紫色。
高二分科后,我就进入了一切为了高考的备战状态。分科仿佛吹响了战士抗战的号角。
英语、语文就靠早读。我早读会读一早上,一点都不觉得累,很大声的朗读,声音都被消融在一片读书声里,那种自己给自己念书听的感觉,让我内心很是清明。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不怎么写长篇作文了,开始练习各种应试作文。我以前擅长写小说。一个作文本,不到两篇作文写本子就被写满了。可是自从的开始练应试作文以后,我的作文水平反而下降了不少,没有参透作文的真正要义,只顾着如何踩点,忘记了感情投入。
数学、物理、化学,基本就靠题海战术。除了学校发的习题集,自己也买了很多。高三我已经从宿舍搬出来了,和同学在外面租了房子,每天晚上回家,我俩就趴在一张四方的桌子两侧,各自做试卷,交换试卷打分查错,学习上非常互补。
至于,生物,一点都不难,课堂上听过练过,课后就很少写作业了。
有时候,那种厌学的情绪可以说是说来就来,毫无任何征兆可言。这时,我会一个人出去透透气,或者拉着同桌出去聊聊天,在操场上走几圈,放松身心,换换心情。
按日计划,井然有序,水到渠成。
那年高考,每次模拟考试排名班级前三前十的我居然考了个班级第一,学习里的名次也从70-90名次攀升到前三十名。
04
我们那年,还是先估分,再填志愿。
在化学老师的指点下完成了志愿填写。然而自信如我,还是将志愿提升了几个level,于是我还是没能随心所愿,一本第一志愿被刷,被一所二本院校录取。
傲娇如我,怎么会选择去一所二本院校呢?于是果断决定复读一年。
复读那年,在我的人生里仿佛是个很大的错误。我们那个班,基本都是因为不满意自己的志愿放弃上学决定复读的人,分数线够上清华北大的比比皆是。自从进入这个班仿佛就进入了战斗状态,没有喘气的机会。
那时,我每天心里的梦想就是能睡个自然醒。而当我有个周六入愿睡到自然醒的时候,猛地起床,发现宿舍里所有人的床铺都折叠的平平整整,不一会儿她们就回来了,已经从食堂打了饭菜,不用问便知,是刚刚自习回来。
那个时候内心是焦虑的、烦躁的,直到我今天写下这段话的时候仍能清晰的感受到当时那种胸中碎大石的感觉。
于是,我管我多累,多想休息,我都会坚持在自习室。到了极限,就在自习室趴在书本上眯一会儿,才稍微有了踏实。
第二年,我上了一本,但却是前一年化学老师指点我报考的那所学校。阴差阳错,哪儿有那么多早知道呢。安心上学。
高考,已经过去12年了。
直到今天,每年高考的日子,还是觉得有点沉重。
高考承载了太多。我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文章里说:“在我的人生中,最震撼人心的奋斗,莫过于高考的奋斗;最伟大的胜利,就是高考的胜利,没有之一。”
虽然,高考对我来说没有显得过于神圣,但确实是我改变自己命运的重大关口,在这场决斗场里,有人扬眉吐气,有人沮丧不已。
回想我高考前那几天,干了这几件事:
1.彻底放松,脱离题海战,脱离课本。
2.每天看一遍各科整理的大纲,错题集。一个是理脉络,通过大纲架构性知识在大脑可以迅速串起整个知识脉络;一个是查漏补缺,对记不准、拿不准的知识点,进行再巩固和临时记忆。
3.好好吃饭,保持好心情。
4.如果实在睡不着,也不要勉强自己强行入睡。给自己说,睡不着没关系,不会有什么影响,不妨来在脑子里过一遍知识架构,或者看一下错题集吧。
05
我看到一个见解说:高考是智力竞争的较量是非常大的误解。智力落差太大的人之间,不构成竞争关系,构成竞争关系的人之间,胜负取决于自我管理,跟智力水平无关。
我想说的是,高考其实就是智力的竞争,当然,自律是这场竞争自我增加的砝码。
首先,要放弃自我偏见,要承认自己的局限性,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定目标,要定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上的目标。
目标定的太高,反而会损耗掉你的动力,会让你产生反正这样了,再怎么努力也都无济于事的错觉。比如,我当年的目标是考清华北大,每天对着镜子说我最棒,我是万能的。可是这并不能解决我的局限性。
目标定的太低,也会损耗掉你的动力,会让你产生反正已经够上了,干嘛还要努力的错觉。也会让你产生盲目自大的情绪,非常可怕。
其次,要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也就是要给自己安排好合理的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的能力高,争取计划完做总结,查漏补缺。
再次,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要让自己相信,在自律中自己一定会达成自己的理想,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去走就好了。
最后,一定要善待自己,该休息休息,该睡觉睡觉,健康才是一切的本源。
其实想想那个时候,正是由于自己的局限,才使得自己能够专注于一件事情“高考”。
没有电玩、没有游戏、没有QQ,今天看来,当初的无知和匮乏竟然成了一种制胜法宝。
最后,还是要再次祝福高考的学生,金榜题名。
毕竟,人生最得意事无在乎: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推荐:高三的弯路